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书|《浮生六记》:男人都想拥有一个芸娘一样的妻子,却没有一个女人想成为芸娘

看完此书,读者一定都对芸娘印象深刻。男读者或许都想拥有一个芸娘一样的妻子,恐怕却没有一个女读者想成为芸娘。这个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却没有得到善待。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芸娘的悲剧?在阿丘看来,归根结底在于封建制度,但也与她的个人性格、沈家公婆的刻薄和沈复的无能分不开。

1

小红楼梦否?

有人说这本书是“小红楼梦”,较真儿一点,阿丘并不能完全赞同。因为从思想上来看,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跳出了封建而表达着反封建,本书却没有反抗的意思,只有处于封建规训下的自伤自怜。

陈芸是封建道德造就的女子,她被封建制度规训得十分规矩、温顺,自始至终都默认并安分地遵守着封建社会里的等级尊卑序列,遵守着被动生活,逆来顺受、忍气吞声,而没有产生反思和批判的意识,更没有过自我意识。

但封建制度一边造就着陈芸,一边蚕食着陈芸。她谙熟并严格遵从这一套规则,却始终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因为在这一套规则之下,她本就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牺牲品角色。

在这一套规则中,沈家父母代表着封建家长的顶级权利,沈复代表着夫权,所以陈芸听从沈复,沈复听从于父母。

沈陈夫妇志同道合,两人的爱情压倒了尊卑等级,沈复好像没有拿自己的夫权去压制陈芸,所以陈芸在夫妻关系里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感情上的委屈。

但沈家父母就不一样了,他们是封建的代表,与下一代之间的尊卑等级大于亲情,他们要求儿子按照森严的尊卑等级行事不能出错,否则就给予惩罚,而陈芸在他们眼里更是无足轻重,只是儿子的附属物,随时可以替换,以至于重病将死也不曾伸出援手。、

2

牺牲品陈芸

陈芸病重时对沈复说,父母之所以不待见你,都是因为我,只要我死了,你就能挽回父母的心,我死后,你应当尽快回去求得父母原谅。

“君之不得亲心,流离颠沛,皆由妾故,妾死则亲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牵挂。堂上春秋高矣,妾死,君宜早归。”

陈芸把所有的过错都揽在自己身上,而实际上,得罪婆婆的主要事件,即为公公纳妾一事,首先是沈复提出的,是沈复委托陈芸帮忙物色的。得罪公公的主要事件,也是沈复帮别人做担保,要债的人找上门来,公公误以为是陈芸招惹的人而将沈陈一家子扫地出门。

作为封建社会里的女性,作为一位父亲早亡的封建女儿,陈芸受到的封建规训比沈复更深,从小就被要求把自己的位置放低,去遵守规则,去迁就别人,小时候,家中三口人都需要靠她一人做女红养活。她能干又懂事,也因此有着很低的自尊和很高的对自我的封建道德要求,对外界,她选择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默默接受别人安排的一切。

陈芸的性格和思想,可以用来解释她一生中许多令人不解的行为。

她出嫁之前,她偷偷藏起米粥给来她家玩的沈复吃,结果被堂兄看见,此后沈复再来她家,她都躲着不见,直到结婚当日。要说害羞,也没必要害羞到这个地步呀!但她这样做,其实更多的不是害羞,而是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正派女子的名声,维护封建规训里的贞洁和妇道。

跟沈复单独相处时,她也要遵循那些不必要的礼节,沈复为她披衣,或者整理衣袖,她连声说“得罪”,给她递个毛巾、拿个扇子,她也要起身来接。沈复让她不必如此,她却拿夫妻礼节那一套来回应,深深认同“夫为妻纲”。

所以当沈复让她为公公物色一个妾室,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其实她完全可以拒绝这个必然会引起婆婆不满的差事。

并且,不仅积极协助沈复积极为父亲纳妾,她也积极为夫君纳妾,婆婆会因为自己的丈夫纳妾,陈芸却“不介意”自己多个“姐妹”,后遭到该女子的背叛,事情败露后,招致了公公的嫌弃。

其实陈芸一直严格遵守着封建道德对人妇的要求,一直努力想要讨得公婆欢心,但为什么最终却还是被公婆赶出家门?

