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如何化解倾听者障碍?记住这3个思路,让沟通更高效和谐

                                                                                     度过黑暗趟过迷茫,陪你一起成长

文 | 赵金金

朋友小丽,前段时间特别苦恼。

原来部门刚招聘了一个新员工,工作表现很积极,能力也突出。但问题是,每次一起开会讨论,他总是喜欢打断别人说话,只顾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一吐为快,完全不给别人说话的机会,最后整个讨论就变成,他自顾自慷慨激昂地在阐述并匆忙下结论。

有时候对方还常常会错意,误解领导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导致原本部门要讨论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其他同事对他也表示很无语,但又不知道该如何促使对方改变。

实际上,小丽遇到的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一种职场现象——倾听者障碍。

                                                    什么是倾听者障碍?

                                             在职场中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倾听者障碍是指个体在倾听的过程中,对说话对方的语言、意思及态度等方面存在理解阻碍。

在职场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场景:

开会时经常打断别人说话,急于补充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惯常的表述为:领导,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我认为.....

同事最近压力很大,休息时间过来聊天,结果他一直在说解决办法,最后压根不知道同事表达了什么想法。

在完成分配的任务时,要解读给其他人听,表明领导真正的意思,最后耽误了项目进度。

                                      哪些因素造成了倾听者障碍,阻碍有效倾听?

1、知晓要讨论的问题答案,容易先入为主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开会的时候,如果提前在会议桌子上放置一本讲义,那么大多数参会人就很容易不再认真听讲,同时很想表达自己个人的观点做补充说明。

正是由于应该作为倾听者的人,对其他人讲的东西做出先入为主的判断,从而容易提出自己的观点,打断对方。

2、 急于帮助别人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当我们听到有人来找自己抱怨工作中的问题,第一反应是他来找我寻求帮助的,我们很容易就忽略了一个事实,他需要一个倾听者。

尽管我们想要帮助朋友找到方案解决问题,是有益的想法,但也正是由于倾听者在思考解决方案,使他遗漏了说者表达的真实感受,从而干扰了倾听。此外,在倾听时想要帮助别人,也意味着你已经对说话者做出了某种判断。

3、固定的思维习惯会妨碍我们进行有效倾听

在解释复杂情境时,不同的说话者有不同的风格来组织他们的想法。有些说话者更多地会注意事物之间的不同点,他们被称为分散者。另外一些说话者倾向于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他们被称为集中者。

如果说话者和倾听者处在分散——集中连续系统的两端,不同的思想风格会造成困惑或理解困难,从而容易打断对方提出自己的观点。

另外,由于现代社会都追求高效率,我们总想抓住重要的内容,所以在谈话过程中,如果没有马上看到所谈话题的价值,便不愿继续交谈,甚至是对所谈话题产生防御心理。

此时,如果讲话者令你心情不愉悦,那么你本身的思维习惯还会选择性塞耳不听,易受情绪影响,不能冷静地思考对方所说的话。

4、心理定势主导,使得倾听效果大大降低

人类的全部活动,都是由以往积累的经验和以前作用于大脑的信息所决定的。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大脑处理加工信息是依据已有的思维模式进行的,而正是由于人都有根深蒂固的心理定势和成见,很难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接收说话者的信息,这会大大影响倾听的效果。

                                               3个思路巧妙化解倾听者障碍

卡耐基曾经说过,倾听是最高的恭维。倾听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让他人以同样的感激与热情来回报我们倾听的真诚,从而使沟通得以良好而有序地进行。

了解了以上四个阻碍有效倾听的主要原因,那么怎样做才能化解倾听者障碍,实现有效倾听并成为受欢迎的人呢?

1、有意识地搁置自己的想法,关注他人的感受,专心听对方要说什么

沟通双方其实是一种施与受的过程,想要获得良好的信息交换,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让对方觉得自己有被人听到,在听别人说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原先已经预定好的知道的东西。

搁置自己的想法不是闭口不再提出这个问题,而是等对方表达完自己的想法,然后自己再针对性的提出疑问一起探讨。

在《新全脑思维》一书中提到,考虑他人感受可以充分调动右下脑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优势,用于考虑他人感受的OPV(Other People’s Views)。

一个人的感受来自其价值观,而价值观的形成受环境、阅历、教育、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会因人而异。价值观是思考的一部分,常常影响着人们的判断。在考虑价值观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所涉及的人群,以及不同人群的感受,这个方法就是OPV。

使用OPV思考法要弄清的三个问题:

❶ 我这么做会影响到哪些人?

