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的故事

齐帆齐微课

1959—1961年,中国连续发生了全国性的重大旱灾,导致多地粮食减产,进而发生了长达三年的粮食短缺和饥荒。

那个时候人们经历着饥饿之神最残酷的考验,个个都是面黄肌瘦,饱受水肿折磨的病人。

而正在此时,湖南安江的一个农校的中专老师正在经历着感情上的挫折,相恋多年的女友,不堪社会的压力,转嫁他人。

感情上的不如意并没有让他一蹶不振。虽然他很难过,但也慢慢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了工作上。

但突如其来的饥荒,让他备受折磨,在那段是岁月里。他饿的没有办法走路,没有办法聚精会神的去看书,甚至都不能安心入眠。

他身边的人也在这场饥荒中备受煎熬,眼前发生这一切,又让他回想起幼年时经历时的那段缺衣少粮痛苦的岁月。

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深刻的意识到,只有大力发展农业,才能让老百姓真正穿的暖,吃得饱。

他决定要用自己专业知识,大力研发提高产量的方法。

可殊不知,未来还有更多艰难困苦等着他。

1961年7月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前往稻田进行观察和研究,突然间,他发现了一株特殊的水稻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颗水稻穗多粒多,是少见的优质水稻,他想着也许这株水稻明年播种之后可以提高产量。

于是他小心翼翼的收藏了这颗株苗,第二年重新播种,用心的照料这片充满希望的田地,然而,然而结果却让他非常失望,第二代的稻子品相上较上一代都逊色很多,没有一株的品相超过上一代。

面对这片失败的稻田,他默默地蹲在旁边,一根一根地抽着烟,他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现问题才导致这样的结果。

经过上百次的理论推演,他终于找到了原因并找到了提高粮食产量的办法。

他之前发现的稻子是杂交一代,它的特点是产量高,缺点不能让第二代保持高产的基因。

如果通过人工培育杂交稻,这样就能找到解决产量的方法了。

然而理论也需要实践去检验,但实践却更加考验人的耐心和信心。

水稻是自花授粉的植物,也就是不接受外来授粉的天性,这个理论在当时来看被写进经典教材。

他的理论一经推出就备受质疑,很多人都嘲笑他,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越是面对这样的环境,越让他坚定研究出杂交水稻种子的决心。

于是他推出了杂交水稻三系法,首先要找一株没有花粉的雄蕊和正常蕊,一般来说几万株才能找到一株,这样好比大海捞针。

同时这样的水稻不能遗传雄蕊没有花粉的基因,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既能给它授粉也能保留这样的基因。然后这样的水稻与正常水稻结合出来的种子才是杂交水稻,便于大面积的推广。

经过5年的努力后,他在数以万计的稻子里找到了1000颗拥有以上特性的稻子, 他欣喜地把他们播种到地里。想着几个月后他就能得到一些珍贵的资料。

然后命运却再一次与他开了个玩笑,一场大雨过后,秧苗被他人乘机刻意毁掉了,这一次破坏让整个研发结果又推迟了三年。

面对再一次的打击,他并没有倒下,他连续走遍附近的稻田终于找到被丢弃的幸存秧苗,他再一次开始研究和探索。

能受妖魔真铁汉,不受人妒是庸才。

之后在长达十年的奋斗以后,1973年10月,三水稻配套成功了。

在这十年的过程中,以这个中专老师为中心的科研人员走遍了大江南北,遭遇过地震,遭遇过质疑,也面对鲜花和掌声,无论顺境逆境都无法阻止他们攻坚克难的决心。

他们就是以袁隆平为中心的科研团队,因为他们这群人的努力才让我们广袤的华夏大地摆脱了饥饿的恐惧。

虽然袁隆平爷爷在今年5月22日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故事却能一直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不断激励我们寻找真理,克服困难。

齐帆齐微课第4期28天写作营,打卡第9篇,文章字数:1401,总字数:15573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交水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