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节这一天,朋友送来十几斤红薯。我爱人说,中午给你们吃红薯烧糯米饭,在坐的一致通过说,好!可見都喜欢吃红薯米饭,都七嘴八舌说红薯,市场上卖要2元多1斤,我那外孙女说,所以,你拿贱价的月饼来换红薯。说得大家听得哈哈哈大笑。
片刻工夫马大嫂,把煮得热乎乎的红薯糯米饭端在桌上。一碗香甜可口软绵绵的米饭……一进口,我不由自主想起4O年前一顿难忘的午餐。
' 那是196’7年的一件事,到現在记忆犹新,铭刻在心。
那年代,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农村粮食特别紧缺,温饱都难解决/,吃不饱飯……甚至吃树皮草根。所以,农村人对红薯有一种独有情钟的体会。
因为,红薯用度广,营养好,产量高荒年可当粮,丰年喂猪羊,红薯给当年的飢荒大伸显手。红薯在很大程度上帮了农民度过那个年间的饥荒。对红薯本身外红内白,价贱物美。可晒干,红薯干,红薯丝,红薯酿酒,红薯面等等
据传说战国时期,名将狄青被敌人围困大兰山时,粮草断绝,战士们在山上发現32种红薯品种。通过战士们人工栽培,自产自给,并且大面积裁培红薯。这一招彻底解决狄军围困山上的饥荒,红薯拯救了全军的生命,敌人以为断粮如断命,只是死路一条,但天赐红薯,使狄军不但活着,还一举冲破敌军重重保围,取得了胜 利。当然,这是个传说,并无确实根据,但红薯确确实实是吃过尝过。这是摆着的是实。
40年前国家粮食是统购统销,禁止粮食自由卖买,不象現在市场上到处都可以买到,而是有国家统一分配粮票(全国粮票,定额粮票)二种,当时,人多物少,有的货物都凭票供应,甚至,有肥皂票,烟票油票,米票,饭票,任何地方进去都要并票供应,你进饭店就要并粮票钞票,定额粮票本省内使用,出省需要全国粮票。若买肥皂要肥皂票,买糖要糖票买油要油票等等。那个年代物资缺乏,购买任何东西都是并票供应。就是你去红薯丝干兑换大米都有数量指标分配到村,户个人。各户的票,数量都是有限,因为,产红薯多的地区,卖的人多数量少,红薯少的地区偶儿有票证多余。并区,片分配。
有一次是小舅子在外县拿耒二百斤红薯丝干兑换大米的票子(每一百斤兑换八十斤大米)的好消息,三天兑换过期要作废,这天正好是星期六,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许我的同事,分给他一百斤票子。
明天正好是星期天,两人约好一起准备跑远路去粮站。星期六的晚上,我们把丝干装进编织袋里,捆好绳索儿,准备妥当,你知道嗎?当时的八十斤大米,对小户人家来说,可抵当三个月口粮。只有饥饿的人,才体会到五谷的香甜,只有吃过苦的人,才能感受到今天的幸福。今天写4O年前的事情,别有一反感受,一反知味。通过对比,不管今天还有贫穷,但温饱问题彻底解决,人民生活遂渐富裕。逐步走上小康水平。但务必不忘初心,记住节约粮食。
战争,饥荒,同样可怕。切记!这里添加了几句题外意念,担误了你的阅读时间,`∴言归正传。
星期天,天还蒙蒙亮,东方魚肚白,人们还在被窝里,两人攝手攝脚摸出了人静黎明的村庄,用勾头扁担,,挑着昨夜装的红薯干,昂首启程。
两人精神饱满,边走边闲谈,我说:我们两像我小时候听老年人讲,出上灶挑私盐的过程,亲临在我们身上。同事老張说,时代不`同了,过去的秀才文质彬彬,只读圣贤书,只乎子夫知,如今成了山野挑夫,像电視里,
(天仙配)里的东永。我说,他有七仙女帮他。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向前走,走一步进一步,走出了领头山,经过将镇山谷翻过葡萄岭,直达岭下大溪口。
我们一口气跑了45里路,我说,老張,息一息吧!两人坐在溪边的青石头上,清彻見底的溪水洗了把脸,喝了两口水,抬头展望周围的风景。山势优美,众山峻岭,翠竹茂林,青山绿水,真是金山银山的世外桃园,中间一条銀色的小溪环绕山脚弯曲向前伸展。
