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

图片发自App

刘老师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她班有一个学生小明在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厌学,从四年级开始就断断续续的不上学,今年上初中后,坚持了一段时间,老毛病就犯了,回家住了两个星期,回到学校后,正赶上英语测试,考了35分,第二天他就和老师请假,说他肚子疼,家长到学校以后坚决不同意让孩子回家,说如果回家以后他又会不上学了。作为班主任和英语老师的刘老师是这样和孩子说的:“小明,你是不是因为你的英语成绩考的不好,所以才不想上学的。孩子点了点头,刘老师表扬他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孩子当时是用诧异的眼神看了看刘老师,可能一直以来,他的耳朵里从来没有听到肯定他的声音。刘老师趁热打铁的说,如果孩子回家再接着住,下次回来连这个分数也考不出来了,你还回家吗?没想到短短的几句话,孩子就决定不回家了。听完李老师交流的这个案例,我深有感触,我们班的正正也有类似的的情况,因为在上初中以后,父母教育方法的极端,以致引起孩子的叛逆,导致孩子从初二下学期就开始不读书,三天两头不上学。上初四以后,他分到了我们班,情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自卑加极度敏感使他对别人的批评格外的在意。老师们知道他的情况后,都极度的保护他的自尊,但是他仍然会将小事不断的扩大,并且在心里反复琢磨。听了刘老师的教育案例以后,我知道我在正正身上用的方法肯定还是不恰的。我应该先努力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让他找到在学校的乐趣。明天我就会试一下,希望有意外的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