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能BI行业趋势
商业智能BI的本质是希望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形成事实依据,用来辅助我们作出决策,并进一步指导我们采取行动。BI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传统BI、自助BI和智能B,满足企业在不同场景下的BI需求。
传统BI主要解决的是描述性分析问题,满足经典的商业智能场景,帮助IT人员快速部署和开发BI系统,最终提供给管理人员使用。现代化BI包括自助BI和智能BI,解决描述性+诊断性+预测性问题,帮助更多的用户,更深入地洞察数据。自助BI把分析能力带给企业更多人员,围绕不同类型业务人员提供企业级数据分析工具和服务,最终使用对象是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智能BI指的是利用AI技术,提供更加深度分析能力,解决预测性分析问题,最终使用对象是数据科学家和管理人员。
从产业链上看,企业数字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数字化过程通常有数据生产和数据消费两个阶段。在数据生产阶段,对于企业来说通常已建好了ERP、OA这些业务系统,实现了业务的信息化,标准化了业务流程,还会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而数据消费,就是利用BI平台和AI平台,把数据充分利用起来,实现从经验驱动转变成数据驱动,帮助企业实现全面经营决策管理,数据化和智能化也会反过来改进业务流程。
根据IDC报告,2020年中国BI软件存量市场规模为38.2亿元,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8.5亿元,未来4年整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9.2%。此外,还有规模达到100亿元的增量市场和数百亿元的潜在市场。当前的行业数字化转型也已经进入倍增创新阶段,无论地区政府的经济和产业倍增规划还是企业的倍增创新转型中,对数据的挖掘和利用都被提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作为实现数据价值的有力工具,BI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
数据化运营的挑战
对于企业来说,在使用BI进行数据化运营过程中,常常面临三个主要挑战:
首先,如何进行数据准备?
数据分析的前提是要经过一个数据准备的过程,尤其是中国企业的数据现状。企业里面有ERP、OA、CRM等系统,业务流程上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各系统表之间的数据比较独立,且数据不统一,信息孤岛问题十分严重。数据匹配关联,手动操作繁琐,耗时且数据源获取不统一,造成数据结果有差异。因此需要解决:怎样对企业各种各样的业务数据进行统一接入和管理,让用户找得到所需数据,并且确信这些数据是正确和安全的。
其次,有没有合适的数据分析工具?
数据准备完成后,要考虑的就是怎样让用户可以进行数据分析。不同用户对于数据分析的目的不一样,有的需要做描述性的分析,有的需要做诊断性或预测性的分析。企业中的用户包括数据工程师、分析师、数据科学家,以及广大不懂IT的业务用户,这些用户的IT水平也不一样,对数据分析工具的要求各不相同。那么,如何提供一套数据分析工具,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就显得极为重要。
最后,如何激发用户数据分析的积极性?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数据分析工作往往不是靠分析人员单打独斗,而是由企业的不同部门或团队通过协作一起来完成,这也就意味着,BI应具备业务数据协作的能力。同时,需要在企业内部建设一种数据分析的文化,激发用户数据分析的积极性,这样才可以让BI在企业里面真正落地,让数据充分发挥出价值。
Smartbi的解决方案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Smartbi2021年推出了Smartb V10一站式大数据分析平台,覆盖企业数据化运营的不同需求,解决数据化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数据统一整合
企业的数据无处不在,要分析的数据可能来自各种关系数据库、大数据平台、本地数据文件等,都可以通过Smartbi数据连接统一进行对接,在一个地方就可以访问企业的全局数据视图。并且我们要分析一个问题,很可能不只是需要一个部门数据,而是需要考虑各自来源的数据进行关联才能分析。因此Smartbi提供跨库查询的功能,采取分布式内存计算,在后面建模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跨不同数据源来建模,而不需要额外复杂的数据处理。
把数据接入后,Smartbi提供了“虚拟语义层”能力,将接入后的不同数据中,属于同一个分析主题的表或表中的字段组合在一起,最终构建成一个个面向财务、生产、营销等不同业务的主题。虚拟语义层可以开放给业务去做分析,IT主要控制好权限即可。
当有一些比较复杂的数据分析场景需要更深度的洞察时,可以借助Smartbi的“数据模型”来帮助企业兼顾这些不同的数据准备场景。数据模型能够帮助企业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关联整合,并且基于不同维度、度量来分析数据,是数据分析的重要前提。
