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在左,跟风在右”:拿下这4点,你也能通过内向思考愈发优秀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通过独处来思考和充电的人,那在生活中,可能会经常听到这样的“灵魂拷问”。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有个长着一头金发的7岁男孩,平日里最喜欢反反复复翻阅那套几乎有他三分之一体重的大书《世界图书百科全书》,逐字逐句地看,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再大些,他最喜欢一个人待在一个地下车库里,专心捣鼓自己的事。甚至连妈妈叫他吃饭,他都不感兴趣。他的妈妈忍不住问他:

“你在做什么?”

“我在思考。”他吼道。

“你在思考?”那个妈妈感到十分不可思议。

于是,他被母亲误认为是心理有疾病的孩子,被强行拉去看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在观察了他之后,给了这位母亲一个建议:

“你最好不要干涉他。”

这个男孩就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

在我们的文化中,“喜欢独处”,似乎是不被允许的,人们经常会把这种特质当成一个人性格的某种缺陷,似乎也成了“必须要被改掉”的缺点。

因此,也有很多想要独处却又无法忍受别人眼光而自我阵地不坚定的人,为了迎合他人,让自己看起来更“正常”,更好地在群体中生存,他们开始强迫自己变成一名“彻头彻尾”的“追随者”。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一件事情,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体会不到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只是盲从于大多数人的意见、遵从于过去的习惯而维持原样。

这一过程已经不再带来新鲜的体验,我们成为我们心灵上的陌生人,我们与内心的需要、深层的体验失去联结。最终产生一种重复的无力感。

所以,可能这就需要我们要做出一些改变。

西点军校领导与心理学教授迈克尔·欧文,在他的新书《内向思考》中说:

那么,我们到底能从内向的思考中获得什么?

1.理顺清晰思路

独处有助于理清思路,想通复杂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清楚自身劣势,更好地扬长避短,甚至可以通过直觉的潜意识思维发现意识思维尚未发现的关联。

2.增强逻辑思维

艾森豪威尔说:

作者认为清晰的直觉可以在精神宁静平和的状态下获得。

而逻辑分析是一件将事情化繁为简,从而做出决定的方法。清晰的逻辑分析思维最难获得,只能通过严谨的推理演绎思维得出。由于通过逻辑分析理清思路的过程困难而缓慢,因此最好而且可能只能在独处下完成。

3.提高直觉判断

直觉是在意识思维的深层次形成的。它能将人们全部经历的根据规律行成的联系结合起来,并在通盘考虑情况下发挥最好作用。直觉不仅能检验逻辑分析的准确性,还能对其起到辅助作用。

如果逻辑分析能帮我们找到决定一切的关键变量,直觉则能引导我们判断变量如何变化。直觉也能在逻辑分析行不通的情况下帮助我们理清思路。

4.激发创造力

劳伦斯曾说:

直觉不仅能让人思路清晰,还能激发人的创造力。

一方面,它可以在密不可分的事实间建立联系。比如,苹果落地看似和天体物理学毫无关系,牛顿却能利用直觉从中得出重力定律。

另一方面,直觉还能提醒我们周围环境形成某种规律,也能提醒我们某个本该出现的规律却未出现。比如,一间正常情况下会十分嘈杂的房间吗,而我们走进去后却鸦雀无声、万籁俱寂,这时,直觉就会告诉我们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5.保持情绪平衡

英国诗人吉卜林的《如果》中有句诗:

独处后的内向思考可以让你在别人慌乱的时候,保持情绪平衡,静下心来思考,并且思前想后。当你去思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就会发现自己不会“被一连串事情牵着走”。

6.接受真实的自己

当困难占据了我们视野时,我们不妨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解开自己感情的缰绳。

这种情况下,富有成效的独处能够改变我们的视角,将我们从身边的喧嚣中解脱出来,跳出当前的处境,从更大的背景和层次中看待现有的问题、看清自身的局限。不光能将我们的注意力从恐惧和指责中解放出来,专心正面行为,还能在理性和感性方面,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7.扩大容人之量

面对在困难中产生的愤怒、恐惧情绪,内向思考会让我们以更具建设性的眼光看待同样

的问题。以防做出过激反应,在对困难事件做出回应之前会稍微停顿一下。

为此,我们不仅能正确应对自身遭遇的不公正待遇,甚至还会对一些伤害过我们的人生出同情之心。

8.被反对的勇气

内向思考可以让我们目标清晰,坚定自己的信仰,并具有深深扎根于内心的道义勇气。面对外界嘈杂,道义勇气能让我们无视这些声音的干扰,一路向前。

亚里士多德曾说:

