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游记丨秋阳中的正仪古镇


推荐编辑:雁南征       

推荐语:漫步在正仪古镇,感受时光缓缓流淌。那些小桥流水人家,那些古旧风格的店铺,浓厚的质朴感,扑面而来。经过了斑驳的岁月,小镇的那份宁静和详和,依然还在。 这个秋日,我们跟随作者一道,到正仪古镇,翻看他的悠悠历史,感受闲适的现在。

在江南,古镇古村星罗遍布,那些已有名气的古镇,摇身一变成了旅游胜地,然而,还有许许多多遗忘在人们生活中的古镇,像垂垂老矣的老者,守望岁月更替,宠辱不惊。正仪老街就是这千千万万古镇中的一座。

一个因“青团子”而闻名的古镇,每年一到春天,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只为那一盒带着浓浓地方印记的正仪青团,而当青团季过去之后,老街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安逸,时光静静地流淌着。

正是深秋的时节,一个秋阳明丽的午后来到昆山正仪古镇,阳光依然铺展着融融的暖意。人们总是说,江南水乡,要略带烟雨才有古典的韵味,但我却并非为着那书里的诗情画意而来,我更在意的,是这座小镇的质朴。

和众多水乡古镇老街一样,正仪上塘街和下塘街沿河而建,古镇两旁是绵延数百米的枕河人家。它没有周庄那般风情万种,却同样有着自己的性格,像一位生性淡泊的佳人,安静地坐落在人们的视线之外,不经意间,就被光阴涤荡了几百年。

正仪古镇位于苏州昆山和唯亭交界处,“信义”乃是最早的称呼之一。在历史上,这座古镇曾书写了昆山漫长历史的开篇。昆曲是昆山的文化名片,然而,正仪古镇,是昆曲的发源地,而且,还是并蒂莲的故乡。

还未进入老街,马路一侧,一幢甚是气派的楼宇前一汪莲池映入眼帘。正仪古镇曾有一座江南名园名为玉山佳处,又称“顾园”,后又改称“玉山草堂”,由元代文学家顾阿瑛所建。园中莲荷池里的荷花,为昆山三宝之一并蒂莲。

现在的顾瑛雅苑,是在仅存的玉山草堂的遗址上新建的,寻常人都可入内游耍。居中的莲润楼典雅大气,楼前的荷池方正清澈,池中的东亭、西亭遥相呼应。

深秋时节的莲池,虽然荷花仍有擎雨盖,但走遍四周,仅有几朵残败荷花。望着一池叶残的倒影,想不到这个并不起眼的“玉山草堂”竟是“玉山雅集”的诞生地,百戏之祖昆曲的发祥地。

走出顾瑛雅苑,通往老街的牌楼,牌匾上题“信义晨晖”四字。牌楼背面,牌匾上题“东吴夕照”四字,彰显出这里曾经的风华绝代。

我站在古镇的秋阳里,寻古访旧,亦是回顾文化的来路。历史文化的润泽,使得这个恬静的江南小镇,有了厚重的底气与张力,也有了前行的壮怀。

从两旁尽是青团糕团店和泡泡馄饨店的牌楼穿过,进入名为上塘街的老街区,一走进,就有浓浓质朴感迎面而来,像昆曲里戏份很重的名角,小桥流水人家,灰墙黛瓦,身披岁月的沧桑。

沿街的老商铺诉说着正仪的历史,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店铺,没有装修豪华的店面,一切都还保持着上世纪的古朴风貌,反倒是形成了老街特有的一种格调。

穿镇而过的渭塘河沟通了南面的娄江和北面的阳澄湖,正仪的老街就沿着渭塘河铺陈开来。东面的上塘街和西面的下塘街隔河相望,是江南水镇中经典的"两街一河"格局。经历了历代战乱和现代开发之后,下塘街的格局已经无存,仅余上塘街的两里老街。

上塘街的地面是青石铺路,若是雨天,雨水定然会在石板上丁丁作响,沿街而行,似乎每一步都押着历史的韵脚。

隔河相望的下塘街却早已是沥青铺就,路面也拓宽了不少,时有汽车往来。河上几座古老的石桥连接着两岸的交通,如同时光的纽带,衔接着过去和现在。

老街悠长,秋光在每一扇雕花木窗、每一堵斑驳的老砖墙上,散发出温暖与宁静。

走在古镇青石板上,时光漫漫。一路接着看过去,听到长街的尽头,隐约传来的昆曲的唱腔。在这个古镇被商业开发的时代,正仪古镇就是静心的隐士,不追赶旅游的洪流,民风淳朴,始终保持着江南小镇该有的清和幽。

也许是过分关注于青团的美名,古镇在这盛名之下就难免显得有些落寞。老街上那家卖青团子的百年老店文魁斋由于时节已过,正处于暂停营业状态。

枕河而建的房屋在河水常年的涤荡下早已斑驳陈旧,渗透着凝重的沧桑。石桥的缝隙里长满青苔,那是时光留下的印记。当我依稀回想起这里曾有的繁华与热闹时,心情却是矛盾的。在鳞次栉比的高楼越来越多地占据着天际线的今天,也许再难见到像这里一样传统的水乡风情了,但古镇的衰落与寂寞也无可回避。

地处镇中心的景福桥是座古桥。旧名中新桥,又名中津桥。因坐落在旧街中段,俗称“中心桥”。建国后政府两次拨款修理,至今保存完好。

深秋的温柔与秋风的清凉夹杂着迎面而来,吹动沿河岸的香樟树叶,水清,叶绿,仿佛浮动着的绿波,让人内心生出安静的情怀。

站在高高的石桥上,依稀能够瞥见昔日的繁荣景象,碧清的河水倒映着一栋栋青瓦白墙、小巧玲珑的老宅子。

午后的阳光,温和、明媚,瓦蓝的天空中卧着朵朵白云,我们站在古桥上,眺望远方,一座座临水而建的老房子,有人家的木花窗开着,窗下水缓缓流动,落在水中的树影和云朵,跟着流动,如果用一个比喻,我想,这该是一副清新自然又带着古意的水彩画。

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里,正仪只是依着习惯的方式继续着它平静的日子,就像那些生活在老街上的人们,安守着每一个日出日落,平淡而充实。

老街不远处有一家门面充满80年代风格的理发店,店内的理发椅还是旧式的铁椅,地上铺着方格砖,屋顶转着老式电风扇,店主打扮依旧"港风"。这个理发店从来不会缺客人,人们就算不理发也会坐在店里聊天,这里是老街的信息交换站。

有的店铺甚至连招牌都没有,不大的开间,一位胖胖的大爷斜倚在躺椅上,专注地看着墙角上的一台电视机,有人来买东西就出来寒暄一下。

江南老街的味道,向来无须太多调味和刻意摆盘,边走边看,两旁掠过的记忆中的老物什,缝纫机、老式钟表、理发店......让生活在城市的我们一时感慨万千。

我们来了,又走了,小镇不动声色,始终保持着安宁与祥和。我知道,人生这趟旅行,总有一日,会回归到小镇的无声中。因为,我们都在寻找一隅清净处,并蒂花开,不悲不喜。

你可能感兴趣的:(旅行游记丨秋阳中的正仪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