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剧本”与 “演技” ——论美术课堂中课堂效果的铸成

关键词:剧本 演技 美术课

引言:评价一节课是否高效,应该又一个评价体系,比如框架设计、价值导向、教学实施、教师素养等,本文尝试从体系与具体实施两个大的角度来谈好个人对好课堂的看法。

今天,听了5节公开课,作为评委,收获不少,课程内容包括体育、音乐、美术,通过观摩精心组织的竞赛课,感受到综合科目的丰富多彩,教师们授课也风格各异。

一、好课堂要有好“剧本”

一台好戏离不开一个好剧本,一节好课也离不开好的导学案。上课时间仅有50分钟,但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提前设计出课堂“剧本”,这里面包括导学案、教案等,教师是自己课堂的演员,在设计课堂的时候自己是编剧,在课堂实施时需要在主角、配角和观众之间切换,导入时,激情洋溢、声情并茂,新授时,既要当好演员又要当好观众。

这次的公开课整个课堂风格分两种类型,第一种课堂,导学案设计科学合理,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紧凑高效,整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另一种课堂没有导学案,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线性发展,尽管也有比较充分的教学过程,但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表现的比较被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二、好的课堂需要教师有好的“演技”

好的导学案是课堂开展教学的“剧本”,按照一定的课堂模式开展教学会让课堂目标清晰、流程明确。但要想较好的教学效果却还需要有好的“演技”的教师去实施。

如果教师使用了较好的“剧本”——让人拍手叫绝导学案,师生也按照既定的模式,但却“照本宣科”,教师肢体语言过于简单,表情非常平淡,课堂氛围并没有得到充分调动,教学效果也会很一般;比如其中一节美术课,上课的教师沿用了传统的、被称为“满堂灌”的方式进行,却依然创造了不错的课堂效果。

这位教师没有使用好的“剧本”,却因为她讲课时自信、轻松,肢体语言丰富、言语表达幽默风趣,这位教室上课的效果有赖于她的“演技” ——课堂实施技巧也让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教师要想将课堂知识有效的传达给学生,需要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在讲课中类似剧中的演员,剧本已经有了,能否让画面精彩、吸引观众,一个有着高超演技的演员可以驾驭各种角色需要,同时,他的动作幅度夸张、表情丰富、变化多端,同样,在课堂中,一节课时间有限,而教师讲的时间更加受到限制,教师要想让自己的讲解更加直观、有效、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就要“不择手段”地追求效益。倘若教师在讲解中声情并茂、适当的加以手势、动作进行配合,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发现,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教师作为教育主体者,其肢体语言、表情语言都可以有效地创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

体音美诸类课程一周只有两次课,师生本来就比较陌生。相反,若老师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就会无形中在情感上给学生拉开距离感。

三、好“剧本”和 “演技”:合成好课堂

同样的道理,传统的“满堂灌”已经被证明不能适应现代课堂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改进教学的模式,合理设计课堂方案——“剧本”,否则,即使教师在课堂中多么善于“表演”,也不课能从满足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过去,我们常常评价一个教师课讲得好,那仅仅是“演技”层面的问题,而眼下,再评价一个教师和一节课堂,就要看教师能否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是否给足空间,让学生参与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互动,从而最大程度地激活课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比如电视剧《西游记》,当初播映就创下极高的收视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不断重播,且经久流传。它的成功,就因为它的剧本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另外,剧中的主演大都演技高超。作品好不好,主要看口碑。观众的参与和评书也是经典的主要成因。

总之,一部好作品需要好的剧本、好的演技和广泛的参与度以及受众的评议,一节好课则要有好的导学案、教学设计,要有综合素养高的教师引导,要能有学生的广泛参与,要有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VC��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堂中的“剧本”与 “演技” ——论美术课堂中课堂效果的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