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代有不少僧人,出家以前也是读书人,因此出现了不少有名的诗僧。甚至还有无本这样的僧人,因为诗做得好,被人说动还了俗,成为诗坛上一代名家。
唐朝诗僧中,比较有名的是王梵志、寒山、拾得、无本、无可、皎然、贯休、齐己等人。
早期的诗僧中,最有名的是隋末唐初的王梵志。
一、唐朝的著名诗僧
1、王梵志
王梵志幼年家境不错,也读过不少书。可是生逢隋末乱世,家道中落,他中年以后出了家。王梵志这个人作诗很有特色,留下了不少顺口溜式的白话诗。
王梵志的作品,虽然多有俚俗之语,但是具有讽刺世态人情的积极意义。例如: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对后世的诗僧影响非常大,甚至连王维这样的大诗人也仿效王梵志作诗。王维诗《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注云"梵志体":
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色声非彼妄,浮幻即吾真。
四达竟何遣,万殊安可尘。胡生但高枕,寂寞与谁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者们都很疑惑,到底有没有王梵志这个人。一直到清朝光绪年间,在敦煌佛窟竟出土了一件王梵志孙子王道的文章,才确认真得有王梵志这个人。
至今,王梵志的敦煌残卷诗今天还在法国的图书馆内,胡适在他的文章里记录了他第一次见到王梵志残卷的情景。
2、寒山
说到寒山,总忍不住想起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的寒山寺,有两种说法,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并不是寺庙的名字。
有人说寒山生活在李世民贞观时期、也有人说生活在玄宗或代宗时期。关于他的传说有几个版本, 《太平广记》卷五十五有《寒山子》:
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馀首,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时态,或警励流俗。桐柏徵君徐灵府序而集之,分为三卷,行于人间。十余年,忽不复见。
大历(766年十一月-779年十二月),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这个和尚因为隐居天台山寒岩,所以自称寒山子。他的诗想到哪写到哪,石头上、树上...有300多首被人抄写下来编集传播于世。
寒山的诗,在国际上影响力最大。其诗通俗易懂,有山林逸趣与佛教出世思想,而且蕴含人生哲理,讥讽时态,
《拾遗二首新添》:
我见世间人,个个争意气。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
阔四尺,长丈二。汝若会出来争意气,我与汝立碑记。
家有寒山诗,胜汝看经卷。书放屏风上,时时看一遍。.
3、皎然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价说:
释皎然之诗在唐诸僧之上。
僧皎然 ,俗姓谢, 自说谢灵运的十世孙。他大约生于天宝年间,而主要活动在大历、贞元时期。俗姓谢,字清昼,是南朝康乐公谢灵运的十世孙,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
皎然在文学、儒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现存诗将近500首,不过在诗坛影响更大的,可能是他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了。
皎然有一首五律《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这是一首不对仗的五律,明朝杨慎《升庵诗话》评价:
五言律八句不对,太白、浩然集有之,乃是平仄稳贴古诗也。僧皎然有《访陆鸿渐不遇》一首……虽不及李白之雄丽,亦清致可喜。
皎然的生卒年没有详细记录。《宋高僧传》记载,元和四年时(813年),范传正和灵澈大师路过皎然故居时,二人瞻仰遗容,题了一首绝句纪念这位诗僧:
道安已返无何乡,慧远来过旧草堂。余亦当时及门客,共吟佳句一焚香。
4、无本
在中唐时期,诗坛上有一个韩孟诗派,即以韩愈、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其中有名的诗人还包括 :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等人。
这里面,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诗人,他曾经是一个和尚,法名无本。这个叫做无本的和尚有一首诗写给一个叫无可的人。
《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无可也是一个僧人的法号。无本和无可,还是表兄弟,不过,无本后来还俗,跟着韩愈作诗去了。
