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安逸是农耕文明的深层基因

    尽管舆论有各种各样的杂音,毫不讳言,当代的文化学者里我最喜欢的是余秋雨,不仅因为上学时就读过他的《文化苦旅》,还因为他对人类几大文明做过实地考察研究,并有自己的思考。

      看过余先生关于中华文明和其他各种文明对比的文章与电视节目,非常赞同。中华文明起源于中原地区,也就是汉文明。这是一种内耗型的农耕文明,中原人在很早就学会了种植粮食,养殖畜禽,他们可以祖祖辈辈呆在一个地方,春种秋收,繁衍生息,于是就有了故土情节,就有了家国情怀。有很多国外学者研究说,中华文明之所以历经几千年而唯一幸存下来,家国情怀是最重要的。

      农耕文明以外,还有游牧文明和航海文明,这两种都是掠夺式的。老在一个地方放牧,草就吃光了,变沙漠了,就得另外找草场,如果好的草场被人占了,就要跟人打仗。蒙古,匈奴,突厥都是这一类。可笑的是蒙古人当年占了中原之后,居然想把良田都变成草原。航海文明更是这样,光靠打鱼和运货是满足不了贵族们日益膨胀的欲望的,所以他们还要抢劫,还要不停的寻找新的大陆,掠夺别人的财富,当年的不列颠、荷兰、西班牙就是这一类。航海需要科技支持,这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等学科,所以十九世纪末也就是这几个国家科技实力最强。

    再来说处于这几种文明下的个体。农耕文明的个体就是农民,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家庭和伦理观念,主食是谷米,不嗜杀,善良,有爱心。因为居所固定,农闲时可以读书学习,希望通过科举入仕,然后讲究封妻荫子。所以中国的贵族往前翻三代,都是农民。

    游牧民族就不一样,茹毛饮血,不讲伦理。王昭君就先后嫁给了祖孙三代单于,蔡文姬也是如此,骨子里满是汉文化的才女,却身陷那样的兽类世界,被折磨得生不如死,还好她跟曹操是世交,最后终于被救回来。

    游牧文明和航海文明天生就是进攻与掠夺,崇尚武力,他们没有家,他们不怕死,反正不去战斗就要饿死。女人和孩子只是附属品,或者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所以很难说他们有爱。中国女孩嫁给老外,我就不能理解,他们的基因在那儿呢。

    因为习惯了举案齐眉、儿女绕膝、家和万事兴这种“家文化”,农耕文明下的中原人往往不愿离开故土,更别说去侵略。他们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过自己的田园生活。当外敌入侵,往往措手不及,善良的小绵羊怎么干得过凶狠的虎豹豺狼。所以,每次异族入侵,一开始都是汉人惨败。然后, 终于出现霍去病、岳飞这样的英雄,激发起他们的血性,将他们变成团结的牛群,犄角一致对外就威力无穷,再加上圣人先贤们思考总结出的兵法、计谋等斗争智慧,便所向披靡。最终入侵者要么被赶走,要么被同化。

    到了现代,农耕文明的基因依然未变——怕事、懦弱,和平越久,这种基因越占上风。害怕改变、害怕战斗、追求安逸是很多人的共性。

    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是我认为拍的最好的一部抗战片,不仅是因为真实,而且很多台词直指内心。中日两军对垒,互相消耗得都差不多了,见日军不打了,国军这边也放松警惕,隔江与敌人搞起联欢会,唱歌,扭秧歌……团长龙文章回来痛心疾首地指着自己的士兵骂“命都不要,就要安逸”。然后偷偷向敌方阵地发了一炮,结果招来一阵猛烈的反击。其实人家早就瞄准,随时让你不安逸。

    任何时候都一样,温柔乡都是陷阱,厉兵秣马,枕戈待旦,你才不会死得很难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追求安逸是农耕文明的深层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