“习惯于藐视恐惧就变成了勇敢之人,而成为勇敢之人后则更能够无畏。”

9.克服一切阻碍的力量

通过内向思考,你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认识到自己所坚持目标的重要性,也可以通过局势比较,效仿他人为榜样,以坚定内心和信念。

我曾经看过作家陈忠实的自述。

他说,自己在准备开始写长篇小说时,跟他同时期、同地区、同协会的路遥,已经因《平凡的世界》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可想而知,当时的陈忠实,处在多么尴尬的境地中,他当时虽然也小有名气,可是真正拿得出手的作品一部也没有。

他的一位朋友非常替他着急,对他说,你今年再写不完长篇,就从这楼上跳下去。

可是他却说:

于是他不急不慢,稳扎稳打,从小说萌生到最后结尾,从准备素材到构造框架,从草稿到正式稿,他用了整整六年时间,完成了引起文坛轰动的《白鹿原》。

我们生活的时代充满了纷纷扰扰,不光有发达的科技逐渐开始侵占个人空间、销蚀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还有个人与他人的无形对比与参照。独处的内向思考力,不仅让你关注自己的内心,直觉和逻辑也会激发出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之前很火的日剧《家族的形式》中的主人公永里大介,他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东京购得了一套大型的独居公寓,禁止外人随意入内。大介崇尚独处与自由,拒绝婚姻。除工作外,他的日常爱好就是健身、骑行、旅游。

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永里大介只顺从自己的内心,钻研自己向往的领域,无关乎他人,不在乎俗世。

这让我想起了主持人陈鲁豫,她说过:

其实,很多人独处时,他们并不孤独,沉默,只是他们汲取力量的来源。

刘若英也一直倡导独处的生活方式,虽然她已经结婚,但她一直保有孤独的自由。

独处的时候,她会自己思考、发呆、看看书,想想近况、规划未来。自己需要什么、当下的心境如何,都是在孤独的时刻得以思考完成的。

独处是自己走向自己。当我们不用被迫与他人对话,才有时间与自己对话。

内向思考的准备

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与准备,我们可以让独处时进行的内向思考更加富有成效。

下面的建议可以帮助那些还不习惯独处与内向思考的人。

1.资料的准备

如果我们真打算利用独处的时间来仔细考虑某件事情的话,可以提前把它从纷杂事物中拎出来,并进行简单的资料浏览。

这样,我们的大脑就会有意识地对处理的事情进行优先级排列,对拎出来的事情就可以优先处理,这样可以让我们在思考时更畅快,也更容易顿悟。

2.情感上的准备

内向思考的结果有时会让我们有一种对事物顿悟的感觉,但并不是所有的顿悟都一定是好的,有的可能会让我们发现自己的失误或缺陷,意识到自己之前做错的事情。。

独处就是让我们不断地接近真相,尽管这些真相有时会让我们很难堪。但这非坏事,我们要提前做好做好情感上的准备与心理建设,要知道这对我们来说可能正是改变的机会。

3.外向型人格也能从内向思考中获益

外向型人格的人通常来说更喜欢与人谈论问题。

但是当他们接触了内向思考后就会发现,原来他们可以通过内向思考来进一步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本质,之后可以把通过内向思考找到的亮点进一步与人交谈,这也是一种享受。

当他们能感受到内向思考的其他好处时,包括创造力、情绪平衡和道义勇气等,他们会更为感激独处的时间。

4.怕被时代抛弃,只是一种无效焦虑

随着时代的发展,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夺走了人们大量的注意力。在地铁上放眼望去,没有一个不盯着手机的人。

好像一时不看手机就会落后于时代,持续接受繁复的碎片化信息和“快餐信息”,人们的专注力都被严重分散了,哪里还会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度思考呢?

据说,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都是乐于独处的内向思考者。

茱莉亚·罗伯茨、梅丽尔·斯特里普、海伦·亨特、巴菲特、达尔文、爱因斯坦、J.K.罗琳……

百度李彦宏、华为任正非、腾讯马化腾他们也都是善于独处的内向思考者。

爱因斯坦曾说过:

叔本华在他的《思想随笔》里,这样写道:

“让思维独处”更易让人不为外界所迷惑,所干扰,所世俗。

每天混迹人群的人看起来很热闹的生活,其实更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

中国有句古话:

也正如《内向思考》作者所言:

“要获得真正的感悟,首先要终止内心的嘈杂。”

注:文章为本人原创,转载需留言,侵权必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独处在左,跟风在右”:拿下这4点,你也能通过内向思考愈发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