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犯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奢侈品

当孩子做作业磨磨唧唧的时候,你会不会有股无名之火?

当孩子因为情绪激动,打了你一下,你会回击还是怒吼?

当孩子面对长辈,将一口菜吐到了菜盘边,你会不会忍不住打孩子?

面对孩子各种错误或者不当,我们的应激反应,似乎大部分都是被怒火点燃,随后一通责骂或者动手一下。


想到周五晚上共读的主题,我们儿时有秘密的外部根源,其实不就在于父母的不允许吗?

父母似乎总是期待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以至于不允许我们犯错。

一发现孩子的错误,立马要求承诺改正,有时候孩子甚至都没有意识到错在哪里,但因为担心惩罚,而承认自己错了,会改正。

当你犯了错误,知道父母的应对方式是责骂或者痛打一顿的时候,你会选择如实相告,还是坚持地否认?反正说和不说,面对的都是一顿毒打,那还不如要死不承认,说不定还能躲过一顿毒打。

父母自己逃避生气、伤心的情绪,觉得生气等是不好的事情,于是也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表达生气或者伤心。


我们什么时候有了这样的意识:觉得孩子犯错,就要严加管教,不管是打一通还是狠狠地训斥,总之要让孩子言语上说自己错了,以后要注意了。但是,冷静一下,孩子的内心正在经历什么?


孩子自己并没有体会到自己行为造成的自然后果,承受的是父母外部强加的惩罚模式。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妈妈又打我了。我很生气,我也很伤心。我说自己做的并没有错,或者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结果招致妈妈的又一次厉声指责。多说一句,父母有更多的呵斥。


情绪上头,父母更喜欢的似乎是证明的是对错本身和自己的权威,而无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和真实想法。

在家庭里,到底是对错比较重要,还是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及由此对孩子产生真正的正向影响比较重要。

经历的状况多了,孩子的真实反应可能是:我的胳膊很痛,虽然我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但既然妈妈一定要让我认错,那我就说自己错了好了。至于于是不是真的认识到,并不重要,所以,下一次孩子还可能无意识地犯同样的错误。

当你觉察到孩子反复地犯同一个错,我们可能需要觉察一下,孩子是否真的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我们需要尝试哪些不同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怎样改进?


有些家长会为孩子撒谎而苦恼,但其实,孩子撒谎,我们自己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果,我们能认真地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并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孩子会选择撒谎吗?没有这个必要。

如果,我们能做到将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允许他犯错误,并将这个错误当做从中学习有价值的技能的机会,孩子还会一再地重复错误吗?可能孩子不是立马能做到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但是,我们自己是怎么学会走路,怎么学会用筷子,怎么学会餐桌礼仪的呢?难道是一次搞定,立马成为完美状态的吗?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学习是个不断改进的事实。


陪伴孩子,其实是一个非常需要勇气的技能。

当孩子同时面对着你和长辈犯了个错误的时候,你看到错误的当下,可能会想到在长辈面前示范,自己是个严格管教孩子的家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大人都有一点取悦他人和周遭环境的倾向。

勇气,是做自己,做自己认为的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但他更是自己独立人生的主宰。

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心的陪伴。

面对有些无伤大雅的小错误,我们其实可以选择淡化模式。比如,孩子在家里说脏话,尤其是2-4岁的年龄。孩子说臭臭的话,我们都可以不用搭理,也不用过激地纠正,孩子慢慢就会自然地度过那个阶段。过激纠正,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语言有力量,导致他生气的时候就会用类似的言语来激怒你,陷入权力之争的窘境。


面对他们的错误时,更为有效的方式,可能是等双方都平静的时候,尝试用幽默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做的事情,比如“你傍晚吐出的饭离菜好近,我都能感到唾沫星子掉进菜盘子里了,感觉有点不讲卫生。如果妈妈做你刚才的动作,你会怎么觉得呢?”

“如果感觉菜味道怪怪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可以怎么做,不影响到别人吃饭呢?”


可能是周五共读主题“秘密”带给了我太多的情绪回忆,现在还忍不住会进入到孩童的状态中。

关于错误或者秘密的主题,我觉得这个绘本也非常适合父母陪孩子一起读《我不敢说,我怕被骂》。

你可能感兴趣的:(允许犯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