这个无本就是贾岛,他是韩孟诗派中著名的苦吟诗人。
贾岛的“二句三年得”是指自己一首诗中,其中的颈联来之不易。这首诗就是写给弟弟无可和尚的,叫做《送无可上人》: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5、无可
贾岛出家法名无本,他这个堂弟叫做无可,不知道当年是不是一起出家的。
无本(贾岛)、无可兄弟,经常和韩愈、张籍、马戴、姚合、厉玄、朱庆余等人往来,姚合有诗《喜馬戴冬夜見过期无可上人不至》,《和厉玄侍御、无可上人会宿见寄》,朱庆余有《与贾岛、顾非熊、无可上人宿万年姚少府宅》等,都提到了他们之间的交往。
明末清初文学家贺贻孙,在其《诗筏》中评价唐朝的诗僧们,例如无可、清塞、齐己、贯休等人,作诗就是没有“钵盂气”。
钵盂用于盛饭菜,佛教徒化斋时捧在手里的便是。这是僧人们的特有的一种食器。“钵盂气”,即和尚作诗独有的清寒孤寂苦涩的特点。
无可传世诗歌近百首,的确有很多诗没有丝毫的钵盂气,看不出是一个和尚的作品。例如这首五律《送吕郎中赴沧州》:
出守沧州去,西风送旆旌。路遥经几郡,地尽到孤城。
拜庙千山绿,登楼遍海清。何人共东望,日向积涛生。
贾岛在会昌三年(843年)去世,无可则生卒年不详。
6、贯休
贯休不但是个诗人,还是一位画家。贯休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金华兰溪市)人。
和很多半路出家的诗僧不同,贯休七岁就出家了。
乾宁(894-897年)初,当时的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钱镠以平定董昌功,升任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加衔“检校太尉兼中书令”。
暂栖灵隐寺的贯休持诗往贺,即这首《献钱尚父》 :
贵逼身来不自由,几年勤苦蹈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莱子衣裳宫锦窄,谢公篇咏绮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时万户侯。
钱镠见到这首诗很开心,却又觉得美中不足,令人转告贯休将颔联中的“十四州”改为“四十州”,改后才许相见。
贯休一身傲骨,回答说: 州难添,诗亦难改。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说罢便拂袖而去。贯休后来去了蜀地,献诗给《陈情献蜀皇帝》云:
河北江东处处灾,唯闻全蜀少尘埃。
一瓶一钵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来。
秦苑幽栖多胜景,巴歈陈贡愧非才。
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亲登郭隗台。
这首诗尾联用黄金台典故,将蜀主比作燕昭王,自比为郭隗。
蜀主正是广延四方英才之时,见贯休来投奔非常为高兴。蜀主王建因此诗常呼贯休为得得来和尚,又封其为“禅月大师”,唐朝灭亡后,贯休一直在蜀地终老,年80岁。
7、齐己
贯休与齐己都是晚唐时期的僧人。齐己比贯休晚了三十多岁,经历了唐朝和五代中梁、唐、晋三个朝代。
齐己最有名的是一字师的故事,据说他云游四方时,曾经去拜访过郑谷。宋朝陶岳《五代史补》 中记载:
時郑谷在袁州,齊己因携所為詩往謁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裏,昨夜數枝開。」谷笑謂曰:「數枝非早,不若一枝則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師。
袁州即江西省宜春市,郑谷晚年在此地养老。齐己拜访郑谷时,献上了自己《早梅》诗: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郑谷说,数枝开不是早梅,不如改为一枝开。齐己叹服陌拜,于是大家认为郑谷是齐己的一字师。
不过,齐己似乎也作过别人的一字师,《诗话总龟 ·卷六》中,还有另一个一字师的故事:
张迥少年苦吟,未有所得;梦五色云自天而下,取一团吞之,遂精雅道。有《寄远》诗曰:
“锦字凭谁达,闲庭草又枯。夜长灯影灭,天远雁声孤。
蝉鬓凋将尽,虬髯白也无?几回愁不语,因看《朔方图》。”
携卷谒齐己,点头吟讽无斁,为改“虬髯黑在无”,迥遂拜作一字师。
张迥是唐末诗人,似乎只有一首诗传世,就是拜访齐己时献上的这首五律《寄远》:
锦字凭谁达,闲庭草又枯。夜长灯影灭,天远雁声孤。
蝉鬓凋将尽,虬髯白也无?几回愁不语,因看《朔方图》。
齐己为这首诗改了两个字,主要把第六句的“白”,改为了”黑“,原意是白了没有?改后为黑发还在吗?比原意更多一层婉转。
于是张迥拜齐己为一字师。
结束语
诗僧大多原本是读书人,很多人因科举不成或人生失意或家境贫寒等原因而遁入佛门。有贯休这种自幼出家的诗僧,也有贾岛这样半路还俗的诗僧。
从作诗的成就来说,贺贻孙在其《诗筏》中评价皎然最佳。
您最喜欢的是哪一位呢?
@老街味道
观唐习律105|张佖还是张泌?七律注意景物气象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