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效——杭州

到教育的实效性?这一直困扰着很多班主任老师。林老师结合自己教育实践中积累的案例,强调一节班会课应紧紧围绕“六个基本环节”展开。他认为一节完整的班会课一般包括六个环节:“引入、分享、模拟、提炼、落实”,他用大量的设计素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班会课各个环节的设计。即一个深刻有趣的引入,一则经典故事的分享,一次身边经历的模拟,一番辨别是非的讨论,一份内心感悟的提炼,一项付诸行动的落实。这样才能真正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感悟,真正深入到学生内心,落实到行动上。林老师《班会设计与实施》的讲座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思想上的饕餮盛宴,让大家对班会课的内涵、外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2年8月11日到8月15日,我来到美丽杭州,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家校沟通、劳动教育、班级管理、教研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本次培训由杭州国培教育咨询中心举办,邀请杭州市萧山区教研室主任、浙江省特级教师徐和平教授,董兰芳,林志超主讲。

      徐和平教授讲座的主题为《从“单科教学”到“单元教学”》。徐教授提出,新课标最大的“新”就是提出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做到?途径就是单元整体教学,那么如何单元整体备课,就要不断思考三个问题:如何做得出?做得好?做得远?

  徐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讨:为何要主张单元教学?使用怎么样的设计模板?怎样设计好每个栏目?

        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于教学,必须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接下来徐教授再次明确教学单位,教学单位有单课(大多1节)、单元。大单元到底包括什么?可分为大中单元(10节左右)、 小中单元(5节左右)。

  核心素养目标有什么特点?更综合,更复杂,更长远。如果说单课教学是单点认识,单项运用,那单元教学就是整体建构,综合运用。

        长期的课时教学,容易使教师陷入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中,越讲越细,越讲越深,只见树木,难见森林。学生学到太多无意义的惰性知识,难以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迁移运用所学的知识。

  徐教授以小学多边形的面积单元为例,设计单元整体教学任务。首先情景涵盖单元目标图形的土地,设计单元大任务,课时解决小任务。

  核心任务:估算大大小小土地的面积。第一课时:核心任务展开,猜想解决方法。第二课时: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第三课时:推导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第四课时:推导多边形面积计算的通用方法。第五课时:核心任务完成。

  徐教授介绍了两种单元教学设计模板,逆向设计模板和单元学历按模板。何为逆向设计模板?首先设计教学目标,再设计教学评价,最后设计教学过程。

  徐教授详细讲解了各设计要素在单元整体与分课时设计中的分布。问题1:我们要到哪里去?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问题2:何以证明我们到了那里去?包括学习评价。问题3:我们怎样到那里去?包括学习过程。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新增1:整出一组有统领的内容。

新增2:整出一组能聚焦的目标。

新增3:整出一项能驱动的任务。

课时教学设计:

优化1:教学目标从模糊笼统到明确可评。优化2:教学评价从只教不评到评教一致。优化3:教学过程从以教代学到教学生学。

  徐教授重点讲解如何整出一组有统领的内容?总结出教学单元架构策略。单元统领怎么写?单元统领的陈述方法,一是整体建构(学什么),二是综合运用(做什么)。

  徐教授还提出知识教学的两个层级,一是通过知识的教育,二是为了知识的教学。学科思维与思想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怎么来)应用知识解决新情景的新问题。(知识去哪里)

  核心任务是什么与为什么?核心任务就是在一个新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完成一件(组)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务必记住:在做事中学会做事。从“学以致用”到“用以致学”。

        核心任务就是单课教学到单元教学的纽带。

  那么如何去设计核心任务呢?围绕一件(组)事,1.适用性:是让学生运用所学内容去完成的一件事。2.综合性: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完成的一件事。3.情境性:是让学生在一个做事情境中完成的一件事。4.挑战性:是让学生经过努力才能完成的一件事。5.可行性:独立或小组合作去完成的一件事。

  问题就是,找不到一项涵盖所有内容的任务怎么办?那就把一件事变为一件事里的几件事。比如小学语文的《识人处世》单元,围绕核心任务,我们依次设计三个任务。比如英语单元,设计三个子任务,录一段介绍喜欢节日的音频。录一段表演节日故事的视频。配一篇介绍喜欢节日的文章。

        核心任务驱动的单元教学新范式,学习的过程即是核心任务驱动下解决一组子任务再完成核心任务的过程。把知识点整合为聚集核心任务完成的一组子任务。

        范式一:展开核心任务 ,先学后做,最后完成核心任务。

  比如小学数学年月日单元,核心任务是设计倒计时牌时间(几天几时),核心任务展开:明确任务。子任务1掌握年的计算法,子任务2掌握月的计算法,子任务3掌握24小时计时法。最后核心任务完成。

  那么如何陈述好目标?徐教授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如何把目标写规范?二是如何把目标写明确。目标陈述的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其中一条目标的陈述方式有两种。

方式一:会(动词)什么(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方式二:(条件或限制……)会(动词)什么(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比如语文中的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的字音,在朗读过程中不漏字,不重复

        为什么要把目标写明确?

