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生活的心路历程(一)

文 |  We活日记

图 | 源自网络、We活日记


去年年底萌生一个想法——离开生活奋斗了7年的上海,去泉州生活。

今年3月份正式的搬到了泉州。


当听到我这个决定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理解不了,一个简单的“就是喜欢”根本没有办法让他们信服。


常规意识里要么是因为感情,要么是因为事业,要不然怎么都不能解释为什么要从一线城市去到一个同样背井离乡的三线城市。


其实我也同样理解不了其他人的不理解。“喜欢”难道还不足够吗?


缘起2014年


与泉州结缘是在2014年的十一,在此之前对这座城市几乎是一无所知。提到福建第一反应肯定是厦门,其次是省会福州,甚至隔壁的莆田都比它有名。2014年来泉州也是一个际遇偶然。


十一临时计划去厦门玩,真的是临时,幸运的是买到了车票(插曲一下,分享一个经验,上海到厦门这一段的动车高铁,开通时间较早,票价相较其他线路是便宜很多的,而且这个线路的票也比较好买,即便是节假日也如此),酒店就没那么幸运了,岛内的酒店几乎都订满了,于是随便定了个位于中山路的家庭民宿。


十一的厦门天气依旧炎热,再加上从全国各地涌来的游客,随时随地都有一种要被挤到爆炸的感觉,从中山路轮渡到鼓浪屿,到哪里都是摩肩接踵。疯狂的商贩、如梭的人流、燥热粘腻的空气、朴素的民宿,一点点冲垮着厦门的文艺和美。第二天我就决定逃离。沿着铁路线往北找,第一站就看到了泉州,上网查了一下竟然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还有“地下西安,地上看泉州”的说法,再看一下酒店,居然没有涨价4星酒店也就200多块钱,太感人了。当下就定了车票和酒店。


没想到这一次无意的逃离,让我与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厦门北坐高铁20分钟到达泉州,虽然只隔了20分钟的车程,两座城市截然不同,若要比喻,厦门就像水晶,漂亮精美夺目,而泉州就是玻璃,朴实平华,但有意想不到的形态。


这里毫无修饰的展示着这座城市生活原本的模样,极少的游客打乱不了他们日常的轨迹。当我漫步走在老城区涂门街、新门街、西街、中山路,参观了道教的关岳庙、伊斯兰教的清净寺、儒家孔庙、佛教的开元寺、承天寺、天后宫、几座基督教堂……惊讶于在此文化竟然能高度融合到如此地步,方圆1公里竟然容纳着各种信仰教派,或许是我见识少吧,我的灵魂仿佛受到了历史的冲击,久久不能平静。因为足够的厚重它根本无需炫耀,它所融合的文化还不仅这些,南洋的骑楼、番仔楼、钟楼,独具一格的闽南文化,随处可寻,周边的惠安女、浔埔女渔家文化也同样鲜明且无可复制。


在这里就是历史与现在的穿梭。由于不是旅游城市,这里没有旅游城市的浮躁与急功近利,只是把有的展示给你,喜欢憎恶全凭喜好。这边的人也习惯与历史当邻居,生活得沉稳且不慌不忙。



之后还去了海边,距市中心也就20多公里吧。由于没有提前做攻略当时去的海边一般,有礁石有沙滩,但水并不是很清澈,但人确实少。


与泉州的第一面带来的是震撼,短短3天的相处从此它就成了我心头的朱砂痣,经常给人推荐它,说它如何如何的好,但大部分应该都没有在听,都直接略过去了厦门吧。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一线城市到三线城市生活的心路历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