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自从参加了每周写文的打卡小组,我的确有压力了。这周海忙,那我就把“消费心理学”的作业交过来吧!是我用心整理的哟!
1、交易环境
传统消费者:面对面
数字化消费者:对互联网终端,如手机、电脑、ipad
2、信息环境
传统消费者:
1)商品信息单一,全凭卖家一家之言了解商品。
2)对比条件有限,同一商品只能在当地亲自去逛,才能找到相似产品,且舟车劳顿。
3)可选范围窄,商家、商品都有限。
4)购买条件有限,基本只能在白天商场营业时间购买,且受地域限制。
5)售后体验差,基本没有无理由退换货的可能,且要留好各种凭证才行
数字化消费者
1)商品信息丰富,除了传统维度的质量信息、尺码信息外,还有评价信息;
2)对比条件丰富,有很方便的检索条件,线上可以直接搜索商品名,线下还可以扫条形码对比
3)可选范围宽,商家多,平台多,商品多。
4)不受时间、地域限制
5)售后体验良好,在网上可方便、7天无理由地退换货
3、商品感知
传统消费者
可以直接感知到商品,会比较真实、直观。视、听、触、味、嗅都能充分运用
智能消费者
只能在屏幕前感知产品,会有一定程度的失真。大多数是用视觉感知,并且还存在色差、材质不清晰等问题。
4、广告载体
传统消费者
1)沿街叫卖,最早的宣传售卖方式,可能是小贩自己叫卖,也可能是敲锣打鼓。
2)广播喇叭
3)墙体广告
4)告示牌,立在商铺附近,如黑白板上写商品和价格信息,或电子屏
数字化消费者
1)传统媒体广告,如报纸、杂志、电视等
2)互联网产品内广告位,网站上的广告位、app的开机页、文章底部的宣传位等等
3)新媒体广告,主要是软文广告,一篇生动有趣的文章,到最后才发现原来是篇广告文。主要平台是微信公号、微博、今日头条等
4)社区广告,主要是自己的社会关系带来的宣传,如微商,好友宣传等,包括集赞类、投票类。
5)社群广告,以某一共同目的组织起来的一群线上的人,除了宣传其主要初衷外,还会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推送相应广告。
5、广告效应
传统消费者
1)广撒网式推送,不区分人群,所有都一样的推送。
2)触达效率较低,只有用户路过广告位的时候才能触达
3)转化路径长,从看到广告,到找到商品的售卖点,再到付费会带来一定的流失率。
数字化消费者
1)数字化,主要是应用互联网进行推送。
2)个性化推送,基于大数据做出的分析,不同人群推送不同内容。
3)触达高效,几乎在使用任何互联网产品的时候,都可以有广告触达到位。
4)转化路径短,触达用户后,用户一键点击即可进入到商品页进行购买。
6、决策模式
传统消费者
漏斗型
消费者一开始会想到很多的品牌,之后系统地筛选候选商品数目,备选项开始慢慢减少,最后,消费者才确定了一个选择购买的品牌。
数字化消费者
椭圆型
椭圆模型的决策分别包括考虑、评估、购买以及享受、推介和建立纽带四个阶段。在考虑阶段,消费者不再是杂乱无章地想到很多品牌,面对媒体信息的狂轰乱炸,首先是减少要考虑的产品,在这之中,品牌的知名度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在评估阶段,消费者会从各种渠道上了解相关品牌和竞争品牌的信息,因此,最初排除在外的品牌也有机会再次进入消费者的考虑范围,此外也有可能排除已经入选的品牌;在店内,富有吸引力的包装以及货架上的信息等为为未入初选范围的品牌在购买阶段提供巨大的机会;购买后的体验决定了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每项后续决策的意见,如果消费者和品牌之间建立起足够强大的纽带,消费者会完全跳过考虑和评估这两个阶段,而进入享受—推介—购买的循环。
7、购买行为
传统消费者
购买行为带来的效应时间较短,影响范围小。主要是购买当时的效应,比如排队购买会影响到路过的人,可能产生从众效应。
数字化消费者
购买行为带来的效应时间较长,影响范围大。主要是购买后的效应,消费记录可以长久地保留在网上,还可以评价、晒图,以及商家的回应,这些信息对于其他用户了解商品会产生长久的效应,包括对商品的了解和对商家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