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
乐陵侯史高(汉宣帝祖母史良娣的兄弟史恭的长子,汉宣帝封其为乐陵侯)以外戚的身份管理尚书事宜(相当于管理国务院),前将军萧望之、光禄大夫周堪做他的副手。萧望之是当时著名的大儒,他与周堪都曾担任过元帝的老师,旧情很深。元帝对二人很信任,屡次宴请接见二人,谈论历代的安危兴衰,陈述国家的大政方针。
萧望之推荐皇族出身,精通儒家经典,品行纯正的散骑、谏大夫刘更生(即刘向,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任给事中,与侍中金敞同在元帝左右,纠正元帝的过失。
四人同心合力,筹谋商议,规劝引导元帝实行古代制度,打算多方纠正政治上的失误。元帝对此,心意十分向往,且纳用其言。史高不过在高位上充数罢了,因此跟萧望之有了嫌隙。
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从宣帝时代,就长期掌管中枢机要,熟悉法令条文。元帝即位后多病,因为石显长期担任要职,又是宦官,无婚姻之家,少骨肉之亲,在朝廷中没有党羽,精明干练,顶以信任,于是就把大权托付给他。朝廷事无大小,都通过石显转奏,再由皇帝裁断。石显的权势,超越所有朝臣,文武百官,都对他恭敬地侍奉。
石显为人乖巧聪明,通晓事理,很能领会皇帝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旨意。他心肠阴险狠毒,以似是而非的狡辩诬陷他人,任何一点小小的怨恨,都会被他滥用法律加害。他跟车骑将军史高内外勾结,在讨论国家大事时,常坚持奉行旧制度,不接受萧望之等人的主张。
[点评]
刘奭即位才两年,朝廷中的势力就形成三股势力,第一股以史高为首外戚集团,第二股是萧望之、周堪为首的士大夫集团,第三股是以弘恭、石显为首的宦官集团。史高虽是外戚但不受重用,有被孤立的感觉,就在这时宦官集团出头了,史高就联合起了弘恭、石显,形成了外戚集团加宦官集团对抗士大夫集团的局面。
萧望之等人憎恶许氏家族和史高家族的放纵,又痛恨弘恭、石显的专权,于是向元帝建议:“中书是传宣诏书的地方,位居朝廷中枢,掌管机要,应该由光明正大的人士担任那里的工作。武帝因为常在后宫游玩宴乐,才改用宦官,这不是古代的制度。应解除宦官兼任中书官职的规定,这才符合古代君主不近受过刑罚之人的礼制。”这项建议激化了萧望之与史高、弘恭、石显的矛盾。而元帝刚即位不久,谦让谨慎,不想轻易改变祖先的安排。所以这件事久议不决,最后把刘向由中朝调出,改任外朝官宗正。
萧望之、周堪多次向元帝推荐著名儒士和学者,作为谏官人选。
[点评]
虽然萧望之想废除宦官的权力,但 元帝刘奭由于政治上的幼稚,加上软弱缺乏主见,不敢调整,导致萧望之的这一改革提案久悬不决。他还让刘更生改做九卿之一的宗正,明升暗降,失去了接触皇帝的机会。第一回合,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小胜,但总体上双方势均力敌。接下来出现的两个小人物彻底将胜利的天平倾向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这边。
会稽郡人郑朋暗中试图投靠萧望之,于是上书元帝,揭发车骑将军史高派遣门客到各地营私,以及许、史两大家族子弟的罪恶。
元帝把这份奏章拿给周堪过目,周堪建议说:“命令郑朋在金马门等待召见。”郑朋遂上一份签呈给萧望之,说:“现在将军为国家谋划法制,只不过像管仲、晏婴那样罢了?还是忙得过了中午才吃饭,直追周公、召公的勋业才停止?如果像管仲、晏婴便止休,那么我将回故乡延陵看守祖先的坟墓,直到老死。如果将军复兴周公、召公留下的事业,不倦地兼听群言,那么我也许愿意竭尽小小的力量,奉献给您!”
萧望之开始接见郑朋,推心置腹相待。后来看出他是一个投机取巧的邪恶之徒,与他断绝了往来。
郑朋是楚地士人,由失望而怨恨,于是就改而投靠许、史家族。对他过去所做的事解释说:“那都是周堪、刘向教唆我干的,我远在函谷关以东,怎么知道朝廷里的事?”侍中许章于是奏请元帝亲自召见郑朋。在跟元帝对话后,郑朋出了皇宫,宣称:“我向圣上检举萧望之有五项小过,一项大罪。”
待诏华龙,品行恶劣,也想加入周堪等人组成的派系,周堪等不肯接纳。于是华龙也与郑朋勾结在一起。
弘恭、石显命令郑朋、华龙二人控告萧望之等密谋罢黜车骑将军史高,使圣上疏远许、史两大家族。等到萧望之休假那天,让郑朋、华龙呈递奏章。元帝交付弘恭查办。在询问萧望之时,萧望之回答说:“外戚身居高位,大多荒淫奢侈,我期望圣上疏远他们,是为了扶正国家,并没有邪恶的意念。”
弘恭、石显上奏说:“萧望之、周堪、刘向,结党营私,互相称许推荐,多次诋毁国家重臣,离间陛下的亲戚,图谋控制朝廷,独揽权势。作为一个臣子是不忠,诬陷陛下是无道。请派谒者把全案移送廷尉。”
当时元帝即位不久,不了解移送廷尉是关进监狱,于是就批准了奏请。
后来,元帝要召周堪、刘向,左右回答说:“他们已被逮捕关押。”
元帝大惊说:“不是仅仅由廷尉问话吗!”责备弘恭、石显,二人都叩头谢罪。
元帝说:“快让他们出来做事!”弘恭、石显唆使史高对元帝说:“陛下刚刚即位,没有以德感人而闻名全国,却先用法律核验师傅。既然已把九卿、大夫级官员下狱,应就此将他们免职。”
元帝于是下诏给丞相、御史:“前将军萧望之,做过我八年的师傅,没有其他罪过,现今事情久远,记忆遗忘,难于明了,赦免他的罪过,收回他的前将军、光禄勋印绶;而周堪、刘向一律免官,贬为庶人。”
[点评]
投靠外戚集团的郑朋和华龙趁萧望之休假期间上书举报,然后宦官弘恭、石显趁火打劫,告发整个士大夫集团“朋党相称举,数谮诉大臣,毁离亲戚,欲以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诬上不道”,全是大罪,就这些就够死上好多回了。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笑话就此产生,皇帝刘奭竟然不知道“召致廷尉”的意思,还以为是跟廷尉聊聊天,喝喝茶这么简单。刘奭第二天突然没看到自己老师上班,就问身边的人,听说他们在狱中才恍然大悟。就在这关键时刻,史高出来说话了,抓进牢里是你皇帝的意思,虽然说只是个文字游戏,但是你批准了,君无戏言,坐过牢的是不能再做官的。第二回合,士大夫集团完败,外戚集团和宦官获胜。
汉元帝的糊涂,糊涂到不可思议。作为皇上,这一年他已经二十九岁,之前做了二十多年太子,他居然不知道把人交给廷尉就是下狱!史书上这么写,读的人都不敢相信。稀里糊涂把自己的辅政大臣关进监狱里去了,知道是自己钻进了对方政治对手的圈套,然后又能将错就错干脆就把他们扳倒了。他基本上是梦游,走到哪算哪,有人把他往那边牵一下,他就往那边走。面对这种皇上,萧望之、周堪这样的人,当然不是弘恭、石显的对手。因为萧、周操心的是怎么治理国家,弘、石研究的是怎么操纵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