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7

21天挑战营 第19天 3月27号总结


1.早起:6:10✅


2.我的能量朗读✅


3.诵读经典:老子1~40✅。


4.口才视频:道德经第十一章✅


5.运动:打坐✅


6.每天一本书语音打卡✅

每天一本书,今天第19本,咱们一起学习《想点大事:法律是种思维方式》。

作者刘晗,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这本书不是普法教育,更多是在讲述“法律思维”,也就是法律背后的精神、逻辑。有了这些法律思维,咱们未必用于立法、执法等法律实践,也可以用于职场管理、人际沟通、家庭教育。

1,法律关心善恶吗?关心,但是善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凡事要讲规则。

我们以为法律的终极使命是维持正义、促进平等、保护人权,但是其实,法律人的心里,法律是要维护社会秩序。

差的政府,也胜过无政府;有黑帮收保护费,也胜过自己的一切财物、资产、权利都是不确定、随时失去的。

恶法也是法,也胜过没有法。又其实,善恶的价值观,本身就是有待商榷的,比如安乐死、堕胎、同性恋婚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善恶的标准也在动态变化。

2,法律关心公正吗?关心,但同时也非常关心程序的正义。

在欧美,如果警察少说一句“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呈堂证供”,那么就是不合程序正义的,其后续行为就无效。

你可以不同意对方说出的具体内容,但是依然要捍卫对方说话的权利。

书中提到,很多心理学研究表明,打完官司以后,即使输了官司,但是因为已经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当事人的情绪也会得到宣泄,不再那么抑郁。

设想一下在家庭教育中,如果认定了孩子的某项犯错事实,不让孩子的申辩,觉得是狡辩,那么孩子当时即使接受了惩罚,又会怎么样?可能养成阳奉阴违的方式,以后遇事不再寻求合理途径解决;也有可能导致习得性无助,不再积极探索未知的世界。

3,法律关心满意吗?关心,但是凡事都要有终局思维。

在法律中,判决在几级上诉以后,总有终审的。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提出上诉,那么过了截止期,就不再享有上诉的权利,必须接受判决。即使刑事重罪,也有追溯期,过期以后司法机关就不再追究。

现实生活里,有的事情即使处理意见不让自己满意,仍然要限时关闭它,从而空出精力去迎接新的生活。陷在旧的事务里,本身也是很大的成本。

4,法律关心当时具体案件的最优判决吗?关心,但是更关心预期对以后的长期影响。

南京彭宇扶老太太案的判决,导致了以后社会上看见老人倒地,也不敢扶。法律要有当时的结果思维,更要有更长远的后果思维。

对自己事务的决定,放眼当时和放眼人生全局,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决策方向。

5,法律关心明智吗?关心,但是有时候,即使不够明智,也要维持权威。

如果有明确规则,那么就先严格执行。如一果觉得规则不对,那么执行以后,可以提出来修改。但是在改之前,依然要按照旧的规则执行。

在这样的规则意识下,让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可以预期的,从而建立信任,降低合作的成本。这是让别人觉得靠谱。

总而言之,法律是集体默认的强制性社会契约,理解法律精神,有助理解社会的运行规律,更好地融入社会分工,参与合作。

7感悟

      “儿子妈妈累了想休息一下”

      “妈妈你过来”

        躺在小儿的怀里,给我拍着肩,听着他给我按的歌。心里满满的幸福

      我们以为法律的终极使命是维持正义、促进平等、保护人权,但是其实,法律人的心里,法律是要维护社会秩序。

        人是高级灵性的动物,吃喝只是生命的低级生理需求,追求精神的高尚,心灵的愉悦,生命的圆满,才是我们这种高级动物追求的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