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奇葩说”上的高光时刻

已经是奇葩说的老粉了,从第一季一直追到现在,自己不是一个很喜欢跟人争辩的人,却突然对辩论娱乐化的形式产生了兴趣。

确实看到现在从第一季的惊艳,到第六季看出一些惯用套路,似乎变得有些疲惫,而不变的还是喜欢它那些奇葩议题背后或多或少引发的一些思考。

于是截取一些让我觉得感受颇深的高光时刻与你分享。

妈妈是超人,真的是对妈妈的赞美吗?  

这道辩题,没想到詹青云说得这么深刻,很感动。这也让我想起那部让我看完觉得压抑的《坡道上的家》。身为母亲,听到“为母则刚”这句话就不禁想流泪。

只有做了妈妈后才真正理解这背后有过多少的无奈,纠结,自责,委屈......

没有哪个新手妈妈没有质疑过自己,当一个好妈妈似乎变成理所当然。

可我的孩子啊,在你妈妈没有能做自己以前,是没有办法做好你的妈妈的!

阿詹说:我妈妈牺牲她人生更好的可能,是为了成就我,然后我长大了,考上了好的大学,找到了好的工作,突然我来到这个年纪,这个社会也要要求我牺牲掉我人生的更好的可能,去成就我的孩子,我们家一代一代地成就着,到底成就过谁呢?是不是要生了一套男孩,才能打破这套循环呢?

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生活 

这个话题是储殷说的,起初并不是很喜欢他,或许因为他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站在了这个社会更现实的那一面。而“奇葩说”是一个以少数派立场来博得眼球的节目,只有够犀利,够奇葩才能受到年轻人的喜欢。而在讨论孩子这一场,我却被他打动了,身为中年了,或许才知道他说的那些点其实直指人心。

辩题,是父母要不要在孩子高考后再离婚。他提到做为接过无数离婚案子的他,见夫妻分房子,分股票,分存款已经很难看了,离婚是见证人性最丑陋最残忍的时刻。到最后当法官问一个14岁的少年,你是要爸爸还是要妈妈的时候,这个孩子一脸冷漠,眼泪哗哗往下淌。这是身为父母最艰难的时刻吧。

但其实他说的点真正让我感动的是后面的部分。不是身为年轻一代的父母,而是这一段让你更能了解你的父母是怎样想的。

奇葩说,总有那么一些高光时刻不断回想于脑海

当傅首尔在谈论伴侣只想做一条咸鱼时落泪,以自己鲜活的真实婚姻经历现身说法时,那些搞笑的段子背后看到她的坚强与无奈。当她为了梦想不断地去鞭策老公,最后的结果却是“他也许还爱我,但他肯定没有像以前那么喜欢我了”,就算现在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也错过了对他温柔的最好时机。

真实经历过婚姻的人才知道那些从单纯美好到鞭策纠结的心酸过程,也因此在大浪淘沙后发现一丢丢“爱”的真义。不让别人来定义意义,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才能定义。

詹青云在讨论关于伴侣在大城市有一个好offer我要不要一起去的时候也说起过关于“我们”这两个字。

我们的理智或许知道两条路你择其一条一定会后悔和羡慕另一条,但我们的情感就是宁愿也可以选择更美好的立场和态度。

这个时代太提倡自我和自由,忘了爱情本该有的样子,不去想我为你牺牲和放弃才能坚持到未来更多一起的努力。

关于这个辩题,蔡康永也说出了一段让我很赞同,也是最近几年才想清楚的话。

我们总是被各种外部的声音教导“做自己”,别人不是地狱,没有别人你是做不了自己的。真正的做自己是既能和别人取得互相成全的机会,也能找到自己内心的归属。

我们眼前一切远远不是一切,我们剩下的人生还有那么多可能,又有多少一切是现在真的放不下的。

最美好的生活方式,是你遇到一个钟意的伴侣,一个对的人,随着对方的际遇而流转到一个新的地方一个新的世界。因为遇见你,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旅途。

马东在这一季有一句话似似乎很能总结“奇葩说”存在的价值:

”凡事都有一个与一望而知不同的真相。“

奇葩说的成功,不只是你的内容够硬核,够犀利,而是你的观点如何以更友好的界面呈现出来,才更能被大众接受。它可以是搞笑,可以是清奇,可以是辩论技巧,甚至是说话节凑放缓时那似是而非的“金句”。似乎不只是奇葩说,这是任何出现在大众面前想要被更多人接受的时候你的必然选择。

能在脑海中同时存在两个对立观点,是不是能让人变得更宽容?

这时,开个脑洞,如果和情侣,朋友吵架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尝试互换角色,来场奇葩说,这样画面就能更和谐?

你以为你不能站在不是你的自然观点的立场说话,是不是你太把自己当回事了?能在对方的观点找到说服自己的点其实也是在证明你的价值观。

                                                    ● ● ●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奇葩说”上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