        牢记:精准的教学源于目标的精准。

  徐教授发问为何老师不能把目标写明确?一是未能分层陈述,二是惯用模糊动词。记住心里动词是模糊的。比如知道、了解、理解、认同、领悟等心里动词。怎么把目标写明确?就要克服目标模糊性。

  徐教授介绍了马杰的行为目标陈述法。比如,能说出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又介绍格朗伦德的内外结合目标陈述法,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来表述教学目标,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变化的行为样品,使得内在的心理变化可观察可测量。“一般目标+具体表现”目标表述法。

        具体表现常用动词:说出、辨认、列举、解释、归纳、概括、推断、撰写……

  “先行学习”设计中,先行学习是灵活的,第一个必须有,其他环节根据需要可有可无。

        先行学习并不是简单的预习,而是我们对习惯“先教”方式的一个颠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先去尝试学会或探究发现,所以它具有改革的意义。

        原则一:功能定位,让学生试着自己学会。

        原则二: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方式一:先行自学教材,旨在让学生自己学会。方式二:先行独立探究,旨在让学生自己发现。

        原则三:教材使用,适合所学知识的特性。

      原则四:过程重构,基于先学的后教后学。

      原则五:作业调整,学习总量不因此增加。

  徐教授的讲座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从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出发,细细讲解如何写好目标,如何实施评价等等。经过一天的学习收获颇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定会不断反思和改进,将今日所学用于教学教研中。

发布于 07-22

投诉

阅读 133

3

精彩评论

说点什么...

暂无评论

巨峰镇中心小学 李敏

邀请你来美篇看他更多美文

关注

更多作品

查看主页

热门推荐

评论

点赞1

徐教授围绕这三个问题“为何倡导单元整体设计”“如何做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如何做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下分课时教学设计”,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解,从理论到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深入浅出,简单明了。

      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模糊的目标直接导致低效的教学;明确的目标,明确的教学,高效课堂。

      怎样把目标写明确?首先要克服目标的模糊性。马杰提出了行为目标陈述法。格朗伦德提出了内外结合目标陈述法即“一般目标+具体表现”陈述法。

    一般目标: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百米明确制,可观察,可测评的程度。常用动词:知道、了解、理解、掌握、运用、领悟、认同…(可用心理动词)

      具体表现:必须可达成,可观察,可测评。常用动词:说出、辨认、列举、归纳、概述、推断、设计、撰写…(需用行为动词)

      从三个维度向我们详细解说了评价与目标相匹配性。维度之一:任务数量的匹配。维度之二:认知层次匹配。维度之三:评价方法匹配。

    从教-学-评一致性角度,问题向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如何进行目标设计、内容设计、过程设计和评价设计。徐老师用大量具体生动的教学设计案例,手把手指导我们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对单元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整体分析。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徐教授全程热情澎湃,激情高燃,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和热情也感染了我们每一位老师。徐教授有思想、有路径、有案例的细致讲解,以及从理论到实践的精准指导,让老师们回味无穷,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继续听取徐和平老师的报告。徐老师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每一个观点下都列举出各种不同学科的具体案例。满满干货让我应接不暇,我也只撷取到他智慧火花中的某几束而已。

      徐老师经过近几年研究,得出结论:驱动这个单元学习的核心任务,一定是一件事情,让学生去完成的那么一件事。那么这件事怎么来设计好呢?徐老师梳理了六个方面。

任务性

    徐老师认为,用高阶的任务来整合的阶的任务,这样就会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综合性

  什么叫综合性呢?徐老师这样解释:指的是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不仅仅是学这个单元的知识和技能,还有这个单元之术技能背后的思想、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起来,学了这个单元,内容思想有没有提升,态度有没有改变,知识有没有更新,综合去完成这么一件事,而不仅仅是知识。

全程性

    整个核心任务,不是要到最后才能完成这个事情,它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

情境性

    徐老师以长方形与正方形这一课题的核心任务为例向大家讲解,要创设一个让学生去完成任务,即做事的情境要让学生有真实感。这个情境,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但都要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我怎么样去完成这么一件事情,追求真实感。

