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月,想着阅读一些其他领域的书,马上拿起上半年组长推荐的《洋葱阅读法》。打开一看,原来对于阅读我还有这么多的盲区,除了上半年陆续的学习让我清楚了,自己为什么长期阅读却没有高效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外,这本关于如何有效阅读的工具书,非常启发我这般按部就班阅读的人。
今天就其中一个章节“碎片阅读”整理如下。
一、碎片阅读是怎么发生的?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学习都是在自己家里看书,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但是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跟别人产生链接。
在排队时、上班前、开会前、睡觉前、午休前,在这些零散的时间里进行阅读,这个阅读不限于读书,一般更多的是拿起手机,浏览一些公众号文章、某些APP里的新鲜事,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讲,都是一种阅读,我们在这种碎片化的时间里向别人学习。
二、是随意发生,还是有意为之?
很多人利用碎片时间翻看手机是不带什么学习的目的性的,只是打发时间,或者看看感兴趣的内容,偶尔看看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不带鲜明目的的浏览文章。
所以,作者彭小六提出: 碎片阅读就是有目的的学习。带着目的和兴趣,从一堆东西里找到想要的。
我们之所以常常觉得报了很多课程,学起来很累,却很少会花心思认真坚持,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只知道把输入端变得越来越多,却忘记了如何去消化,而只有把这些内容真正消化掉,才会变成输出。
1.碎片阅读的核心概念——学会收集概念
碎片阅读的核心是概念,所以你只需要学习一些概念,然后将它们进行组合就可以了。
作者李笑来谈自己写作时,每天会列出六七十个概念,然后尝试在一年的时间里把这些概念讲清楚,再写这些概念的同时,自然也会有些新的概念冒出来,所以他在一年里只要面对这些概念,并找到诠释的方法,基本上他的文章或者专栏就有了雏形。一周只讲一个概念,在周一的时候把这概念写出来,周二周三周四的时候大家讨论,周五的时候集思广益整合成一篇新的文章。
千万别小看这54个概念,因为这些概念背后是每个概念的彼此相连,盘根错节,所以当你知道概念越来越多,你对概念的理解和见解也就越来越多,你就会发现你看问题的思路,层次和角度越发通透,有深度和广度。
李笑来还在书中说,如果一个人是操作系统的话,那除了我们学习的方法论,我们的核心其实还是概念以及概念的关系。
比如你怎样理解金钱、阅读、学习、自由、爱情、努力这些概念,看上去很抽象,但正因为抽象,所以每个人对它理解都不一样,当我们去行动的时候,就会有截然不同的选择。
又比如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专栏》也在讲概念,他讲的是每个人平时不太注意,或者很容易理解错的概念,看吧,所有的一切都是概念和概念的连接。
一旦你对这个概念有了充分的了解,你就能知道事物真正的含义和秘密,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如何将自己所了解的和其他事情相关联,形成内化。
李笑来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
第一要看他是不是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
第二是对于这些概念之间的关联,他是不是有足够的了解。
第三是看他有没有系统的方法论?
第四,看他有没有成功的经验?
关于这四点,第三第四条的方法论和经验是在你形成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些知识体系,有了一个知识结构,有了一些成熟的套路之后,才逐渐形成的。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的两个基础,实际上就是前两条有没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和对这些概念的联系是不是足够的了解?
2.如何收集概念
首先,要清晰一天中自己的时间分配是怎么的?
上班日子里,一天的时间可以分为长时间块,如起床后到上班前,下班到睡前;第二种恒定时间,如上下班,午饭前后,晚饭前后;第三种碎片时间为各种事物的间期和偶然出现的空闲时间。
假日里的时间模块又是怎样的,每一天要清晰自己的时间分配。
其次,明确阅读学习的来源是哪些公众号、APP,哪些内容是你感兴趣,能够解决你自己问题的。
再次,碎片时间怎么阅读?
首先创建一个收集箱,把你所有乱七八糟的,只要能看到的文字图片,还有文章都收集进去。有了这个收集箱,就意味着所有资料不会在零星分散到各处,你会统一用一个地方对它们进行收集和保管,无论是关注一个领域,还是多个领域,都可以尝试先创建一个这样的目录,把这个领域相关的所有你能看到的碎片化信息全部收集进来。
三、碎片阅读对个人知识体系建设有什么帮助?
当我们关注一个领域时,我们到底应该关心什么内容呢?如果我们没有构建一个知识体系,是不会知道的。
从课程、从图书中我们了解自己关注的某个领域时,应该关注些什么内容?即一个怎样的知识体系。
这样说来,是不是在进行碎片阅读前,首先应该清晰自己需要架构某个领域哪些知识分支,根据这个分支,选择碎片阅读的内容和渠道。
四、有意的碎片阅读,是如何对建设个人知识体系产生作用的?
想要通过碎片化阅读建设个人知识体系,具体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三个步骤:提炼、链接和融合。
所谓提炼,就是选择对我们来说觉得重要、有趣、有价值的部分,把它们提炼出来。一篇洋洋洒洒3000字的文章,对你而言,可能其中只有一句话,一个片段至关重要的。从信息中用自己的话重新说一遍,把概念提炼出来。
但是,提炼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和我们自身产生关联,加上我们自己的标签和说明,最终为我所用。
不要过于追求阅读的速度和数量,而是要学会发现所读的内容中是否有我们熟悉的,如果有,就想想我们在我们的大脑是不是曾经遇到过类似的?这样就很容易建立关联。
第三个步骤就是通过拆解提炼后的内容,创造属于自己的内容。当充分掌握了核心的知识体系后,就可以随时更新自己的案例,有了足够的概念库之后,随意的进行组合。
碎片阅读的方式,实际上就是找到内容之后去拆解,提炼出核心内容和知识体系,然后再经过加工组合创新,变成我们自己的这样一个过程。
结语
通过阅读这一章节,让我明白了,原来碎片阅读不似姜公钓鱼愿者上钩,不是买福彩撞运气,不是偶遇、偶发,而是在一个清晰的需要获取哪些知识点的目的之下,在选中的渠道中,有意识地去获取需要的知识概念,收集、归纳、选择、联系,丰满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从而可以自由创作。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我的本职工作。如果不给孩子们积累动作表现的经验,谈何创造力?不给孩子们示范,他们何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
创作,首先需要经验的积累。至于如何积累经验,各行各有其规律,抓住规律,创新手段,带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经验与想象,创造独属自己的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