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日记#013 复盘一堂课,答疑居然比讲课的效果好!

今日启发问题:“近一周做的一堆事中,哪件事特别能体现你的未来身份呢?并且复盘一下这件事。”


<问题说明>

同样上学4年,为什么人家的学习成绩比自己好?

同样工作4年,为什么别人晋升的比自己快?

除了天赋、环境的外在因素,自己身上的原因是什么呢?

磁石发现没有复盘的努力容易变成无效努力,无效努力自然没有结果。复盘是一种及时反馈,也符合MVP不断迭代的理念。

简单的复盘可以看看自己哪些做的比较好,哪些做的不足。详细有模式的复盘可以参考质量管理领域的PDCA模型。

PDCA复盘流程:

PDCA每一步都拆成两部分,更加细化易操作。

P里面的目标需要清晰具体,最好能够smart,计划是针对目标如何具体实现的路径。

D里面的执行过程对应计划,需要比较,结果对应目标,需要比较。

C里面包括亮点和不足,过往梳理不足多,而亮点也不能够忽略。

A里面其实包含新的计划,新的计划要复制亮点、改善不足。

磁石的复盘


磁石6年持续参加拆书帮公益学习组织。针对昨天我带领的一次1.5小时的拆书课进行复盘。(拆书课跟我职业赋能培训的工作相关度高)


P

目标:

提升每周一的拆书质量(参考衡量指标——现场讨论活跃度、连续参加活动人数、报名训练营人数)。

背景是由于近期疫情从线下转线上,其他小伙伴准备不充分,导致拆书质量下滑。

对于目标定的还是比较粗,这些指标有增长就好。主要是公益组织,所以不像公司那么激进。

计划:

预定了2月1日、2月8日、2月22日三次拆书。

2.1拆书的主要内容是以养成启发日记习惯做的拆书流程示范。

2.8拆书和青鸟一起,我负责串讲《掌控习惯》的几个片段,她负责分享她的实际使用经历(包括成功经历和失败经历)。

2月22日拆书,磁石和戒森哥一起,和2月8日的拆书相似,我负责详细讲解《掌控习惯》的核心原理——习惯4步骤,他负责分享他的亲身实践经历(特别是大胖子减肥成功的经历)。


D

执行:

分享时间在周一晚19:30-21:15,包括答疑时间1小时45分。

PPT30页,包含扩展的流程(问题——图书——理解——应用——复盘)和自己的例子。

结果:

活跃度和连续参加活动率都有提升。

答疑时间45分钟,比预期的30分钟长,小伙伴提问积极。结束后,4个小伙伴表示感谢,1个小伙伴主动跟我说要参加下次活动。


C

亮点:

1.答疑时间45分钟,一开始问的人少,随着提问回答一来一回激发了其他小伙伴提问的热情。这个环节激发了小伙伴的能动性,因为在解决自己实际的问题,而不是纯粹跟着我的指令走。

不足:

1.准备时间上前松后紧,准备过程不均匀。应了那句话,deadline之前的效率最高。

反思一方面每天没有固定的准备时间,一方面还有其他的分享需要准备(比如圣经分享),优先级没有排好。

2.准备内容上习惯一股脑输出,然后再排序整理,这个需要改变成先框架再填充的习惯。

3.PPT排版设计不擅长,也缺乏好的模板,花了不少时间。

4.实际分享时间1个小时,讲完所有内容。准备的内容比预期1个半小时分享要少,后面通过答疑补足。

5.一个人主持+拆书,有点忙碌,后面忘记拍照环节了,还好轮值主席提醒。


A

针对2月8日拆书

1.分享总时长保证在1小时内,后面半小时答疑。

保证小伙伴们的困惑可以得到解答,保持活跃度。即使没有问题,可以请小伙伴分享一些自己所擅长领域的知识点。

2.分享内容包括半小时片段讲解(磁石)+半小时实例分享(青鸟)。

我的这部分包括《掌控习惯》图书结构介绍+片段分类(what概念、why原理、how行动建议、案例)+1-2个片段讲解。

3. PPT模板尝试用Office plus和稻壳的。

4.邀请大梦来主持。


额外体会:复盘这个事因为细节多,所以比较烧脑。不过随着复盘次数增多,越来越熟练,后面就轻松了,甚至实现常态化复盘(周复盘——日复盘——时时复盘)。

//每日一问一答,消除无力迷茫//

为什么我要发起#启发日记#?

新朋友跟写#启发日记#须知

你可能感兴趣的:(#启发日记#013 复盘一堂课,答疑居然比讲课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