秀丽的山恋河流,朴实纯厚的勤劳人民,心中泛起幻想般的连想,为什么会有闹饥荒……难道都是老天爷的缘故。两人休息片刻,起身摸着发红的肩膀,收起汗水的脸膀,把扁担又压在肩上起身越步,川过青店,下堡,阳官,庙下,一座座美丽的村庄,勾作成一幅满有春意诗情的画卷。;
人类为了生存,总在不断的努力,其实生存是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如何解决(温饱)’如何消灭(战争〉。
∴这就是人类生存的有效保障。
人类为了生活,总是不断向前探索,我们串过桥定,孟甲岙,来到李家舒铺。问了一声过路的行人,宋家店往那里走?行人指点往前向右的村庄就是。其实,我们是第一次来,为了这二百斤红薯丝干換大米。我们进了村,整个村子不大,'百来户人家。我们一问就问到了,远房亲切姨夫的家,一位中等身材60岁左右想必我姨夫,我就盲目叫了一声,他热情地说`我们早就等你们了,这么远路来,来得还真快,快进屋休息一下吧!昨天,听小秋,说,明天,有远方的亲切来……我去叫小秋(小秋是他儿子)他在村碾米厂里,边说边往外走。
我们坐在客厅,喝了两口茶,姨娘端出两碗热乎乎的红薯糯米饭放在桌上,咕哩嘟噜的肚皮,闻到饭香,不由自主,提起筷子毫不客气地大口吃了起来。一碗米饭下肚,填饱了咕噜的肚皮,一股暖气散发全身,,躯走了长途拔涉的疲劳。
姨娘出来边收拾碗筷边说,‘小秋的朋友在粮站工作,有票子可换大米,我们这里种红薯的人少,有票子多余’。所以,叫你们过来。这远的路来,明天,回去吧!别心急。
我们坐了片刻,姨夫和小秋从碾米厂里过来了,他说,你们来了,边说着
一边把红薯丝干搬上了拖拉机车斗。转了身对我们说,粮站还在王化,这里去,还得走十里。啊!幸亏有拖拉机接送,我们坐上了拖拉机,小秋开着直奔王化粮站。
这时我看了表巳是下午2点30分钟,去了粮站还算一切顺利。
我们把红薯过磅兑换大米,再装上车,往回的路上走。坐在车斗里,两眼望着四周,从王化到宋家店,两边都是高山森林茂密,一条河流沿着山间;直通王化,中间大片良田,直立的电线杆连接着各个村庄。远处望去的村庄,像散落的珍珠。
这里的妇女,看起来小巧玲龙,可力气真大,在高山上砍回来的柴担足有二百多斤。我们各人挑了一百斤,都屁败留风,她们真练有功夫。
一忽工夫,拖拉机已到村口,小秋说。时间不早了,进去吧!明天回去,老張说,太阳还高,不进村了,谢谢!麻烦你们了。我也串呼着挑起担子,两人一边走一边打着招呼,离开了宋家店。
沿着回家的路上,我们的脚步越来越速,太阳光离我们越来越远,如乎太阳也在回家的路上。
我们顾不得沿途的风光,两人步伐一致,只听得嚓嚓,嚓嚓!行走的脚步声。犹如和太阳比赛跑。
一村一庄擦肩而过,时间挡不住我们行走的步伐,我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走),走在时间的前面。
肩上的担子,虽然比原来少20斤,
但覚得越挑越重。时间总究不能以人的意志转变。掛在山尖上的太阳不声不响地下山回家了。
夜幕即将拉开,肚子里一碗红薯糯米饭,赐劲推动着我们的脚步,加速再加速!
青店,官阳,庙下,以远远抛在脑·后,我们终于爬上葡萄岭。高处回首展望,夜幕中点缀着无数的蓝宝石,银盘托在夜空中,地面上普照着银白色的光。从高处往底处,下岭如溜索。幸亏月光照亮着我们前方的行程。挡住了夜色击来的黑暗,引领我们继续前进。
两个脚夫,挂看两袋米摇摆晃晃总算踏上了自已的县界,蒋镇,龙山,大董,我们边说边走,心也放宽了,反正总是一个夜,天不会再黑了。因为,月亮帮了我们的忙,用不着手电筒,道路清析可見还能行走。
我们走在静静的山间小道,蝉鸣虫啼,伴在着我们的脚步声。仿佛整个世界,只乘下了我们两个人。
穿过牛魔弯,走到毛平岗。这里是个晒谷场,我说,老張,息息吧!收收汗再走。我们坐在草地上。后来我速性躺着,他坐着,我仰望着满天的星空,默默地假想着,这是我们一辈子第一次(远征)实走三个县界,24个村,两座大山,两支峻岭,一天时间内,远征全长一百四十里。为的是換来,80斤大米。
老張说,起来吧!到家了。远处就是我们自已的村庄。望去依稀亮着零星的灯光。夜!静静的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