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得坦白说,今晚要聊的这部《偶然与想象》很多人应该会看睡着,看这篇文没准也会看不下去。

先得坦白说,今晚要聊的这部《偶然与想象》很多人应该会看睡着,看这篇文没准也会看不下去。

因为它故事性极弱,高密度的对话撑起了百分之八九十的内容,人物的发展和走向也都是反生活流的,根本就不走常规逻辑,观影门槛实在不低。


我自己也差点因为前半小时感到过分琐碎,一度想要关掉页面,包括里面还有些对语言,文学的追讨,如果没点相关兴趣和了解,估计是看都没法往下看的。


但最奇妙的就是,一旦耐心看完,那种能够一瞬间联结起全部,领悟到电影整个表达的快感又绝对是爆炸的,同时对前面的琐碎也都有了更玩味的理解。


就跟不起眼的碎片拼凑起来,却无意合并成了一幅符合你品味的画一样,特别特别妙。

那个感觉就是,一开始你满脑子只有“啊?这拍的什么?”

当你坚持看下来,这就是“哦!这真厉害啊”


《偶然与想象》


我看《偶然与想象》的时候,最意外的一点是它在嘲弄故事本身。


故事在这里面被抽离得完全不重要了,而你还居然觉得就应该这样。


这片实际就是三个独立短片的合集,而要是光概括这三个故事的话,就会发现它非常简单甚至狗血伦理。

一个是女孩的闺蜜和自己的前任相爱。

一个是女孩为了男友去色诱教授。

一个是两个女孩互相错认彼此是自己的老同学。


这些单拎出来真的没什么看头,但如果抽离出了故事框架,去体味人物台词中的关系博弈,情感和情绪的波动无常,那就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了。


你会回来拍着大腿说,这部片真是牛逼。


情感关系的幽微


《偶然与想象》第一个让我惊叹的地方是,它居然那么精准地把人类和人类在情感关系里相处时,那种微妙的氛围给刻画出来了。

现实穿透力极强的情感刻写,这是最考验编剧功夫的地方。


须知要拍好一段情感关系,最难的就是雕刻出其中的褶皱,让人最精准地共鸣到自身,而这是许多影视剧堆砌了大量内容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那滨口龙介是怎么做的呢?

 

一方面是设计了层次丰富的台词,配上人物的微表情调度,让整场对话都处于一种自然流动的状态。


也就是说,这片里的人物对话远不只是在交换信息,更是在营造氛围。


是通过建构——强化——打破的三步无序循环,去传递关系发展中的波动。


我只需要用一场戏来举例,你们应该就能明白了——

这场戏是第一个故事里的,女孩因为突然得知了,自己闺蜜和自己前任邂逅生情,跑到前任面前去追问。

这段戏剧张力极大的交流,若按照一般的处理,是会直接影响到女孩是否戳破这层窗户纸的抉择,让整场戏都铺满情绪点的。

 

但在《偶然》里,这段对话被处理得非常淡,女孩去找前任这件事本身就没多大目的,只是借由闺蜜介入其中的剧情切面,去复原一段温度尚存的情感关系。


比如能看出女孩起初就带着戏谑撒娇意味,从近况切入:


“真可爱...你搬了工作室啊,旧的也很可爱...你的床放在哪儿?...你看起来混得不错嘛。“


而男人则保持着分寸刚好的距离感,回答简短,并用“你想说什么”戳破她的铺垫,对这个绿了自己的前女友有着怨气。


同时也有着惯性的包容,像打量一个调皮孩子一样,以眼神跟随她。

两人的对峙状态就像对手,一来一回的游移和试探,表达的就是情感关系结束后那种不自觉的亲密,非常细和传神。


《偶然》建构起了这一微妙的纠葛端口,后面则是在强化这种纠葛。


女孩提到男人的新欢是闺蜜之后,两人的对话开始掺杂大量的情绪回击,形成了合理的无序。


比如有女孩的逼近式发问:


“你爱上谷米(闺蜜)了吗?...什么叫你还不知道?‘奇妙的时光’‘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引用男人的话)”,显露对这段感情终结,开启新生的怅惘。

并在“你以为我在吃醋吗?我一点也不爱你了...你几乎没有在我脑海里停留过”的赌气中去传递不甘。

而男人也被女孩的自我表露拉到了这层不甘里,会突然插问:“那天晚上你到底要选择哪个人?”


然后在得不到回答时迅速自我消解掉,说“你走吧,你表现得像个跟踪狂,你疯了。”

在这层羞怒表达之下,便是男人在情感关系里固守的自尊心,两人情绪都被拉到了高点。


而到达某一顶点之后,又开始了平衡的打破。


女孩在反思中袒露出了脆弱一面,“一直以来我只是一次又一次地伤害我爱的人...我觉得我就像个残次品。”


而男人则翻涌起怜惜,在女孩说“你和谷米很配...你相信有比魔法更飘渺的东西吗”时抱住她,再次建立了一种貌似和谐,实际动荡的关系。

这三处节点的循环并不是固定的,更不是唯一的,也没多少逻辑可追究,勾勒的正是情感里细碎的起伏线条。


除了台词外的另一设计,便是通过密闭空间内人物走位的变化,传递关系远近的反复。


先是一前一后,男人处于两角对立的景深处,女孩则位于前景,拉开距离以透露隔阂感。

然后女孩逐渐逼近,语气压力也越来越重,随性的动作呼应着她的无拘特性。

而前任基于包容只是坐着,像在承受她的发问,在暗示两人性情的迥异,相处的不和谐。

后面则是大量的进退拉扯,时而因为提到出轨原因而靠近,彼此挑衅;时而因为言语伤人而退回原位。


直到最后彼此平静下来,也并不是稳定的状态,下一刻又会因为女同事的闯入而被惊醒,关系重新坍塌。


这样的细腻跌宕在全片都有表露,言尽了感情在现实中不断冲撞变幻的暧昧性。

而这,才是一场戏啊。


欲望的多重释解


但停留在情感就够了?

