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得到”看碎片化生活下的知识体系

碎片化时间下如何“聚沙成塔”

如果问上班族,每天上下班最头疼的是什么?我想绝大多数人应该会回答挤地铁,等公交。尤其北京这样的城市,每次同学聚会,一想到中间隔着一个北京我就感到绝望。这来回路上的时间都可以睡两觉了,可偏偏环境不允许,想找个座位安静的眯一会!想多了吧,能找个站的地方就不错了。而每天上下班往返的这三四个小时该做点什么呢?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打发这段琐碎时间的方式,而如何将这些琐碎的时间也纳入到我们对于自身知识体系的扩建中,“得到”这个产品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那么接下来我就从“得到”的版本更新记录,来浅谈一下“得到”是如何在碎片化的生活下搭建并丰富知识体系的。

首先,来谈一下整块学习时间到碎片化学习时间的转变。我们自身学习时间的转变基本是从毕业开始的,当我们从学校踏入职场,就意味着每天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单位而不是课堂,曾今我们可以用整一天的时间去泡图书馆,只需担心这一天是否学到知识而无需担心其它任何事。可当我们完全踏入社会的第一天开始,拥挤的公交,繁杂的工作,加不完的班似乎占据了我们整个空间。当我们带着一天的疲惫回到家中,或许翻书都觉得很费力气,因此又习惯性的将今天的读书任务推到了明天,这个场景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时常我们会觉得自己的整块时间不够用,可对于自身知识体系的搭建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怎么才能在忙碌的生活中不放弃自身知识量的扩充呢?这就需要在整块的时间段中找出碎片化的时间加以利用。那么相较于学生时代的整块时间,碎片化时间下的知识体系构建有何不同呢?我们又如何去利用这部分时间呢?得到给出了一个方式,在此以四点来分析。

第一:一多与一短

其实就是知识传播方式的改变,学习次数多,但单次时长短。罗振宇老师的《罗辑思维》节目从2012年开播至今,积累播出了205集,在优酷、喜马拉雅等平台播放超过10亿人次,在互联网经济、创业创新、社会历史等领域制造了大量现象级话题。而到了2017年3月,节目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改版。节目形态由原来的视频改为音频,由周播变成小日播节目(周一到周五连续播出);节目长度由原来的每期50分钟缩短至单集8分钟以内;播出平台将只限于罗辑思维旗下的 “得到”App。由此可见,得到的内容重点抓在了碎片化时间的运用上,力求用户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这就方便了用户在这一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依然能够以聚沙成塔的形式完成个人知识框架的搭建。我们不再像学生一样可以有整块的两三个小时去听一门课,在上班途中,由于换乘,信号强度等问题,我们很难保证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去获取知识。那么将一大块知识拆分成众多小块去逐步吸收便更适合于这种碎片化时间的运用,原来一节课两个小时,我们可以分成6成20的形式去完成,20分钟之内注意力的保持相较于两小时注意力的保持更加容易,且用户接受知识的效率更高,同样的内容,只是换了传播的方式,而效果在这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则更为显著。

第二:短小精干

得到的听书基本控制在一本20分钟左右。起初我个人认为,既然看书就要从头看到尾,这才叫读书。而得到的出现改变了我这一看法,碰巧读完了《自控力-与压力做朋友》这本书,又在得到听书中看到了这本书的解读,果断买下来想听一听这20分钟的精华概括与原著中有无重大出入。不得不佩服得到听书的高质量解读,虽然只有20多分钟,却完全可以概括全书八成以上的内容,而且较之自己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立体。无疑对于单个产品的质量来说,虽时间短,但质量上乘,可以说短小精干的典型。也正因为它产品的高质量才有了上线不到3个月,却能有付费率超过20%的成绩。

第三:随时随地完善个人知识框架

笔记对于个人知识的梳理至关重要。在1.2.3版本的时候,得到推出了电子书中随意画线,自选金句并随时分享笔记的功能。在帮助用户自我梳理的同时,还可以借助用户朋友圈的分享需求,帮助自身产品做推广,可谓一举两得。随后,在2.0+的版本,完善笔记梳理这一功能模块,支持订阅内容保存到印象笔记与有道笔记,且在稍后完成云同步功能。这方便了用户随时随地巩固已接受的知识,不必担心换了设备却忘了知识点。可以说在得到的2.0-2.0.6的这一版本迭代阶段都在完善着笔记功能,力求时间碎片但知识不碎片。

第四:得到的心流状态

在2.3版本的时候,得到取消了一个功能,而用户却要为这次取消喝彩。去掉的功能是鼓掌和礼物功能。在我们上网阅读内容的时候,最讨厌的莫过于文章两侧不停出现的广告。这些零碎的出现无疑是我们集中注意力上的绊脚石,而得到对于鼓掌和礼物功能的撤销无疑在帮助用户更好的专注于阅读和听书的任务。深入核心功能的挖掘,而不以琐碎的功能打扰产品帮助用户达到心流状态的初衷,从这一点上来说,应该给得到一个赞。

其实,在分析完得到近一段时期的版本迭代记录之后。我们会发现不论哪一阶段的迭代,得到的目标都很明确,就是对于当初得到成立时解决核心需求的不断深入-在碎片化的时间下构建个人高质量的知识体系。这对于我们做产品时也是一个启发,不忘初心,才能方的始终。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得到”看碎片化生活下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