挑战性

 新单元展开时设置的核心任务,如果开头就能解决的话,那么整个单元的价值和作用就不能发挥了,所以一定要有挑战性,要让学生们跳一跳能够把桃子摘掉。

可行性

设计核心任务

  徐老师问:核心任务,怎么来实现呢?把核心任务分为几个子任务。要把这个核心都拿下,学生肯定是要把这个单元的所有内容学完,那么所有内容学完的过程当中,完成了子任务一、子任务二,子任务三,于是就紧紧地聚焦核心任务,这样做到两不误。

核心问题

徐老师提供了两种思路:紧密型结构和松散型结构。并以多边形的面积为例,分别展示了这两种教学结构,详细分析了两种结构的特点。

“先行学习”设计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这次学习让我意犹未尽,也给了我很好的示范和引领,收获颇多,需要日后在实践中细细消化,学习成长,我一直在路上。

董兰芳老师从“读懂孩子,走进心灵”和“自我修炼,更新理念”两个角度向我们阐述了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和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我们对学生的爱,应是“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我们要读懂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希望的可能,懂比爱更重要!

      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修炼自己的阳光心态,要改变自我认知,学会调控情绪。真正困扰我们的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要关注内调,提高效能,积极阳光的心态应该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真正可以控制的事物上;要结伴社会人格,结交能够给你充值正能量的朋友。

      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还应修炼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自我威信,从“威严”到“信服”,要做学生的自己人;阅读实践,从“菜鸟”到“专业”,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最好的陪伴则是与学生游戏,能够和学生进行零代沟沟通。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感”是感动,“染”是熏染。也就是说,我们只有触动孩子的心灵,才能不知不觉影响孩子!            读懂孩子,走进心灵!

      孩子们也是一个完整的个人,我们与他的交流都应该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而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常常是: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低头点头。

      无疑这样的现状是不可取的。放下身价,走近学生,亲近学生,才能让沟通有效!学生是愿意接受老师的正确批评的,他们往往不能接受的是老师批评他们的方式!我想,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反思,寻求最智慧的方式,以诚相待,以爱相拥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自我修炼,不断成长

      成长的本质不是提高,不是向好,而是变得更复杂。成长就是你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你爬出来了,叫成长。—罗振宇

        专业知识的提高,自我情绪的良好把控是自我修炼的必修课。努力做学生的自己人,关注他们的需求,和他们一起成长!

  育人不育心,教育等于空。从“心”开始吧,一切皆会美好!做片桑叶供春蚕,做朵花儿引蝶飞!做有心的班主任,向着幸福的班主任之旅出发!    董老师结合心理学,从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教师如何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成为学生的真心朋友。

一、读懂孩子,走近心灵

1.自我意识:成熟性与幼稚并存。

2.自我中心:假想的观众和个人神话

3.情绪反应:开放与文饰相互交织

4.思维品质:片面性与表面性

  孩子们处于身心高度发展的时期,许多方面未发育成熟,认识与掌握孩子各方面发展的特点与现状,是读懂孩子的首要条件。

二、自我修养,更新理念

(一)修炼自己的阳光心态

1.改变认知,调控情绪

2.关注内圈,提高效能

3.结伴社会人格,远离反社会人格

(二)修炼自己的专业修养

1.提高威信,从"威严"到"信服"。

2.阅读实践,从"菜鸟"到"专业"。

3.更新理念,从"教育"到"辅导"。

  阳关的心态需要自身有良好的调控手段,着眼能力范围之内的事,稳定心态,提高效能。保持自身积极心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尽可能维持亲社会的人际关系。

三、智慧沟通,呵护成长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学生的尊严比真相更可贵,尊重学生的内心、天性与个性、需求,才能真正和学生成为朋友,走进学生内心。

  董老师通过一个个真挚感人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了师生心灵的沟通:一米七一百六十斤的暴躁初中大个子,爱画画,具有极度的自我保护意识,因为家庭原因放弃爱好,在董老师的倾听与智慧沟通下逐渐敞开心灵,逐渐走出阴影,重拾信心;爱迟到的女孩,专注于努力用错了地方,董老师通过侧面鼓励,让女孩认清了自身缺陷,从而改正不足;三男两女的生日啤酒聚会,董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加入群体,先干为敬,最后进行情境教育,在教育的同时,更大程度地收获了师生情;以及董老师的失误与遗憾,在全班面前,通过调查,拆穿了班里偷零食的学生,用真相摧毁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地位严重下滑,以至于顶不住压力辍学……

       

