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5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称为逆向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称为负迁移。而我们的教学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达到有效地实现正迁移。

1.根据经验迁移。

教学中,经常出现需要利用已学知识的情况,也就是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究新的知识,这样一来新的知识也就成为了以后的已有经验。今天遇到一道关于怎样搭配更合理的习题(如下)。

这道题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与加减法》章节,以搭配组合为载体,实则为训练小数加减法为目的的习题。第一问是基础知识,主要考察小数点混合运算,第二问则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大多数学生已经有这样搭配的经验,那就是让最大质量的和最小的质量组合,然后中间的两个质量结合。往往有一些孩子的想法和别的孩子不一样,这时候有一个孩子举起小手说还有另一种分法:第一批按照第一问的想法全部送过去,第二批只有小鹿17.83千克,17.83<20,这样分也可以。这时候大多数孩子露出来恍然大悟的表情。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经验不如无经验思考。显然第二种想法很少有孩子想出来,因为他们的经验已经告诉他们固有的思考方法,可以说原有经验对这道题的解答都有束缚。

2.由整数到小数的运算顺序迁移。

昨天讲解了小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一样,但有一种这样的现象,仅仅是从整数到小数的简单迁移,很多学生就已经搞不清楚了。嘴上都会说,做题却不会。口号喊的响亮,思维却没有跟上,这是学不好数学的一大问题。最近在学习的是小数加减法,牵扯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律不多,有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其次有一个连减变减两数和的简便运算。几乎所有学生都会说: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但通过改练习,发现不是这样子的,整数会,小数就不会了。尤其是遇到a–b–c=a-(b+c)的类型,知识迁移和公式互逆运用的能力就显得比较苍白。

3.自编题目,提高元认知能力,实现正迁移。

元认知能力其实就是指对自己思考过程的认知和理解。最近探究出一种新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根据式子,自编一道应用题。就那今天的作业来说“根据:7.41-(2.96+3.04)自编应用题(打卡提交)。”这样的题目不仅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还可以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是初步实施,还存在一些差距,学生的解答大多是流于表面,我把今天的解答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几乎不动脑筋,思路很清晰,似题非题。

第二类:利用简单的量,描述简单,几乎无理解难度。

第三类:有思路,有创新,可以说这样的孩子一定真正掌握了知识。

我们发现,再自编题目中学生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知识迁移这件事其实挺麻烦的。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合理引导学生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迁移需要的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可以从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现在,也不会瞬间就由新知识迁移到以前的内容。我们想达到正向迁移,也还需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每个孩子到个体情况,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心理水平和认知情况是一样的。实现正迁移,也需要静待花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