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哭闹,父母的四种做法

大部分家长或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带孩子去商场时,孩子看到玩具或零食就想买,不买就哭闹不止,撒泼打滚不肯走,非买不可。

父母遇到类似的场景都感到很苦恼,架不住孩子胡闹,可是满足孩子后又会担忧,会不会把孩子惯坏了?要什么就买什么,会不会让孩子不懂得珍惜了?

面对孩子用哭闹来威胁家长的情况,家长往往会陷入三种误区。

01

被孩子的情绪绑架而妥协,一边生气一边掏钱。

对于孩子而言,经过抗争得来的东西,更像是和父母较劲的产物,并非真的那么喜欢,自然也不会那么珍惜。

但孩子不是生来如此,在他养成“要挟”父母前,一定有一个长期被调教的过程。例如: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痛哭流涕,父母不知道怎么办,也没有耐心,就会选择拿零食来哄孩子不要哭。

这种无意识的安慰会让孩子以为哭闹可以得到原本得不到的东西,进而就学会了用哭闹去获得他想要的东西。

02

粗暴地拒绝,用打骂或强行带离现场等蛮横的方式来制止。

有时候孩子哭闹着要买东西时,有的父母会非常严厉地拒绝,甚至会数落孩子:“家里有十几辆玩具车还不够吗?买了又不玩,堆在那里干嘛!”

而有些父母会直接拽着哭闹的孩子离开现场,这种粗暴的方式不仅没有用,还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过度限制孩子的物欲,会使孩子心里种下不安的种子,让他们对某种物质存有过度的执念,甚至会影响未来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03

用躲避、隔离、恐吓等方式来骗孩子。

有的家长会说:“改天再买好不好?”改天,就是不知道哪天,当父母对孩子敷衍的时候,孩子就会失去对父母的信任。

有的父母看到玩具店时,会选择带着孩子绕道走。

这种逃避或欺骗的方式,并不能真正地解决孩子用哭闹威胁家长的情况。

四种做法,解决孩子用哭闹要挟父母的情况

家长要明白,孩子用哭闹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有两种原因:一是情绪的宣泄。有些孩子在需求遭到拒绝的时候,会用哭来表达内心的不满。

第二种是需求表达,通过哭闹来要挟父母以达到目的,这是情感敲诈。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尝试这些做法。

01

做出约定,给予主动权。

提前约定好非常重要,父母可以在出门前和孩子约定好:这次去超市是为了买菜,没有计划买别的东西。

如果孩子临时起意要一些东西,家长可以温和但坚定地告诉孩子约定是什么?谢谢他能够遵守约定。

此外,让孩子参与制作一个购买清单,出门前把要买的东西列在清单上,让孩子在超市和商场里有任务感和参与感,注意力就能被锁定,规则意识也可以建立起来。

02

给孩子零花钱,让他们自己支配。

父母对买玩具数量的决定,是基于大人的评判标准,但孩子的标准和父母是不同的。

如果总让大人决定,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丧失选择的能力。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由他们自己去决定买什么东西,可以让他们学到很多和钱有关的知识。例如,在2-4岁,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存钱罐,按时放一些硬币或纸币进去,养成存钱的习惯。

再大一些,可以带孩子去办一张银行卡,让他们自己把钱存进去,增长合理存钱和理财等意识。

03

设置愿望清单,引导孩子延迟满足。

当父母看见孩子喜欢一个比较贵的玩具时,也会纠结:孩子这么喜欢难道就不买吗?

这时候,愿望清单就很重要。父母可以和孩子约定在生日或者过节时赠送他们喜欢的物品。

有时候离生日或节日还很久,孩子就会感到沮丧,这时候就可以用一些激励方式,告诉孩子说:“如果你特别喜欢,想快一点得到,爸爸妈妈可以布置一些家务活给你。如果你做到了,就有奖励。”

让孩子学会用真实的努力和付出去获得自己想要的。

04

导之以正,激扬其高远。

如果真的遇到孩子在商场又哭又闹,不买不行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曾经有一位老师回到家,看到外甥在地上撒泼打滚,他就和全家人说:“今天这个孩子交给我,谁都不能拉他起来。”

结果外甥在地下躺了十分钟后,就自己站起来跑到了老师身边,然后又跑到了妈妈身边。这个时候,他就想有人能够靠近他,去满足他的要求。

这位老师依然表示了自己的严厉,下午的时候,他再把外甥叫到眼前很严肃地跟他交流,就像和大人交谈那样,庄严且赋予足够的尊重。

后来,妈妈说孩子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实,家长如果能在这种时候温和坚定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特别喜欢它,也特别想买,但是今天没有计划要买这个玩具。”

用共情的技巧让孩子知道父母理解他,对他的情绪感同身受,甚至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特别难过,特别失望,可以哭一会儿,爸爸妈妈陪你一会儿。”

孩子就会知道哭不能达到目的,就会换一种方式,用自己的努力或其他合理的方式来达到目的。

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都是最真诚无私的,但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如果父母过于溺爱子女,在他们行为不端时放任纵容,这就等于毁掉了孩子的前程。

相反,严厉是更高层次的关爱,孩子长大后就会明白父母是世界上真正爱自己的人。

由此可见,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之间,父母要将孩子导之以正,应该给予的可以给予,但绝不能因为孩子的任性而姑息迁就,否则后悔都来不及。

但更重要的是,父母应成长自己,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做好孩子的榜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其从小便树立远大志向,以开启光明前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孩子哭闹,父母的四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