Smartbi 数据模型跟ETL模块打通,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数据模型里面的表、SQL、存储过程、即席查询等都可以直接转ETL高级查询,从而实现复杂数据场景的处理,例如超大表的连接。数据模型同时具有多维复杂计算能力,支持自定义计算度量、成员、命令集,支持MDX函数实现时间智能计算。如同一部汽车的引擎,数据模型为上层分析应用提供澎湃的“动力”。
描述性分析
用于监控当前业务现状,通过设置合理的指标对各个环节量化,同时根据科学评价标准,发现业务异常。以不同展现形式,来满足描述性分析需求。
Smartbi的描述性分析工具包括电子表格、可视化图表分析和分析报告。
任何企业在数据分析应用上,最常规的分析需求就是提供业务报表,比如财务报表、绩效考核报表。它的格式通常都比较复杂,因此也被称为复杂报表或者中国式报表。Smartbi电子表格以“真Excel”为特色,将Office Excel和WPS表格变为企业级WEB报表设计器,能够实现十分复杂的报表需求。
诊断性分析
通过数据不断地探查,找到引起最终结果的原因和可以改变未来结果的方法,满足不同操作水平、不同期望目标、不同工作习惯的分析师实现自助式诊断业务数据的需求。
Smartbi的诊断性分析工具包括即席查询、透视分析、自助仪表盘、Excel融合分析和自然语言分析。
即席查询,主要用于大数据量的清单明细查询,任何字段均可作为筛选条件;透视分析,支持超大数据量的查询性能,支持超多维度、甚至维度无法固定的分析场景;自助仪表盘,让业务人员通过拖拉拽就可以生成可视化的数据仪表盘,做到所见即所得;Excel融合分析,从数据提取、融合分析到最终发布,仅在Excel中便可一气呵成;自然语言分析,无须学习,直接输入文字或者问话,即可得到图表结果。
预测性分析
有效挖掘企业大数据中隐含的、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关系、模式和趋势,实现企业数据的预测性分析。
Smartbi的预测性分析工具是数据挖掘,支持一体化完成数据预处理、机器学习建模和模型自动化部署。
全员数据分析
在BI中引入分享式的应用商店,是Smartbi 的独有特点,其作用是使优秀分析得到传播和沉淀,促进全员数据分析文化的形成。
应用商店类似于手机软件应用市场,用户能直观地看到最热门、最优秀的分析应用,也能通过搜索,找到想要的分析成果。用户只需一个点击,就能一键完成安装。也能自行修改,变为个人专属版本。
为了提高用户粘性,应用商店支持社交互动。用户之间可以进行点赞、评论、问答等操作。用户也可以将有价值的分析成果分享出来,可以系统内分享,也可以分享至钉钉、微信等第三方社交平台。
典型案例
某大型科技企业自助分析项目
国内某大型科技企业所处的智能终端市场竞争白热化,需要赋能一线业务人员,让他们有更灵活的决策权。然而企业采购的自助BI工具基本用不起来,要么门槛太高,要么功能无法满足需求,最后业务人员还是习惯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具体流程是业务人员找IT部门导出系统数据,然后再结合本地的数据,在Excel中做各种数据关联、加工、处理,包括Excel函数公式、透视表、图表分析等,加工出最终需要的分析报表。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显而显见的,例如更新数据耗时耗力,数据报表做不到安全共享、定时更新,大数据量的性能问题,公式复杂计算慢的问题等等。
因此,该企业采用Smartbi的Excel融合分析工具,结合“BI + Excel”两者优势。 BI解决数据更新、处理性能和权限管控的问题,Excel解决数据处理、分析和报表的问题。BI与Excel无缝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闭环。业务人员既可以继续使用Excel,保留用户习惯,易于大规模推广;又可以利用Smarti服务端的计算能力,千万行数据秒出结果,数据安全也得到保障。
某城商银行大数据门户
在某城商银行发展过程中,对于大数据应用的需求也日益突出。如何充分运用行内外数据,搭建统一数据工作平台,推进标准化、流程化、自动化、灵活化的门户建设,使数据充分发挥价值成为该行数字化建设的一项重要议题,
为此,该行基于Smartbi打造大数据门户,支撑全行各领域的数据应用。大数据门户覆盖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共享、数据交互、数据可视化等功能,有效分析用户行为,实时监控该行核心运营指标,深度挖掘潜在商机,真正实现行内数据化管理及运营。
项目的建设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是搭框架,构建统一的大数据门户,整合行内现有的分析平台,完成门户与行内的数据、用户的集成。用户能初步进入门户进行数据查看。
其次是深应用,在大数据门户上整合更多高级分析功能,如自助分析、数据挖掘、知识图谱、人工智能等,提升行内对于数据的利用水平,直接带来分析价值。
最后是促转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指在整个门户的运营过程中,配合一些激励的措施,充分调动全行人员的积极性,形成数据分析的氛围与文化,最终达至数字化转型。
现代化BI利用ML/AI技术,提供增强的数据准备和数据分析,让更多的用户可以自助地、更深入地洞察数据。Smartbi V10中的数据模型、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分析等功能都体现了我们对现代化BI的不断探索,致力于解决企业在数据化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021年4月份,我们和明略科技达成了战略合作,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等业务上的优势叠加效应。通过双方在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以产品创新带动产业模式升级,携手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