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骆婧 纷呈学苑FortuneSchool
我是不相信一见钟情的。但我和先生是闪婚的。
我俩认识后三个月就一起去买了婚戒,逢上年末假期才回到家乡见见彼此的父母准备把这事定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我20号回的家,大家见了一面,我们22号就去了民政局领了证,因为21号是周日。
然而Fan先生实在是不符合我婚前心中的“理想形象”。我好像比较喜欢皮肤白的,他黑不溜秋;我好像喜欢声音有磁性的,他就是扔大街上喊话绝对听不到的普通音色;我好像比较喜欢干净整洁的,我俩第一次见面他穿了个篮球裤和拖鞋,邋遢得根本不给人一见钟情的机会。而且结了婚才发现他一柜子的铆钉银裤链破洞牛仔裤,听说都是大学时代的好物(好得还特地带来美国???),当然现在是被我勒令不许拿出来……
虽说如此,认识到现在三年,闪了个婚还闪了个娃,常常分居两地,这对于三年前还不认识的两个人来说的确是个挑战谈情说爱还没够呢,酱醋茶就猝不及防泼了俩人一身。
不过好像还挺成功!如果说三年了还没红过脸儿只是时候未到,那这种“成功”的感觉描述起来,是一种“除了生老病死,应该暂时没有什么可以把我们俩分开”的深深的联结,江湖俗称soul mate。
我记得当时亲人朋友们大都是吃惊的:“婚姻了就都是柴米油盐了,你现在正在热头上,别是被甜蜜蒙昏了头呀。”“你确定不再考验考验……?”
幸亏他们没有成功拦住我当时燃烧的爱情小火焰……
那么,初识婚姻三年有余,我会如何诉说婚姻的真相?如何给身边已婚的朋友们一点分享,给未婚的朋友们一份指南?
长辈们说的没错,婚姻就是过日子,的确免不去柴米油盐。夫妻生活四大问题:早饭吃什么?午饭吃什么?晚饭吃什么?明天吃什么?夫妻生活两大矛盾,你洗碗?还是你洗碗?闲来无事,还有诸如袜子要丢哪里,周末要干嘛等……这些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时都算不上问题的鸡毛蒜皮们,婚后来了一个转身,成了两人的头等难题。
既然婚姻果真如此,为何还要找个人一起过日子?因为有爱呀。
那怎么让爱不沉没在柴米油盐里?
答案很简单,是“聊天”——我相信你在网上无数软文里已看过“要找个能陪你聊天的人”,别说,还真没错。我们这里称它为“精神交流”。
精神交流和现实生活,它们用一个和谐的比例,一起构成了婚姻。这个比例,是个二八法则。
八的顺利与否,取决于二。八会拖个几十年的长尾,二则掌握着尾的命脉。
八是婚姻里的现实生活,吃喝拉撒、工作赚钱、养老育儿,你能想到的关于生活的一切。二则是精神交流,说白了的确是“聊天”,但远远不止字面上这么简单。
在这三年的探索里,我发现不但要多聊天、还得会聊天,更要聊好天。
#最外层#
智力交流,多聊天
我猜你对“精神交流”的直接理解,应该是我这里说的最外层——“智力交流”。它指的就是略远离或高于生活一些些的那些交流,可以是讨论国家大事经济局势,可以是阳春白雪诗情画意,可以是一起看一部电影、一起研究一道复杂的菜、讨论一本小说等,总之,包括但不限于“聊天”、“智力交流”,那些志趣相投的事情统统可以拿出来一起琢磨琢磨。
比如通讯再快,我们坚持异地的日子里用纸笔写信,收到漂洋过海寄来的笔迹,即使没什么特别的内容,也有见字如面的温暖。
我想很多夫妻也都可以保持生活里有一定程度的智力交流。多聊天,可以帮我们从柴米油盐中解脱出来,是1+1=2,你加上我便有了两个世界,可以帮我们拓宽加深生活的维度和深度。
不过你有没有发现,就单从“聊天”这件事情上来说,谈恋爱的时候,怎么聊都是甜甜蜜蜜的,结婚了以后,不知为何变了脾性,好像就总是要热血沸腾地演成开庭辩论,不分高下决不罢休,若一人不慎语带讽刺起来,兴之所至没准还能干上一架。
比如我们也偶尔会聊着聊着,讨论起一个谁也没有答案的话题,深倒是挺深的,但如果要坚决捍卫自我的话,就没完没了了……
为什么?因为智力交流虽然提供了我们暂离现实生活的平台,但两人的观点总有不同,若演绎成楚汉争霸,那真倒成了费力不讨好的事儿。谈恋爱的时候怎么不会?因为“非理性”的时候,聊的不是话题,是恋爱的感觉呀。
#中间层#
感受交流,会聊天
剥开智力交流的外衣,我们可以看到它往往都被当下的能量给影响,杂糅着各种情绪和感受。要想“会聊天”,得走心——我们还需要进行感受交流,无论是一起看电影还是做菜,都可以有意识地、坦诚地与对方分享你的感受。
单纯的“智力交流”没办法让婚姻生活更美好,这点在发生冲突时最为明显。我们常常会用很多以“你”开头的语言表达“我很生气”,却不容易说出以“我”开头的原因。有的时候脾气上来了,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对方怎么会知道?
所以,感受交流用在化解冲突时,有三步:
1. 暂停一下,把眼前的事情和自己的情绪分开对待。我是否把我的情绪带入现在的事情里了?
2. 问问自己,我现在感受如何?为什么?我希望如何?
3.我要如何表达,才能达到我希望的情况?
