今天又是一天的学习,让我意犹未尽的是雪野老师和陈美丽老师的讲座,走进诗歌用郭老师的话来说真的是太美啦!
曾经在龙美小学和雪野老师近距离对过话,也听了他上的一节童诗课,非常喜欢,一样事物、一个词语……在雪野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能创作出一首首精彩的童诗。雪野老师说创作童诗时一定要“想别人想不到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我也经常说给我们班的孩子。今天跟随雪野老师再次走进童心的世界。
雪野老师——我在哪里
让诗歌像花儿一样在我们周边绽放。
雪野 说:“诗,不会把啥都告诉别人。换句话说,诗是作者带动读者一起去完成的一回审美活动。”每一个文字的背后是有人的。
母语在孩子耳边,心房伸出触须,伸出手臂,像花一样笑。
创作中当孩子说不出的时候,给孩子一个指向。老师或家长在和孩子对话时,不前置规整ta的想象之国,而是不断的提供ta的想象的路径,借助ta的思维和语言的力量把ta自己送到极远之处。
所有的诗歌都是植于土地生长出来的花朵,诗的想象要从生活中建构出来。生活是一切艺术的土壤,扎根越深,开的花朵越艳。只凭想象产生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是无根之论。
我们可以不写诗,但是我们可以和诗一起走一回。
如何欣赏一首诗:1.先看题目、作者、年龄;2.联系自己;3.看诗歌背后的东西。
诗意也是德育。
陈美丽老师——晨诵,与黎明共舞
陈老师以《凝视一朵花》引入今天的主题。凝视一朵花也就是凝视自己。每一个不曾创造的日子,每一个虚度的日子,每一个生命不在场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一、晨诵的理念
晨诵,与黎明共舞。黎明,是新的一天的开启,是黑暗之后的光明,是沉 沦之后的新生,是绝望之后的希望。我们的晨诵,当有这样的感觉,有这般的美妙。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就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
把晨诵当作开启一天学习大门的钥匙。
1、晨诵是声音的舞蹈
晨诵,是孩子跟着老师或家长呀呀学语,是小鸟随着 大鸟放声歌唱,歌唱这个世界的美好,歌唱作为生命的快 乐。
晨诵,主要以“诵”为主,但这声音不是为了表演, 而是为了传递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因此,它讲究的不是 朗诵的技巧,而是生命的兴发感动。
2、晨诵,是诗歌的舞蹈
晨诵,是为了习诵、领略优美的语言,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天真、纯净等情感以及诗歌的音乐感。
晨诵,不是读经运动,因此不提倡死记硬背;晨诵,也不是教材学习,不提倡机械分析。
3、晨诵,是生命的舞蹈
晨诵,不只是在朗诵一首诗歌,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 也不是为了通过一首诗来讲一个道理。
晨诵,是为了丰富儿童(包括老师)当下的生命。因此,晨诵时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让教师、学生和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 它是师生的灵魂和精神在黎明被诗歌唤醒,从而更好地进入新的一天。
4、晨诵的目的:
晨诵,是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 的一天的仪式。(仪式,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做一件特定的 事情,并让它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
当我们每天早晨用诗歌来唤醒黎明,唤醒我们沉睡的 灵魂的时候,它就成了我们在学校的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也就是说,通过晨诵,我们要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 方式。
二、晨诵的内容
诗歌内容不一样,教学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不同年级带给他们的精神食粮也应该不一样。年龄段越低越需要女性之爱和安全感。母语不是文字,它是一种声音。生命中应该有诗和远方,更应该有神性和感恩,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感受力。
三、晨诵操作
晨诵操作的基本理念
1.晨诵是一种仪式,是用诗歌开启新的一天,是用精神唤醒半梦 半醒间的灵魂。
2.晨诵是我们带给孩子一份珍贵的礼物,而不是一个新的学习任务。
3.老师是晨诵中的领唱者,老师的声音是对这首诗歌的最好解释。
4.晨诵强调感受,是对诗歌的整体浪漫的把握(而不是肢解分 析)。
5.晨诵是每个孩子与诗歌进行独特的对话,而不是一场集体表演。
6.晨诵主要以对诗歌本身进行体验、感悟、吟诵、玩味 为主,也可以适当对儿童诗的内容进行改写甚至创作(但要 注意分寸,不要变成写作指导)。
四、晨诵流程
五、晨诵作品
1.不是每首诗都要完成作品。一般一周(七天)做两到 三次。周内两次,周末一次。根据自己学生的节奏来决定。
2.作品的方式是很灵活的。一二年级可采用为诗歌配画 的方式,可直接配在诗的旁边。也可精心准备一个本子,或 打印特定的稿纸,让学生把创作的诗歌写在这个本子上。
3.比批改更重要的是反馈,是要让学生被看到,被欣赏,被激励。
干国祥老师——良性教育学循环
1.关键词:勤奋感
就好像他自己和他的社会都知道他现在在心理上已经是一个初具模型的父亲或母亲,他在长大成为真正的父母以前,必须多少像一个工人和未来的供给者。
他现在学会了用制作物件以求获得承认。他逐渐变得不屈不挠,使自己能适应工具世界的无机规律,并能变成生产情境中一个热情而专心致志的人。
2.关键词:自卑感
本阶段的危险是产生一种对自己和自己任务的疏远--即总所周知的自卑感。
家庭生活可能没有为他的学校生活做好准备,学校生活也可能不支持先前几个阶段所作出的允诺,因为直到目前他所学会的一切,在他的同伴和教师看来似乎毫无可取之处。
一个人感到无价值的倾向不断增强,可以成为性格发展的致命因素。
3.培养勤奋感的关键
一个教师是可以在未被发现的天才心中点燃火焰的。……
教师可以把自卑感的发展、一个人自觉毫不足取的感情这种危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因为他知道强调儿童能做些什么。……
最后,还有一种或许是最普遍的危险,即儿童在长期的学校生活中,从来没有获得过工作的快乐或者至少因某件成功的事情而感到过自豪。
《给教师的建议》第1条: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给教师的建议》第1条:
在学习中取得成就!
——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学习失败会被骂,被惩罚,因此才不愿意去学习,没有在学习中获得到乐趣,老师要帮助孩子找到成就。我们会在不经意中已经杀了人,而且经常杀人(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无异于杀人于无形中)
《给教师的建议》第21条:
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
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给教师的建议》第21条:
这件事鼓舞了孩子们,他们的思想变得非常好奇和活跃。
他们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的自豪感:我们是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在我们的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
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
可见,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要把他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这一点是何等重要!
当然,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这种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强烈。
此外,还有一种纯粹思考(运用智慧进行概括、系统化的活动)带给学生的欢乐。
我们学校里有这样一条规矩:关于每一个对知识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学生,我们都要在心理学研究会的会议上进行讨论。
我们在思考,怎样才能找到人与自然界、人与知识相互作用的那个领域,以便在这个领域里用认识来鼓舞起他的精神。
对学习无动于衷,对世界冷漠,对自己冷漠的孩子,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对于后进生的孩子要提前补,让孩子能上课听进去。老师手中握着一把刀——评分,排名。
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
教师确实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聚原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如果一个人不能宣告自己的存在,不能在人类心灵的某一个领城里成为主客者,不能在活动中和成就中(这一点无为重要)确立自己的地位,如果他没有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创造者的自尊感,如果他不能自豪地抬起头来走路,那么,所谓个性就是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