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旨趣——黑格尔的艺术哲学

图片发自App


      人生诸事,大多需要严肃面对,这难免使人精神紧张。艺术却恰恰相反,不管是创造这种美还是享受这种美,这一过程都是一场愉快的游戏,一场纯感觉世界里的自由翱翔,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松弛和心灵上的软化!

      科学、哲学、雕塑、建筑、绘画、诗歌……不同于自然之美,所有人类创造的艺术之美都是向心灵的最高旨趣进发,一点点,一步步的去接近它、摘取它。人作为生物链顶端的动物,有其可以意识到自己心灵存在的独特性,艺术美正是人类心灵的投射,将外表的感性转化为内在的心灵。

      艺术美的最终目的,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达人们内心的心灵理念,并以此带来最直接的观照,而不是用思维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否则就失去了艺术美所表现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14世纪,经济的复苏发展、城市的兴起带来了一场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的核心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艺术的真正职责开始转变为帮助人们认识到心灵的最高旨趣。

      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的文艺复兴艺术开创者乔托.迪.邦多纳,他的绘画构图单纯、简洁,有一种严肃而和谐的美。“绘画有热情的流露,生命的自白与神明的皈依”。文艺复兴绘画奠基者马萨乔,第一个将哥特式艺术的理想化倾向扭转到反映现实的方向上来,力争真实地反应实际场景,表现自然和人类的真实世界。“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一生创作了众多的圣母及圣婴形象,他笔下的女性,仿佛是艺术家的天性流露。纯真优雅、自然庄重、明快清晰、和谐简洁的形象被后人推崇为理想美的范式。虽然是圣母,却聚集了意大利民间女性的魅力,有着人世间最能打动人心的母爱与情调。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高峰,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早期的作品大都是其内心的直白,具有神人兼备、明查人类情怀的力度;后期的作品更多体现了艺术家本人的心灵归宿,深刻表现出了其创作时悬而未决的封闭深度,美学的重心不再是艺术的创造物,而是艺术家与作品间纠缠不清的复杂关系。恩格斯在评价文艺复兴的论述中,把丢勒看做是与达芬奇一样的传奇人物。丢勒相信,艺术家必须要深入观察自然和竭力发掘宇宙的秘密,以揭示和表现美。当米开朗基罗以《大卫》展现人的完美和新生时,丢勒以同样高超的技法创作了蚀版画《圣尤斯塔斯》,将这位殉教者与神迹相遇的景象表现的如人间乐园。

      完美的艺术,一定是理念和形象的结合,不仅仅有理念,而且表现理念的形式一定也是真实、完美的。艺术美的理想,就是绝对理念的尽可能体现。艺术的理想就是追求理念与形象的统一。通过感性的材料,得到外在的客观存在。

      黑格尔认为,建筑是最早的艺术,而人居住的茅屋和庙宇是最早的建筑。建筑的任务在于通过对直接外在的物质进行无机自然加工,使它与心灵结成血肉姻缘,最终蜕变为符合艺术审美的外在世界。当地面上有了建筑,无机世界得到了净化,人们从外面世界指点出了内心的生活,开始尝试为这些作品赋予灵魂,雕刻的任务随之产生。如果说建筑表现的是事物形式的外在本身,那雕刻表现的就是蕴含其中的精神理念,直接用最符合表现精神人性的人的肉身,将肉身与精神的统一呈现出来,摆脱建筑无法摆脱的外在自然和环境,直指精神。从外在的建筑艺术,到客观的雕刻艺术,再到绘画、音乐和诗歌的主体艺术,艺术越不受物质的束缚,越发表现出心灵的活动,越自由、越高级,越接近艺术的本质和概念。

      小男孩欣赏自己打的水漂,人终究要靠自己的实践来获得美的感受。艺术美取材于日常生活,将感性材料渗透至心灵更深处,带给我们美感,唤起一种更深更广的兴趣,不是人生的必需,更是一种多余的奢侈,一种对更高的心灵旨趣的不懈追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灵旨趣——黑格尔的艺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