❷ 被影响的人会有些什么看法?

❸ 如果这么做功过参半,那么赞同的人更多还是反对的人更多?

OPV思考法的应用原则:

❶ 关注他人此时此刻的真实想法,而不是他们应该怎么想。

❷ 我们要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使自己能够感同身受。

比如文章开头小丽的那位新同事,如果透过同事的一些反馈,他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开会过程中,总是想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下一次再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可以用OPV思考法引导自己:

如果我发言打断了会议进程,那么总的开会时间就会增加,其他人发言的时间会减少。

其他同事会觉得我很强势,爱出风头。

主要发言人还没说完,我掌握的信息不全,我的看法也不一定对。但如果不及时说出这个看法后面的推论也没意义。但我现在说,可能多数人不赞同。

况且如果我处在发言人的位置,突然被人打断会很不舒服。

当对方这样想的时候,可能就会选择先记下自己想说的话,等主要发言人讲完,自己再补充为好。

2、破除知识诅咒,倾听整个故事

《黏性》这本书提出了“知识的诅咒”概念: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后,他就无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这件事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耳边听一首歌,比如《生日快乐歌》,一边听一边通过敲桌子,把这首歌表现出来,让你的同伴猜,你会发现,即便是如此简单的歌,同伴也猜不出来。

你会很着急,觉得:这么明显,为什么听不出来?实际上,你跟他之间就是信息不对称的,你听到了歌,而对方听不到,所以你无法想象对方听不到的场景。

所以同样的道理,管理者知道了全部信息,他就无法想象员工不知道这些信息的状态。

那么,既然我们知道了:管理者跟员工之间存在不对称,而且管理者很难意识到这种不对称,导致双方合作沟通存在困难。接下来,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值得信赖的顾问》一书中,大卫和查理列出了一系列倾听客户的良好习惯。其中有一条清单方法说的是,倾听整个故事。

想要达成目的,最好是了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从而得到完整的信息来作为自己的判断依据。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加入深层次的提问,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相结合引导对话,鼓励说话者分享更多他们了解的内容。

3、在倾听的过程中适当记录笔记,总结说话者的内容,让倾听继续进行

实现良好的倾听,首先要确保听进去说者所说的,然后让他知道我们听见了。听完之后没能给出反应,就像一封寄出去却没有得到回应的信,你永远不知道信是否寄到了对方手中。

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适当用自己的话重述对方的立场,是表现“我了解”的最好方法。但在有效的倾听中,总结对方所说的,并不是因为好像就该这么结束似的,而是一种手段,用来邀请他说得更详细,从而让你可以真正了解。边听边记笔记,在你讲演时,或许有一些听众拿着笔记本边听边记,你就会不由得对这些人产生好感。

记笔记不但表示想要留下一份记录,还显示了想将对方所说的话纳其精华的积极态度。

当然任何人都不想把没用的话记下来,也就是说,我们做笔记表示已经认同对方说话的内容,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

好好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对方感受到我们的诚意。通常上司对我们说话时,就是再无聊的话我们也不得不听,此时若能采用记笔记的方式,不但能消除无聊感,还可以给上司留下好印象。

在《图解整理力:快速学会49种整理技能》一书中,有两个小技巧可帮助把倾听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❶ 笔记整理到鸟瞰图里

这是一种类似思维导图的方法,将整个对话看成一个整体,将说话者的发言内容进行分段整理。将不同阶段中的亮点、你不明白的地方、引发你思考的地方都记录下来。这样,事后一看,你就能迅速地回忆出这句话是出现在交谈的什么时刻,从而回忆出当时的想法,用于更深远的思考。

❷ 活用小图标和箭头

有的时候,说话者的语速太快,或是谈话的信息量比较大,用汉字一个一个地记下来时间上根本来不及。这种时候,一些简单的图示和箭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将对方的语义用小图标表示,既高效又一目了然。就如同学生时代做课堂笔记那样,一边听一边记录一边思考。

善于倾听的人是智者,因为他们懂得在倾听中抓住与对方交流的点,然后通过语言说明出来,这样的对话在职场才是有意义的互相沟通,也才能得到真正的价值交流。

厦九九:生活在厦门的厦大人,职场二宝妈,上市公司品牌总监,多平台签约作者,写作教练,已出版《撑过去,你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中如何化解倾听者障碍?记住这3个思路,让沟通更高效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