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国民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以往在很多中国人眼中”阳春白雪“的唐诗宋词也逐渐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喜爱,吟诗诵词已经不再是文人们专有的兴趣。任你是谁,只要你有一颗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心,你就能成为一个吟风赏月的”雅人“!
可是,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要么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要么因为诗词基本常识的缺失,很多一开始对诗词学习抱有浓厚兴趣的学习者到最后常常半途而废,实在是让人惋惜!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如何学习古诗词呢?很简单,就是努力挖掘古诗词的“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学习古诗词的道路上一直坚持下去,最终有所收获。
那么,古诗词究竟”美“在哪里?一,外在的形象美。诗词里充满了大量的风景,植物,动物,人物,典故,历史事件,生活日常等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好像是人的容貌,最容易被人注意到。二,内在的意境美。中国人性格比较含蓄委婉,因此在欣赏诗词时,就特别注重诗词内在的意境,含而不露,意味悠长。这就好像人的内在气质,比容貌更重要。总之,学习古诗词就是从”语言,主题,技巧,风格“等等方面去体会和挖掘古诗词的”美“。
古诗词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领悟”美“的过程,不能着急,要一步一步来。今天我们就从诗词的”主题“来谈谈如何学习古诗词。何谓诗词的”主题“了?一言以概之,就是诗词要表达什么情感:思乡怀人,国仇家恨,忧国忧民,伤春悲秋,感叹身世,离愁别绪等等;
为了表达不同的情感,诗人们总会选用一些不同的物象来传情达意:比如杨柳依依,飞絮入帘,秋风萧飒,香草美人,还有把酒言欢,弹琴长啸,彻夜欢歌,妆成问夫等等。物象由于寄托了诗人的某种情感,大家约定俗成,于是就成了人类某些共同情感的代表。比如,看到月亮,人们就会想到远方的亲人;看到青松翠柏,人们就会想到品行高洁。
在很多古典诗词中,诗人们都喜欢做一个动作,而这个动作也是诗人们传情达意的一个物象。我们今天就从这个动作上讲起,谈谈如何学习古诗词。先请大家看他们的作品: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浪淘沙令》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满江红·写怀》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细心的读者估计已经看出来了,就是”凭栏“这个动作。对于这个词,热爱古典诗词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它是在诗词作品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例如欧阳修《踏莎行》中的“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范仲淹《苏幕遮》中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岳飞《满江红》中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等等。那么,”凭栏“一词有何深意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凭栏“是什么意思。”凭“,倚靠也;”栏”,栏杆也,也做“阑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样式;“凭栏”就是依靠着栏杆的意思。从词义上来说,“凭栏”很好理解,一般都是和登高望远联系在一起。诗人们站在高处,望着远方,心里在想什么了?想念一个人?思考一件事?或者就是观赏一种风景?所以,搞清楚“凭栏”背后的深意才是理解和欣赏诗词的关键。因为,“凭栏”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动作了,而是带有深意的一种情感符号了。
其次,诗人们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凭栏”。从以上所举的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们“凭栏”的场景或者说背景都很相似:孤身一人,在夕阳西沉中独自伫立在高楼之上。日色暗沉,人的心情此时都会多少有些落寞失意,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过往的很多人和很多事。这些人肯定是诗人平生最在意的人,这些事肯定是往昔岁月里诗人记忆最深的事情,或失意,或伤感,或悲痛。
此时的诗人,总是落寞的,心情总是郁闷的。他们急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来发泄,找到一个角落来安慰孤寂的心灵。百无聊奈之下,诗人们发现了眼前的高楼,于是就会很自然地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希望能离自己心里思念的地方和思念的人近一点。此刻作者在诗词中抒发出来的情感是最真挚的,也是最强烈的,更是基调低沉的。
第三,古诗词中的“凭栏”背后究竟包含什么深意?当“凭栏”作为一个词语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时,它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了,而是一种情感寄托,或者说是一种情感符号。搞清楚这些情感是什么就是理解和欣赏古典诗词的关键。
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凭栏”包含了以下几种情感:闺怨相思,例如李璟的《摊破浣溪沙》”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还有朱彝尊的《柳梢青》“璋羞罗扇,花时尤记,者边曾见。曲录阑干,玲珑窗户,也都寻遍”等。
在古代,女子深居闺房之中,不能抛头露面,不能自由地追求心中想要的爱情。出嫁之后,夫婿为了功名利禄常年远游在外。于是,女子心中不免会有怨恨,会感到寂寞。所以在诗词中,一旦女子“凭栏”必定是在思念远方的爱人,叹息自己逐渐逝去的青春,怨恨常年不归的夫君。
思念家乡:例如范仲淹的《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韦庄《题貂黄岭官军 》“散骑萧萧下太行,远从吴会去陈仓。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等等。在唐诗宋词中,表现羁旅行役的诗句很多。古时,男人们为了科考功名,时常要出门在外,而且一去数年,不得与家人团聚。作为游子,飘落异乡,孤身一人,望着天空的明月,看着眼前细雨蒙蒙的天气,心情不免会思念起远方的家人和家乡。
抒发心中愤恨:例如,李煜的《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等等。
在这类诗词中,主人公面对着残破的山河,回想着昔日的故国胜景,无力改变现实。凭栏处所见的现实是那么严酷,作者心中往往是充满了”恨“,恨谁了?恨那些弄权误国的奸臣贼子,恨自己曾经荒唐不堪导致国破家亡的行为,恨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今昔往昔,世事沧桑,真是让人无限感伤!
总之,”凭栏“只是古诗词中无数个常用文学意象之一。在学习和理解古诗词过程中,要首先把这些“意象”本身的意义搞懂,其次再搞懂它们背后所包含的情感主题。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古诗词,真正领略古诗词的“美“,真正体会传统文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