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节目引起的思考

    那一年的暑假我开始看百家讲坛,那一年的暑假于丹的论语系列讲座开始热播,我成了粉丝。于丹老师讲话的声音总是带着一种母性的温柔的磁石般的吸引力,让我欲罢不能。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读《论语》,更没功夫去细琢磨它究竟是讲了个什么意思,甚至觉得琢磨出来也没什么大用处。这么让我感到厌烦的一本书,我甚至连翻它都懒的翻,怎么会喜欢听关于它的讲座?后来我才明白,我感兴趣的不是书本身的内容而是于丹老师的讲座方式,是她的讲座的技巧把我带到了我并不感兴趣的情境中,并能静下心来听她讲座。后来某君批判了这种近乎于营销方式的,大众传媒似的无限迎合观众的讲课方式。我并不觉得某君说的有什么错,但是我觉得这种批判多少有点鸡蛋里面挑骨头,有点没事找事。

  其实就百家讲坛节目本身的目的来说,它不是一个学者研讨类的节目,它是一个大众百姓节目 ,目的就是向广大群众传播国学知识。讲的深奥了百姓就不会感兴趣了。讲的深奥了百姓就不会把它当做一个传播国学知识的平台了,很可能把它当做是一大群学者的研讨会一类的节目。你们学者高大上你们研究你们的,关乎我平头百姓什么事?你们研究就研究呗还放到电视上播,播了干什么,我们又不懂。所以说再高明的学者,走进百家讲坛,都应该放下身段,讲百姓能听懂的话,百姓愿意听的话,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目的,才不违背这档栏目的初衷。不是讲座的人没水平,是受众水平有限。那些说他们讲的不好的诸君我想反问一句,讲的深奥了他们能讲你们能听吗?有些人说于丹老师的讲座是曲解经典,并搬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我想说你这个就一定对吗,就一定是对经典的合理解释,我看未必。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学术见解也一样。没必要把大家硬拉到一起,非得同意你的观点。

  说实话百家讲坛是不如当年火了,也许是因为国学热的消退,也许是因为当今社会人们更讲求实在。也许是因为这些教授的水平的确不如刚开始出创阶段好,但是不论怎么说,我们都不应该没有容人容物的雅量。对学者的批判正显示了这个社会的思想自由度不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节目引起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