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

昨天晚上读书会上的咨询切磋,让我感慨颇多。三位咨询师轮番上阵以自己的方法引领来访者。

回顾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来访在陈述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点,不同的咨询师会选中不同的点引导来访深入思考。来访选择不同的咨询师,成长的路径是截然不同的。在咨询的过程中,我想也存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现象。最终的目标应该都是实现来访者自我成长。

昨晚第一位老师采取的基本是认知行为取向。引导来访通过描述事件和情绪看到自己脑海里曾经浮现的自动思维,然后通过启发、引导来访者寻找自动思维背后的中间信念。然后庆贤老师和来访一起针对中间信念做工作,通过反复提问、假设、调整认知等技术撬动来访者对中间信念的信任度。

我想如果咨询时长足够,咨访之间有了足够的信任,咨询师可能会有机会针对来访中间信念,询问来访者一直以来惯用的应对措施,然后从应对措施里,让来访者看到其内心的核心信念。经过陪伴、鼓励和反思等过程,来访者内心的力量得到增强,不知不觉中来访者会主动改变核心信念,心理成长得以实现。

观摩了半个小时的认知咨询演练后,我又对来访进行了焦点取向的咨询。这个过程中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简短的时间,最后发现自己的心态有点操之过急,提问方式还不够灵活,最后无法应付来访的负性假设,最后只好笑场另请高明。

另老师接手后,稳稳地按照焦点提问流程紧对来访不间断地提问、引导,最终来访认为自己已经有了足够的方法和信心可以应对未来的类似局面。从观摩者的角度看最后的咨询是相当成功的。

读书会结束后,我脑海中还在盘旋咨询的场景。我记得来访的期待是希望母亲能温和、平等地对待自己,咨询过程中来访还提到公平这个词。设想如果采用传统文化和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应该也可以和来访探讨一下心理和伦理的区别,引发来访重新对公平公正的认识吧。

哈哈,真的太有趣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