      在聆听与感慨的同时,我们眼前已浮现出一幅幅未来自身从教的画面,学生的调皮、学生的叛逆,似乎心里都有了解决对策;学生的管理,班里的调控,脑海中似乎形成了体系,甚至在借鉴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独特改进想法,跃跃欲试,预想的压力烟消云散。

  董老师走入了我们的心灵,我们仿佛也已走入了今后学生们的心灵。每一个优秀的老师,都是优秀的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地心灵。"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让孩子们打开心灵,毫无保留地接纳你,需要我们教室用心去感染、感触孩子们,触动孩子们的心灵,我们才能不知不觉地影响他们。

  此后,学员们积极主动地向专家提出问题,也与我们分享交流心得体会。正是因为董老师真实的案例,真挚的分享,引发了我们的共鸣,所以才会有学员迫不及待想要分享交流。而在这样的交流分享中,学员的思考与表达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讲座中认真的学员们

学员们整齐具体的笔记

课余时间积极激烈的讨论

  在学员们的总结中,我们也结束了本次讲座。董校长丰富的经验和观点,值得我们反复消化与吸收,并运用于今后的教学。以老教师为鉴,以身边的教师为镜,借着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的身份,为磐安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董老师以《教育,从走进学生的心灵开始》为主题,把她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与我们分享,并结合心理学的知识,给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从董老师讲述的每个鲜明的案例中,我感受到了董老师的睿智、耐心和走心。

董老师的分享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尤其是一名小学班主任,首先要读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可以说理解、尊重和平等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他们最想要的一种礼物。其次在与孩子的斗智斗勇当中,我们要学会修炼自我。首先是修炼自己的阳光心态,我们应该改变认知调控情绪,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随意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来,因为情绪是会传染的,这样会导致严重的踢猫效应。其次要修炼自己的专业素养,在学生中提高自己的威信,从“威严”到“信服”,让学生真正感受幸福。我们还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从教育到辅导,不能过于严格管教,应该用一种民主的方式,重视学生的需求。在与学生的谈话当中,注意谈话的技巧,先从赞美和认可他们开始。当然我们还要与学生产生共情,要尊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尊重他们的尊严底线,尊重他们的天性和个性,以及尊重学生的需求。只有做到这些,才真正的让学生能够信服我们,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做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同时警惕自己下面的一些话尽量少说或不说,给孩子们一些尊严底线。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我们还要掌握沟通技巧,因为这是智慧沟通的关键。我们要学会说话、学会倾听、学会面质、学会积极关注……

当一名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做一名走心的班主任,工作更辛苦。如果你的走心付出,获得了孩子们的认可,获得了家长的赞同,获得了付出之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那么你将累并快乐着!

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走心教育,才能收获幸福!

做一名走心的班主任老师,我一直在努力!

林老师的发言内容是《面向核心素养的班会课程体系建设和开发》,他就如何从学校层面,尤其班级层面出发,开发出适切学生成长和发展特点的班本教育课程,建立一套与中国表达相呼应,适合班级实际、学生特点的班级课程体系,形成自我特色的生动气象,寻找对接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表达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介绍了自己多年来,立足于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开发出从班级和学生需要出发的教育内容,设计一个个具体、丰盈的课例,逐步构建核心素养落地的班会课程体系。之后,林老师就每一节班会课例如何设计,从引入如何设计、素材怎么运用、体验如何展开、实践怎样落实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班会设计所需四个场景“引入戏”、“情境场”、“模拟剧”、“两难题”,并就细节创意设计和合理灵活运用,进行了介绍,受到与会领导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和热烈反响。

林志超老师做了《面对核心素养的德育课程顶层设计与实践》专题讲座,提出班会课“六个基本环节”。一个个生动的班会课实例凸显出林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一段段教学故事深深地感染着在座听课教师。教育是美丽的,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林志超老师的"艺术化"教育带给我们的心灵上巨大的震撼。让教育,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深入挖掘孩子们内心向善、向上的因子,引领孩子们走向幸福快乐的旅程。

到教育的实效性?这一直困扰着很多班主任老师。林老师结合自己教育实践中积累的案例,强调一节班会课应紧紧围绕“六个基本环节”展开。他认为一节完整的班会课一般包括六个环节:“引入、分享、模拟、提炼、落实”,他用大量的设计素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班会课各个环节的设计。即一个深刻有趣的引入,一则经典故事的分享,一次身边经历的模拟,一番辨别是非的讨论,一份内心感悟的提炼,一项付诸行动的落实。这样才能真正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感悟,真正深入到学生内心,落实到行动上。林老师《班会设计与实施》的讲座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思想上的饕餮盛宴,让大家对班会课的内涵、外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实效——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