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栓‖学习任务群:整体研读、整合探析、分级阅读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内容中设计了六个学习任务群。

1、【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2、【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3、【文阅读与创意表达】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4、【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恶善、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5、【整本书阅读】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6、【跨学科学习】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六大学习任务群虽是新课标中的一部分内容,但它已成为教研关注的一个焦点,原因是如何让教师在课堂上找到课标的落脚点,使得课标更具时效性和实操性。从《语文教学大纲》提升到《语文课程标准》,说明语文教育教学也在不断提升和发展。从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到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没有?再到到哪里、怎么走、到了没有?

参加新课标的多次培训,聆听专家的高端解读,学习学者的专业文章,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不少。的确,《语文课程标准》需要研究的内容确实很多,就目前情况看,首先需要研究“学习任务群”的实施问题。今天,就课标“学习任务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一线教师共勉。

图片

一、学习任务群的理论依据

学习任务群概括起来分别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温儒敏先生针对“学习任务群”明确指出:在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是一个宗旨性的概念,也是大家理解起来比较难的,或者不知道如何去落实的一个新的教学观念。

“学习任务群”概念不是语文课标的独创。前些年一些教育学专家参照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向,重视素养的培育,提出了核心素养教学的理论。这次新课标的制定,各科都有其凝练的“核心素养”,并且提出以相应的“学习任务群”去呈现学习任务。

编写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时,对于“学习任务群”就有很多争论。最后高中三年,课标规定了18个任务群。在单元设计也考虑到怎么去落实任务群,每个单元都承担有一两个任务群。

就如何做到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温教授说:新旧课标有衔接,基本“标准”没有变。新课标和前一版课标是衔接的,并非推倒重来,“标准”并没有变。全国的中小学语文课,都必须达到课标这个“标准”。教学、考试乃至教材编写都必须按照“标准”。而在“标准”这方面,新课标并没有多少变化,基本上是顺着旧版课标的“标准”而来。各个学段对语文基本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新课标和旧课标是几乎一样的。

温先生的教导给我们更多启示:首先,“学习任务群”是一个宗旨性的概念,属于顶层设计;其次,“学习任务群”概念不是语文课标的独创,新旧有衔接;其三,“学习任务群”是一套整体提升方案,教学评一体化;其四,“学习任务群”如何落实到教学中,需要实践试验。

从大单元、大语文、大阅读的角度来思考,“学习任务群”是整体推进语文课堂改革的理论支撑,也可以说是一套方案,所以,“学习任务群”具有整体性。因此,“学习任务群”是一个整体,三个层面,六大任务。

图片

二、学习任务群的整体探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尽管说是六大学习任务群,整体看来,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不仅具有整体性,而且具有层次性。从提升的角度看“学习任务群”,不仅具有递进性,而且具有阶梯性。

解读“学习任务群”,因为是顶层设计,第一、我们需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去理解。如“积累与梳理”、“思辨性”、“创意表达”等。每一个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因此,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将成为落实学习任务的主要策略。“学习内容”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教学提示”包括方法的提示、目标的提示和评价的提示。第二、我们需要从理解概念开始。“学习任务群”都是一些描述性语言,每个“学习任务群”指出的是课程内容建构的方向、学习的路径和实现的目标。比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两方面描述,“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第三、“学习任务群”的宗旨是什么。如,每个“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这是指语文学习的“真实情境”。第四、“学习任务群”安排的学习内容有哪些。第五、怎样去评价。等等。因此,说它是方案,就具有了体系性。

图片

三、学习任务群的整合探析

温儒敏说:新课标把“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分开来表述,学习时可以把两者合起来。这样,教学中也比较好处理。新课标重视并凸显“学习任务群”,就是为了把语文教学内容结构化,所以要专门把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分开,专列一节,用“学习任务群”去组织和呈现课程内容。所以,我们先要从学习内容,或者教学内容的角度去理解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具有整体性。比如,大单元课程,特别是统编教材安排的大单元,具体到单元的每篇课文,能够涉及到六大学习任务群。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再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还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也涉及“跨学科学习”,拓展到“本书阅读”。整个大单元好像是一个也不能少。

实际情况看,不一定能够面面俱到,整合内容更具合理性、实操性,这种整合需要按照主题内容有所侧重。比如,我最近在设计一节一年级的“组文阅读课”,学习主题是《认识大自然》,文章分别是:《春天在哪里》《星星和花》《秋》《雪花的故事》《雪花》。因为是“组文阅读课”,没有考虑“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群,一般的直觉思维是因为本节课不涉及此方面内容。认真阅读这个任务群各方面要求之后,发现并不是这样。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要求: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你会发现,小学一、二年级的主要任务就是“积累语言材料”。再有,“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要求:“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因为文章的主题是《认识大自然》,所以,需要让学生“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当然了,在“组文阅读课”里,还可以设计出其他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因为只是一节课,又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以及阅读教学的实操性等实际情况,只是侧重整合了两个“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图片

四、学习任务群的分级实施

温儒敏说,现在我们使用的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是严格按照课标的“标准”来编写的。我们只要按照统编教材体系架构,分学年逐步推进,就能够达到课标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我们学习新课标,不能只是看“新变”的部分,更要看“不变”的标准。

课标不变的、教材不变的、学龄不变的,都是按学段进行的,因此,不会因为上述原因,学段要求在新旧课标里就会改变。比如,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

“学习任务群”是根据学段来设计的,学习内容也是根据学段来安排的。比如,主题《认识大自然》,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再看“教学提示”,也是按照学段进行的。“教学提示”既包括教的要求,还包括学的要求,也包括评的要求,合起来就是教学评一体化。

比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教学提示:(1)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比如,第一学段“春夏秋冬”“多彩世界”“童心天真”“英雄的童年”,第二学段“饮水思源”“珍爱自然”“童年趣事”,第三学段“英雄赞歌”“壮丽山河”“爱与责任”“成长的脚印”,第四学段“光辉历程”“精忠报国”“社会万花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等。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3)评价应围绕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性表现进行。第一学段关注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和想象等,侧重考察学生对作品情境、节奏和韵味的大体感受;第二学段在阅读全文基础上,侧重考察学生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的具体感受;第三、第四学段,侧重考察学生对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领悟程度和体验,评价学生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关注研讨、交流以及创意表达能力。

目前,我们正在研读课程标准,关注“学习任务群”,因为它是一个整体。我们进行集体备课,关注“学习任务群”,因为它是学习内容。我们走进课堂,关注“学习任务群”,因为它是分级阅读。只有研读课标,才能把握“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只有认真备课,才能把握“学习任务群”的整合点;只有走进课堂,才能把握“学习任务群”的评价。因此,研读学习任务群的整体性,探究学习任务群的整合度,实施学习任务群的分级学,这样,才能让课标理念更具时效性和实操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贵栓‖学习任务群:整体研读、整合探析、分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