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诺奖获得者揭秘贫穷思维

经济学离生活多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很多经济学读物值得一读,它把人放在经济链上的一环,再看很多现象虽然残酷,但很合理。

比如《贫穷的本质》这本书,就是一本非常不错的经济读物。没有专业的经济学名词,是对生活现象的解释,可以改变我们日常的惯性认知。作者是两个诺贝尔经济学家的获得者,用15年的时间,调查了贫困人群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书里提到一个现象特别有意思:很多贫困家庭,虽然一天只能吃一顿饭,但家家都有电视机。当地有很多免费的诊所可以提供医疗和问询,但是他们从来不去,选择昂贵的私人诊所。


《贫穷的本质》

贫穷的本质是什么?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这两点:1、穷人思维;2、教育。

穷人的首要选择显然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儿乏味。发展中国家的穷人会花很多钱来置办婚礼、嫁妆、洗礼等,这很可能是怕丢面子的结果。


两位作者最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些现象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我有个小学弟,刚毕业给自己买了3万块钱的电子产品,为了打游戏,这些产品都是分期付款,他很乐观,以后我可以靠游戏赚钱,这些都能赚回来的。乍一听没毛病,但如果真的有这个赚钱计划,等赚到钱给自己的设备升级,不是更爽?

所以这里对应一个富人思维:延迟满足。无论是时间或是金钱,都不要两块钱、两块钱这样分散出去,虽然现在我们并不富有,但相信逃离“贫困陷阱”的梯子是存在的。

书里有一个s形曲线,就是现在收入和未来不是稳步增长的,是会在某一点引爆,然后指数增长,不要因为一两年没有气色,就放弃坚持。


书里提到的“贫困陷阱”

书里提到的第二个就是教育差异了,很多穷人的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就会导致他们看到的世界很小,对于他们来说,增加收入的方式就是增加劳动时间。这对于改变贫困来说,作用微乎其微。

自我教育、终身教育,是我们可以给自己最好的投资。当然教育不是泡在晚上看各种科普视频,之前做新媒体的时候,看不完的群消息,不断冒出的新词,就怕自己漏掉,但这恰恰造成了我的迷茫,这些信息对我的生活,对大部分人的生活真的有用吗?

后来我离职了,卸载掉大部分娱乐软件,重新从书里面去找知识。我会读一些经典文学,很多情绪无法去和别人述说,书里面能找到部分共鸣。我开始学习经济类的知识,从经济读物,到一些入门书籍,我还是小白里的小白,但慢慢地,我看世界的角度不再一样了。

我开始自觉地延迟满足,互联网上越营销造富神话,我告诉自己越沉下气来,可能几年我都不能感受到明显的变化,但是我想在情绪泛滥的网络时代,提供一个知识视角,虽然可能很浅,但我们都会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贫穷的本质|诺奖获得者揭秘贫穷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