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教育信息化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从1.0时代迈入2.0时代,这是在教育信息化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的新跨越。今天,小编带您用10个关键词一起回顾这一年来我们认真走过的每一步。
教育信息化2.0
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份行动计划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始从1.0向2.0迈进,一时间教育信息化2.0成为业内讨论的焦点。这份行动计划里 一个特别重要的论断是“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这应该是自《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之后,对教育信息化地位和作用的又一个全新定位。
教育信息化2.0与1.0有本质区别。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认为,从1.0时代走向2.0时代绝非仅仅是一个提法上的改变,而是面对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发展理念、建设方式上的一次跃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从1.0向2.0时代转变,即从重点关注量变向重点关注质变转变;从强调应用驱动、融合发展,向注重创新引领、生态变革转变。
新时代赋予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教育信息化2.0勾勒了未来教育信息化的新蓝图,“三全两高一大”成为新的奋斗目标,一条真正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路子已在我们面前展开。
教育网络安全
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对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增强网络安全防护技能等做了明确指示和要求。在教育领域,随着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教育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首次把网络安全工作与教育信息化并列提出,要求进一步提升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能力和防护水平,可见教育网络安全工作何等重要。 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实际上是一张纸的两面,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深入,并呈现出各层各级积极建设、各校各地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之下,只有对两者同等重视才能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人工智能
2016年人工智能AlphaGo战胜李世石,全球刮起人工智能热风;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发展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时至今日人工智能的热度依旧高涨。
2018年教育部在推进教育人工智能方面发力不小,如发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着眼人工智能人才缺口现实,以高校为重要阵地,完善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发布《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着眼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探索人工智能助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助推教师管理优化等创新应用。
虽然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变革还远没有显现出来,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前景和潜力被看好。 至于未来人工智能能否取代教师,有专家预测,也许若干年后,智能助理将成为可能,届时教师行业或许将呈现“人机结合”的普遍景象。
互联网+ 教育公平
自2015年“互联网+”行动计划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互联网+”已经连续四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几年,在教育领域,“互联网+教育”仍是一个热门话题,仍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纵然“互联网+”在整个教育领域没有引起像其他行业那样翻天覆地的巨变,但于局部看,它所引起的点滴变化关系到师生的切身权益,弥足珍贵。 尤其是这几年,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教育公平问题取得明显实效。
2018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宁夏银川“互联网+教育”时指出,“互联网+教育”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走进”名校名师课堂,大大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他强调“互联网+教育”是促进起点公平的有效手段。当前,教育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依旧严峻,而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可以突破物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实现教育公平开辟新路径,让贫困地区的学生受益无穷。
跨学科学习
新时代,在中小学教育改革创新的洪流中,创客教育和STEM教育俨然成为当下最流行的一股潮流。创客教育与STEM教育一脉相承,剥掉华丽的外衣,二者的核心是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力。 不可否认,创客教育和STEM教育是好理念,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好理念变成好课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中跨学科思维是关键。
对于中小学教育而言,分科课程体系带来的知识“割裂化”愈加明显,实现不同学科间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跨学科教与学成为不二选择。跨学科学习理念早已有之,比如本世纪初我国开展的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跨学科教与学的代表。实施跨学科教学需要整体规划项目式学习任务、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具备跨学科知识储备的师资等多重因素。其中,跨学科师资不足成为跨学科教学的一大瓶颈,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线上双师课程,线上线下教师协同开设跨学科课程是一条不错的实施路径。
教育大数据
大数据概念一经提出便引发广泛关注。在教育领域,随着在线教育的发展,海量教育数据不断增长和积累,教育大数据在驱动精准教学、支撑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助力教育精准扶贫等方面潜力无限。
教育大数据发挥其潜力的一个前提和关键是对在线教与学行为数据的全面采集与分析,因为教育数据及其价值不会自然产生。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发展蓝皮书(2016-2017)》介绍,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和学习分析技术两项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教育大数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教育大数据仍面临很大的挑战,比如教师数据素养不够,数据处理能力不足;线下学习过程性数据采集是难点,直接影响学习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教育大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影响教育数据的融通共享以及更大数据价值的发挥等。 大数据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规范在线教育
乘着信息化的东风,近年来在线教育发展如火如荼,但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和法律规范,高速发展的在线教育问题频发,如师资水平良莠不齐、课程质量难以保证、线上预付费纠纷、传播不良内容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在线教育立法规范、加强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释放了关于做好线上教育监管工作的信号。随后,11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落实国务院精神,推动各地加快校外培训机构整改进度,其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在线培训监管问题,并提出“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教育培训机构”,从此填补了在线教育监管体系的空白,对促进在线教育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游戏化学习
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习体验和教学质量?在这个问题的探索路上,游戏化学习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研究热点。美国新媒体联盟历年发布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地平线报告》中,也曾预测未来几年游戏化学习将会得到普及性应用。
一直以来,游戏被看作学习的敌人,是玩物丧志、不学无术的代名词。但是游戏化学习反其道而行之,它倡导把游戏思维和游戏精神融入到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让学习变得更快乐、更主动、更高效。游戏(包括传统游戏和电子游戏)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创造思维能力,这些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众多研究证实,甚至《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也曾发文专门论述游戏的教育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很多学校在实践游戏化学习,并逐渐从课堂游戏化扩展到学校建设、校园管理和课程建设等各方面。
2018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病行列的消息引起轩然大波,在警惕游戏成瘾的危害时,我们应该正视一个现象,在合理使用游戏机制的情况下,游戏力可以化为学习力、创新力。
未来学习空间
信息化时代,MOOC、创客教育、教育大数据、混合式学习、项目探究式学习等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趋向。而放眼当下,一间间一模一样的教室、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桌椅、讲台上高高端坐的老师、讲台下规矩听讲的学生,这种适合大规模化集中化教学的场景已不适应先进教育理念的顺利落地。在这种背景下,打造未来学习空间,成为教育管理者关注的一大热点。
近年来,一批学校打造的高大上且极具未来感的学习空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也有专家指出,学习空间的重构,绝非装修教室、重新布局、优化技术装备那么简单,这些华丽的外在设计背后,对学习与教学活动流程的再造以及全新的教育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未来学习空间如何变,一定要以适应未来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出发点,这点不能本末倒置。
少儿编程教育
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编程教育成为关注的热点,并且呈现编程少儿化、低龄化的趋势。去年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从政策层面推动了编程教育从精英化的小众教学转为大众化的普及教育。
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不会编程就相当于“会读不会写”,未来学习编程就和学英语一样将成为每个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中小学编程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在这之前要明确中小学阶段的编程教育应该学什么? 不同于高等教育阶段的编程教育,少儿编程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将每个人都培养成程序员,少儿编程课程不应只教学生写代码、编程序等具体技能,而应更关注如何让学生理解编程背后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结语
与过去几年教育信息化领域新技术日新月异、新理念层出不穷相比,今年的教育技术圈更像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难得的静谧恰恰代表教育信息化由粗放生长进入深耕细作的阶段。比起用什么教育技术的问题,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更值得深思,更需要时间用心打磨。
在教育信息化的漫漫长路上,每个人都需要点“愚公精神”,笃定目标,脚踏实地,耐得住平凡,经得起坎坷。要相信,这世上没有白走的路,现在迈出的每一步或深或浅的脚步,都将指引我们穿越迷雾走向终点。站在2019年的新起点上,站在教育信息化2.0的新坐标上,让我们扬帆起航,开启教育信息化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