举个新鲜出炉的栗子。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有太多东西想表达,却一直没有找到最满意的方式。这些天,我和先生一直在讨论研究。可是,在关于“这篇文章应该这样写” 乘以N轮讨论后,我激动了起来。
— 我不懂为什么你不理解我要写的东西?你不是做公司战略的吗?为什么这点逻辑都搞不清楚?
— 我理解你要写的东西,你说的不就是XXX这样吗?
— 算了!我可以不要采取你的意见吗?
— 当然可以啊,这反正是你的文章。
(按下暂停键)旁白解读:按常理推测,由此演绎下去,便是两个人开始冷战,心中有委屈有无奈,谁也没觉得自己有问题;然后妻子失去了写文章的心情,丈夫失去了参与的热情;两人渐渐形同陌路,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嗯,有些过了。回归正题,事情到底是不是这样发展呢?
— 等等,稍微停一下,我觉得我们有点激动,情绪的部分已经盖过了观点的交流。我们能不能试着把两者分开呢?撇开情绪,我梳理下……你看,在观点的部分我们已经有80%的共同认识了,情绪激动的部分是因为什么呢?
— 因为……因为我很重视你的意见,想把你的意见写进我的文章里。我不想要因为没有沟通好,就失去了你的观点。
— 嗯,我激动的原因是因为我特别想你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我不希望一些观点上的小分歧让你没了好思路。
短短几句真诚的心里话,让无明业火和莫名委屈一下飞到了九霄云外。我只想和面前这个和我坚守在统一战线的男人来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便是化解冲突时的感受交流,自己能否掏心掏肺是关键。于是,我们又可以继续进行没完没了的聊天了。
一旦发现有些自己认为对的道理而对方“怎么说也说不听”的时候,就可以试着放下走脑的逻辑,尝试感受对方的感受,并坦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注意!是感受,不是道理),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日常生活里其他方式的感受交流也很重要,其中亲密的触觉是最直接的感受交流。早晨的一个吻别,下班的一个拥抱,睡前分享今天的收获,定期开小家庭会……感受交流,是婚姻生活的润滑剂。
在“八”的柴米油盐外,能保证有“二”的智力交流和感受交流,我相信,婚姻生活已经开始铺展出它的美了。
#最里层#
愿望交流,聊好天
现实生活就是,在看着过得风生水起的同龄人们买房、炒股时,我们也无不着急过咱家就一个人领工资来钱这么慢,是不是要搬到大城市去求更好的发展,还有更热闹的社交活动?那段时间,我俩对这个小城市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你看,连家好吃的中餐馆都没有…
无论多么努力保证“二”,闪婚后的日子,我们就是会在柴米油盐里一天七次持不同意见。尽量有意识地就事论事,不伤害不攻击,但琐事之多,真正让我们不日积月累成脾气怨气的,靠的也不是智力交流和感受交流。
我们的法宝是Vision Board(愿望板)——用几幅小图表达理想人生的几个画面。
各自画好了一起对着看了下:原来这么多一样的!不一样的那几个,有没有内在的共通点?有!我们都想要不疾不徐的简单快乐,我们心里的某个小角落都存在着略略高于生活的诗情画意,我们都愿意以这个小家的幸福为今后面对任何情况的第一选择,我们想要两人无论在哪都一起学习成长……
我们发现,原来大部分愿望都能在现在的生活里实现,就安心踏实地住在了这满眼都是玉米地的大乡村里,清心地坐着聊一聊我们小家的财务规划。他袜子乱丢我捡起来便是了,我总把东西扫到地上的坏习惯他也一直包容着我呀。面对诱人的新工作机会但必须长期分居两地的取舍,面对“小家”和包括了父母亲戚在内的“大家”之间的关系处理,我们也有了默契的解决方法。
这个时代,成长的愿望岂是地域可以限制的?网络可以提供太多学习了,而我和素未谋面的伙伴们不但一起创了业,还成为最亲密的关系之一。先生则全力支持着我的事业,连上厕所都在帮我想主意。
这就是愿望交流,是“我们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是所有交流的核心。它可以帮你们决定婚姻生活长什么样,只要你们俩一致、笃定。它的契合,决定了无论“八”是什么样的生活,两个人都能欣然接受、心满意足。
愿望交流,真正帮婚姻达成双赢——这是我想要的生活,也是他想要的生活。
后记
闪婚三年,能感恩地享受现实的平淡和生活的惊喜,Fortune School主创伙伴们让我写写心得。我掐指一算,算出来个二八法则。从外到里把它看清了,再从里到外应用起来。
已婚的朋友们,有意识地耕耘“二”这亩小地,我相信会让看似占满了生活的柴米油盐,展现出全然不同的另外一副模样。这样的耕耘,不仅是两个人的交流,同时是自己停止对外界渴求、充分倾听内心声音的功课。
单身的朋友们,或许这就是寻找理想另一半的指南吧。扔掉手里那张职业收入、生活习惯的checklist,也别太担心爱会沉没在柴米油盐的海洋里,在考验Ta之前“考验”下自己——提升自己智力、感受、愿望交流的素材和能力:
闲暇时琢磨我有什么兴趣爱好,和什么人,聊什么话题我会有深度交流?
情绪不佳时停下来问问自己,“我现在感受到什么?我还有什么更有效的表达?”
如果模模糊糊看到了自己此生的“愿望”,把它描绘出来。今天我能活出它的哪些模样?
婚姻不是“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话,但也不是爱情的坟墓女人的枷锁,它是我们用“二八法则”精心经营的新天地,平淡、惊喜,我都甘之如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