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曾这样评价梁实秋:“你是一个到处发难的人,只要你一开口,下文的热闹是不成问题的。”
而梁实秋的成就,被公认有三,一是与鲁迅的直面论战;二是写作了雅舍小品;三则是耗费了36年时间之久,翻译了文学巨著《莎士比亚全集》。
梁实秋先生,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出生于1903年,他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作为文学评论家,他曾经出版过《浪漫的与古典的》和《文学的纪律》两本文艺批评专著。此外,他还主编了《远东英汉大词典》,1977年在台湾印刷发行。
晚年,他依然笔不停歇,用了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看他的散文精选《美是世间治愈一切的良药》,更是感受到了这个一代文宗的文学态度,生活态度与人生态度。
1、穷不是罪过,但也不是美德
“人生下来就是穷的......赤条条的,一无所有。”
我们常说:谁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可想来,谁的出生又真的带了些什么来呢?诚如梁实秋所言,都是赤条条来,一无所有。
所谓穷,是相比较而言。中国人讲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可能没有最“穷”,只有更“穷”。当你只看到别人的捉襟见肘,债台高筑,今天花着明天的钱,可有些人却看到的是自己的日子远没有“穷”到山穷水尽,穷中自有更穷者。
梁实秋说,穷其实也是有好处的。因为穷,无需粉饰太平,也无需让自己躲在面具的背后,或者是各种人设的背后,简单,自然,直接,更能让人清晰的知道自己是谁。因为穷,越是可以显现出一个人的成就和成长来,像“寒门出贵子”,白手起家,这些人的成功越是显得成功的可贵,以及这个人的了不起。因为穷,则无须承担起与财富相匹配的责任,穷所以清闲,这是自然的道理。还有因为穷,更能融入到更多的穷人中去,没有隔阂。更有甚者,因为穷,自然穷人相惜,我们只看到人在富足之后的勾心斗角,为了各自利益,曾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都有可能争的“头破血流”,可我们却不会看到,有人会去争穷人的残羹冷炙。
那,我们就该穷的坦然,穷的心安理得么?
因为穷,我们遭受到别人的白眼,穷与酸往往一起并存。虽然穷,但也不能穷的那么没有尊严,越是穷,不要让“穷酸”样束缚住了自己,“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即使穷,也要一身浩气,挺起腰板,也要依旧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是的,穷不是一种罪过,但也并不是一种美德,它不值得称颂和炫耀,更不应该成为一个人就此颓废,一蹶不振的理由。
“贫而能逐,穷而能送,何乐而不为?”
其实,说到底,穷的只能是一种生活态度,但若你的生活“自得其乐”,又怎会觉得“穷”呢?
2、骂人的艺术
梁实秋曾是鲁迅笔下的最大论敌,作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他与鲁迅论战整整八年,论战内容涉及文学、教育、人性、阶级性、翻译理念、文艺政策等等各方面,高潮迭起。
说到近代以骂人出名的,我们总会提到“鲁迅先生”,以言论为剑,以笔为刀,一招招不见血的刺向了“敌人”,让他们无“还嘴之力”。
而梁实秋能与他有着八年之久的言语来往,可见,他的“骂人”功力也不可小觑。
当然,梁实秋虽一直与鲁迅先生正面论战,而在鲁迅先生去世后,他却选择了沉默,拒绝说鲁迅一句坏话,连对自己的女儿都绝口不提,也足以见其人品。
梁实秋的女儿有一次问父亲:“你和鲁迅为什么互相看不惯?”梁实秋沉默良久,说:“我跟鲁迅并没有仇恨,只是对问题的看法不同而已。”
所以,只是就事论事的争论对于一个问题的看法,不人生攻击,不上升到对于个人的质疑和谩骂,这也是一种智慧。
梁实秋先生认为,骂人其实也应该具有艺术的,且用了十条来分析该如何骂人,虽说有些戏谑,但却在给人以正面的引导。
“何者该骂,何者不该骂,这个抉择的标准,是极道德的。”
想来,“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还真是一条真理。
有段时间,曾很流行一句话,怎样不带脏字的沾别人便宜?有人说,只需要一句话即可:你站在这里不要动,我去给你买几个橘子。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都是由“骂人”开始,因为言语上的冲突,最后演变成武行,继而吃了官司,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着实不少。
所以,研习骂人的艺术,很有必要。对骂人的来说,有了骂人的战略和技巧。对于挨骂的人来说,了解了骂人者的心理。不挨没有准备的“骂”也算是一种进步吧。
3、美是永远的快乐
梁实秋说:“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他创作散文,以胡适的白话文为样板,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境界。
所谓大繁至简,读梁实秋的文字,平实而又温暖。
他说,他爱喝“啤酒”,可这种啤酒远不是什么名贵的品牌,或者是舶来品,他觉得好的东西,不止物美价廉,更在于是适合自己的,还有就是抛弃了那些扰人的噱头与附加值,只是简单的东西,就简单的喜欢就好。
他说,中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礼记》中说到“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食。”餐桌礼仪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太重视。每种食物,自有其该有的食用的方法,就像西餐里喝汤不允许发出声响,而让一个大快朵颐炸酱面的人,悄无声息,怎么也是对美食的一种不尊重了吧?
所以,“自食其力的人,心里坦荡荡,饥来吃饭,取其充饥,管什么吃相!”
他还说,人应该养成好习惯,最好是自小便养成,闻鸡起舞,正是男儿读书时。吃苦耐劳,珍惜时间,重礼仪,不轻易打扰别人。这些都是好的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临事也才能心平气和,顺理成章。
他还爱一切旧的东西,而之所以“喜旧”,是因为旧的事物的可爱,往往是因为它的内容,能够唤起人的回忆。
梁实秋说:“人生无常,再明媚的春天,偶尔也会有云翳遮住阳光,再平静的湖面,也会有点点涟漪,学会接受百味生活,经历酸甜苦辣才会更韵味悠长,或许生命中因为有了够多的云翳,才能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
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我们所在经历的人生,有着阳光的一面,也就有着阴暗的一面。在阳光中享受生活,在苦难中品味人生,若总能在细小微妙处发现出生活之美,怎能不治愈一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