在阿丘看来,这是因为封建道德本就是一个谎言,陈芸一直以为遵守了就能过好一生,但其实在这套规则中她就是一个牺牲品的设定,遵守而不怀疑,不过是在自我压迫。陈芸没有过自己的思想,她从来没有思考过,更没有为自己思考过,她只是被动地活着。

她更不可能为长远的生活做打算,不会做被赶出家门后的打算,注定以悲剧结尾。

3

废柴沈复

芸娘死后,沈复告诫天下夫妇不可用情过深。

“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话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

沈复把自己悲剧的原因归结于个人的情感问题,这和妻子陈芸的悲叹何其相似,他们肝肠寸断,却始终看不清自身悲剧的本质。

他依靠父母过活,所拥有的一切物质条件都来自于父母的施舍,给不给取决于封建大家长高不高兴。但他却没有危机意识,在生活舒适的时候只知道享受,而从想过要为独立生活做准备,没想过有朝一日得罪了父母,被赶出家门后要怎么生活。

所以他既没有存下应急的钱款,也没有学会一门技能,被赶出家门后,他只能靠摆字画摊挣钱,但微薄的收入甚至不够一家人一天的开支。贫寒中,只能把女儿送人当童养媳,也无钱给妻子治病,甚至要重病之中得妻子做女红来补贴家用。

沈复没给妻子“面包”,似乎也没有给她生活上的照顾,一直都是陈芸在照顾沈复的生活。比如上期提到的梅花食盒。

沈复爱喝小酒,芸为其置一梅花盒,食物虽少,但却用雅致掩盖了家庭的贫寒,这是陈芸被艰苦条件激发的智慧,她想方设法提升着沈复的生活质量,顾全了他的体面生活。其实别说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男人,甚至世上任何一个人,都会想要拥有这样一个毫无怨言照顾自己还冰雪聪明的“妻子”。

拿掉有趣的光环,沈复其实是个非常无能的男人。他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依附于父亲,他不能帮自己脱困,更没法帮助妻子脱困。沈复其实可以算是一个封建规训下拥有文艺情怀的废柴,他拥有生活的情趣却没有生存的技能,只能依靠被别人生活,而无论是在他们那个时代,还是在今天,依靠别人生活,就会受制于人。

沈复笔下的自己深爱着陈芸,他赞美妻子,充满温情地回忆与妻子在一起的点滴,世人喜欢圆满结局,故长期以来歌颂两人爱情,但拨开糖衣,仔细想想,阿丘却感到悲哀。在他们的这段关系里,阿丘看到了陈芸无限度地放弃自我、无微不至地照顾沈复,而沈复既不能挣钱为她治病,连在生活中给她应有的照顾都做不到。

阿丘看到的是一段非常悲哀的传统封建式夫妻关系。更悲哀的是,尽管陈芸的悲剧过去了,但这样的封建思想还潜伏在现在的时代,这样的夫妻关系模式还在当今上演,巨婴的男人,全能的女人,低道德要求男人,高道德要求的女人,这种荒诞的理所当然和理所当然的麻木,不知何时休!

刺伤阿丘最深的还是这本书第三卷的最后句话:琢堂闻之,亦为之浩叹,赠余一妾,重入春梦。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翻译过来就是,后来,朋友送我一个小妾(陈芸死后),重入春梦,不知何时休。

历来教育女生以家庭为主,教育男生以事业为主,阿丘严重憎恨这句看起来有点道理实际上充满恶意的话。去年推荐过的《八二年生的金智英》中的一句话很好地降维打击了这种封建的低级的固有观念: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主笔:阿丘

编辑:如沐书单

图片:网络 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剖书|《浮生六记》:男人都想拥有一个芸娘一样的妻子,却没有一个女人想成为芸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