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知识

WHAT:

 一、 什么是问题和解决问题

 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现代观点

  直到20世纪60年代学习分类理论提出以后,把问题 解决放到不同学习类型的层次排列之中,问题与问题 解决才得到较明确的定义。

  根据学习分类理论,应将问题解决与概念和原理的简单应用或在熟悉情境中的应用相区别,因为这种应用的结果未习得新的概念和规则。问题解决是学习者将原有的概念和规则加以综合,在新情境中应用并得到新的认知成果的过程。

   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根据个人的问题起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的不同,可以把问题分为四种类型:

  根据问题的起点、目标和允许的操作(运算)的不同,可以将问题分为定义不明确的问题和定义明确的问题。前者指问题的三个成分都明确的问题,也称常规性问题;后者指三个成分中有部分不明确的问题,也称非常规性问题。

二、什么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一个著名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模式是杜威在1910年提出的。是反省思维过程。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心理定势  功能guz

    影响问题解决的最重要因素是个人的原有知识极其组织的性质。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学科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

      往往脱离中小学学科教学实际。

     上世纪80 90 年代 心理学家开始注意结合中小学学科特点进行解决问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二、数学问题解决过程及其知识类型分析

      信息加工学家一般把解决问题过程分解为  问题表征  设计解题计划 执行解题计划和 监控 四个步骤。

 用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分析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我正在学习《教育知识和能力》,以分析这门考试为例来说我的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通过《教育知识和能力》”考试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根据问题的起点、目标和允许的操作(运算)的不同,可以将问题分为定义不明确的问题和定义明确的问题。前者指问题的三个成分都明确的问题,也称常规性问题;后者指三个成分中有部分不明确的问题,也称非常规性问题。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 2004

起点:头脑一片空白,不知道头脑中的哪些知识能用于考试;

目标:通过考试,怎样才算通过了考试呢?还不明确。

允许的操作:不明确,因为一般低效的问题解决者会立即买一本参考书开始看书和做习题。他们会认为这是明确的操作步骤。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像考了很多年的科目,比如初中数学,因为所有的考点和测试方法在这么多年里已经全部考过了,有现成的测试题,而教师资格证却不是怎样。

所以,这是一个定义不明确的问题。它的难度比定义明确的问题大。

---------


运用“二八原则”来考虑“成本与收益”,应该采取“启发式策略”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

   采取算法是策略需要读完师范院校所有的课程,做完每一道习题,这在时间和精力上不允许。

  所以采取“手段-目的分析法”。

   首先:明确目的是“在三个月内,每天用四个小时来考到80分(假如是百分制度)”

   其次:选择手段

   作为一个学生,我们长期是接受“接受式教学”——坐等老师来讲,而现在没有老师来教了,感到无从下手。

  于是,按照传统惯例:买参考书,然后交钱培训。

  但是我们该怎么才能自己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然后交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在我们来明确测试标准

  根据考试大纲来明确测试方法,以“中学生学习心理”为例来说明;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

2.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3.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4.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5.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6.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7.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


对于像我们这样长期指望老师来教的学生来说,我们看着这些标准感觉无从下手,比如:“了解和理解有什么区别,他们在试卷上测试有什么差别?因为客观题和主观题对考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手段-目的分析:是指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基本步骤:

1、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目标。

2、找出完成第一个子目标的方法或操作。

3、实现子目标。

4、提出新的子目标。 [1]

提出第一个子目标:

对照测试第一条

“1.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对于了解和理解,到底是怎么测试的。

怎么达到这个目标呢?

以手头有的历年真题来验证,以中公的2018年参考书为准。

了解感觉的特性;

以中公的 真题作为学习的标准,因为只是选择题,所以只需要画出指示图,能说出与具体实例相对应的实例即可,读 普通心理学 

预计20分钟完成 2018年11月14日15:16:39

WHAT:

感觉是什么

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下面无须记忆,只需在选择题中指出即可: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阀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教绝对感觉阈限

人的器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教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阀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

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刺激物的物理强度的变化,并不一定引起感觉产生等量的变化。

   遵循对数定律 乘方定律

第二节 视觉

  视觉的生理机制包括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理解知觉的特性

 我们认识到事物的整体 这就是知觉

人们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综合与解释),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这就是知觉。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总结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与注意的选择性有关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互相转化,而且互相依赖。

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整体性。

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知觉的恒长性

知觉适应

2.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中学生的有效学习。

了解注意的分类

   基于上述的做题经验,“了解”的要求是针对实例,选择相应的类别,所以只需要自己列出分类,以书上的例子来理解这个分类即可,

   所以注意的分类

  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

您的朋友:郑一红(男,male)

E-mail:     [email protected] 

QQ:54155  1816 


You may say I am a dreamer,but I am not the only one!

Action,action,and still more action!

你可能感兴趣的:(问题解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