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与“躺平族”的交锋,在于年轻人是否“中用”?

一个人要“躺平”,还是“站直”,全在于自己的选择。《中庸》有云: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就是说真诚是要人去自我完善的,道是要人自己引导自己的。

“躺平”这个词,在最近突然流行起来,豆瓣出现了“躺平”小组,贴吧也有了“躺平吧”,甚至还有人每天分享自己的“躺平”生活,其实仔细想想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白岩松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央视主持人,在最近的一次节目当中跟年轻人进行了一个对话,一位男生向白岩松提问如今的社会发展状态让年轻人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悲观,白岩松就回答了:

“难道我们现在指望的是房价很低,然后工作到处随便找,然后一点压力都没有,然后只要喜欢的女孩跟她一追求就同意,不会吧?”

然而这句话就引起了年轻一代的众怒,特别是最后“不会吧”三个字带有浓浓的嘲讽意味,可谓是“杀人诛心”。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白岩松完全不理解今天的这个社会对年轻人是何等的残酷。也纷纷回应“不然呢”!更是被群嘲说是“高高在上”、“不知人间疾苦”的“白不群”。

我理解年轻人去抨击嘲讽白岩松也只是因为现在巨大的生活压力带来的内心苦闷,又觉得没有得到认同和理解。但如果抛开被攻击感,年轻人不妨冷静地思考一下白岩松的话,我相信白岩松绝对不是在讽刺年轻人。或许你能品味出他说很有道理,白岩松年轻时的那个年代的人需要奋斗才能看到希望,其实今天仍然是这样的,只是奋斗后获得好的结果的概率在缩小。

或许对于白岩松来说那个年代只要努力就能有结果,但是大多数的人那个年代也不是说只要我想有房子,单位就会给我分,只要我努力赚钱,就一定能赚到钱,只要我敢拼,我就一定可以成功。那个时代被很多思维观念所束缚,其实敢去拼搏的人也是少数。

今天也是一样的,“躺平族”要看怎么去理解。如果“躺平族”对这个世界失去了信心,想用这种懒惰来麻痹自己,想用游戏这些虚幻的事情来麻痹自己,用努力了也不会成功这种绝对的话来麻痹自己,我想任何年龄阶层都是不认同这样的躺平族的。但是如果“躺平”,是因为我们奋斗过后想要一种“低欲望”的生活,我想还是有很多人赞同的。幸福的根本,并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金钱,而是在于你减轻了多少欲望。

其实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苦,中年人有中年人的苦,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苦,各个年龄阶层的苦是不一样的。就像前两天我在跟我们公司几个年轻的同事交流的时候问:“为什么像我们的国学唤醒课,大都是35岁以上的人去听,为什么年轻人来听的时候不容易找到共鸣?”他们告诉我说因为像国学这样的学习,往往需要一定的人生经历,对自己的生命有过一些痛切的反省之后才会在这个精神的世界当中去找到心灵的归宿。

就像很多年轻人反问白岩松一样,你知道现在房子多少钱一平吗?你知道现在房租交不起,房东叫我们搬家的感觉吗?你知道丈母娘要我们买房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吗?

其实这就是《论语》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我想这就是白岩松说出“不会吧”之后引起众怒的原因吧。

不能强加给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你不喜欢不代表别人不喜欢,别人喜欢也不代表你就喜欢。既然出现了很多人“躺平”的现象就不能单单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批评,去嘲讽。而是要去想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很多人“躺平”的现象。

不管如何,没有人希望平庸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中庸》就是让人们用“中”的智慧,去成为“中用”的人。没有谁的人生会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白岩松希望年轻人不要轻易被打倒,年轻人也只是希望自己的苦闷情绪被看见、被理解。其实路就在脚下,不站直了走,可能想要的都不会实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岩松与“躺平族”的交锋,在于年轻人是否“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