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萧峰的命运:要做英雄,不能求他人理解

萧峰是金庸小说中的头号英雄人物,能力强,办事周全,为了做人的理想而活着,最后为了阻止辽国入侵宋国而自杀。儒家讲“君子当死则死”,“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萧峰无疑是儒家精神的代表。如果不是这样,他完全可以不自杀。他已经擒住辽帝,要挟成功,并全身而退,但是他觉得对不住与辽帝之间的这份互相信任的感情。于是,他选择自杀以谢。

小说至此,由于变起仓促,人们都没有反应过来,萧峰说自杀就自杀,功力所至,瞬间就没了呼吸。死得可谓绝决。不纠结。他可能认为这是惟一能对所有人都有交待的做法。他应该是带着无憾离开的,或许他希望能以生命为代价换来辽帝的理解与原谅,也或许他并不在乎哪一个人的理解,他是为了自己的价值信条活着,他的死与他人无关。我倒但愿他是后者,因为如果他看到自己死后辽帝的反应,他可能更绝望。书中是这么写的:

。。。

耶律洪基回过头来,只见萧峰仍是一动不动的站在当地。

耶律洪基冷笑一声,朗声道:“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下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耶律洪基“啊”的一声惊呼,纵马上前几步,但随即又勒马停步。

段誉和虚竹只吓得魂飞魄散,双双抢近,齐叫:“大哥,大哥!”却见两截断箭插正了心脏,萧峰双目紧闭,已然气绝。

虚竹忙撕开他胸口的衣衫,欲待施救,但箭中心脏,再难挽救,只见他胸口肌肤上刺着一个青郁郁的狼头,张口露齿,神情极是狰狞。虚竹和段誉放声大哭,拜倒于地。

丐帮中群丐一齐拥上来,团团拜伏。吴长风捶胸叫道:“乔帮主,你虽是契丹人,却比我们这些不成器的汉人英雄万倍!”

中原群豪一个个围拢,许多人低声论议:“乔帮主果真是契丹人吗?那么他为甚么反而来帮助大宋?看来契丹人中也有英雄豪杰。”

“他自幼在咱们汉人中间长大,学到了汉人大仁大义。”

“两国罢兵,他成了排难解纷的大功臣,却用不着自寻短见啊。”

“他虽于大宋有功,在辽国却成了叛国助敌的卖国贼。他这是畏罪自杀。”

“甚么畏不畏的?乔帮主这样的大英雄,天下还有甚么事要畏惧?”

耶律洪基见萧峰自尽,心下一片茫然,寻思:“他到底与我大辽是有功还是有过?他苦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为了契丹?他和我结义为兄弟,始终对我忠心耿耿,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自然决不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又为了甚么?”他摇了摇头,微微苦笑,拉转马头,从辽军阵中穿了过去。

蹄声响处,辽军千乘万骑又向北行。众将士不住回头,望向地下萧峰的尸体。

只听得鸣声哇哇,一群鸿雁越过众军的头顶,从雁门关上飞了过去。

辽军渐去渐远,蹄声隐隐,又化作了山后的闷雷。

。。。

可以看出,辽帝是不理解他的心情的,政治人物关心的是现实利益,一切想法围绕利益展开,如果自己的命都没了,还谈什么功名富贵?做这一切又有何意义?辽帝想不明白。只有不活在利益中的人,才看得到生活还有别的内容,还有感情、价值观、灵魂、寄托。。。这些在坚固的现实利益之外让心安放的地方。在政治人物眼里,萧峰的做法是不智的。

也正因此,这个人物才引起大家的爱惜,他在一个人的心里死去,却活在千万大众的心里。只因这是人类的集体潜意识。惟自觉者,能成圣称雄。

金庸如此处理情节,可谓深谙人性。(神意通达)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龙八部》萧峰的命运:要做英雄,不能求他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