人类这种蠢东西,怎么可能会对情感就感到满足了呢,情感背后都是汹涌的欲望。


驳杂多面的欲望。


滨口龙介用“偶然”的故事设置,把被禁忌的欲望表达得淋漓自然,再用想象,去填充现实中的欲望缺口,


最明显的是性的欲望。


第二节的已婚女人出轨了小男生,而这种性的需求凌驾于爱之上,且时时被这种为世俗排斥的不道德所自困。


所以她接受男生的欢爱而抗拒接吻,做完之后会迅速穿衣,恢复体面。

这也让她始终处于一种难得圆满的饥渴之中,会接受男生想要捕捉教授污点,以达到不挂科的请求,去色诱教授。


刻意上的妆,没拉好的上衣拉链,诵读的情色文字,都是在她挑逗中传递这种生理的欲念。

而教授虽表面冷淡,也在她朗诵时得到了连结到生理欲望的满足,所以会在答应“至少对着女人的声音自慰一次”的条件下,去要这份录音。

想象在这里便是文学的功用,导演把文字作为了拓展虚幻的媒介。


女人透过文字以“他者”自诉,而教授因为她的声音和语言的有机结合,内在感官得到震栗,都是一种理想的抚慰。

这段还表达了展露真实自我的欲望。


无论是开头学生下跪请求不挂科,还是女人诵读赤裸的情色文字,教授都在不断要求“把门打开”。

这扇门便是外在规训与内在自我的一道分割线,教授接受了在现实中遮蔽自我,不露一丝非议的缝隙,是“套中人”。


所以他需要借助小说媒介,尽情表达自我,也包括直面生理的欲。


女人跟教授自诉欲望过高,也是剥离了外在身份,在与陌生人的对谈里实现了面对真我的诉求。

还有穿透外表,触及内在灵魂的欲望。


电影开头女生和闺蜜的车内对话,就是闺蜜在叙述两人约会的知心。


他们互相袒露了从未跟别人说的事,“感到正触摸着他的内心深处,他也正触摸着我的内心深处。”


没有污言秽语也没有身体接触,但已是接近于“色”的赤裸,是“通过对话在抚摸着彼此。”

而语言本身也是一种建筑,他们是借助语言来探索真实,也搭建起对彼此的想象。


第三个故事更直接践行了这一点,两个女生偶然碰见,并把彼此认作了久未谋面的昔日旧人。


而当她们终于惊醒时,也没有选择抽离,而是相互扮演起彼此的旧人,让未诉的衷肠得以落地。


就是在这种虚实交加里,人们彼此修补缝合、逐渐连为一体,实在是说不出的浪漫和深情。

奇异的时空


我更喜欢的,还有滨口龙介对时空这一概念的处理。


这片说穿了就是探讨宿命的偶然对生活的搅动,再用想象介入,达成共鸣。


时空,就是其中最不可忽视的一个衔接点——


这样奇情的偶然离我们有多远?那般明暗皆有的想象,又离我们有多近?


电影用视听语言做了回答。


在第一节的结尾,女孩选择了释然,没有揭露闺蜜和前任以及自己的三角关系,在拍过一张街头的照片后离去。

此刻镜头从失焦的模糊变焦为清晰,象征着对一段回忆的擦拭和释解,再用一个移接到天空,一截绿枝的升格镜头,让钢琴配乐延续到了第二节开头,完成了一次时空的跳跃,暗示故事都在平行发生。

电影里平行的是他们,也许,平行的也是我们呢。


还有在女孩释然之前经历过一次挣扎,她想象自己揭穿一切,质问前任,闺蜜愕然跑走,友谊分崩离析。

而终结这段修罗场幻想的方法,是把旁观式的镜头猛然拉近,变成聚焦人物表情的特写,然后再慢慢拉远,回到现实之中,一近一远的瞬间,完成了虚实世界的联结切换。

这种处理的玄妙在于,就跟真有什么东西把你惊醒,把你从走神的空间里拉拽回来似的,虚实的交替自如又合理。

 

而现实之中,一切的虚幻和本真又何尝不是在互相侵染。


写在最后


不如再一次回到片名的《偶然与想象》吧,究竟什么是偶然,又什么是想象呢?


比如你看到了这篇文章,是不是偶然?


那你想要打开这篇文章的诸多动机里,又掺杂了多少对我们自行施加的想象?


我不知道答案,但我喜欢思考这两个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得坦白说,今晚要聊的这部《偶然与想象》很多人应该会看睡着,看这篇文没准也会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