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是利己还是利他

最近小区里多了几处爱心捐衣箱,时不时的会有一些居民前来捐赠衣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购买衣服的频率越来越高,换季的旧衣服处理就成了人们的一个鸡肋性的问题,无处安置,弃之可惜。于是乎,爱心捐衣箱应运而生,姑且不论这个东东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单单就其本身便是激发人们爱心的很好的方式。古语说,衣食足而知荣辱,爱心体现在行动上便是善举,便是属于慈善的范畴。那么,慈善究竟是利他还是利己呢,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经济学视角来看,慈善就是“如果将时间与产品转移给没有利益关系的人或者组织,那么这种行为就被称为慈善或博爱”。如果进一步追问,经济学分析慈善行为究竟是利己还是利他呢,这个问题还需细细分析。

要弄清慈善的利他还是利己的属性,我们需要先从一般意义上探讨慈善的涵义,慈善的涵义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上拆解分析,从纵向上讲,强调“慈”的基本意义,即长辈对晚辈的爱,从横向上讲,强调“善”的基本意义,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合起来讲,慈善是通过救济或者捐赠对人类或者广泛受众群体增加福利的一种行为。

所以,慈善具有两个特征,一是自愿性,即慈善强调非强制性,二是非针对性,即慈善针对的个体或者组织没有利益关系。在整个慈善行为完成的过程中需要慈善主体、慈善客体与慈善载体三个方面要素共同作用来完成,西方经济学认为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按照这个观点,慈善行为实际上是通过救济或者捐赠行为购买了用于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服务产品。以获得精神产品效益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讲,慈善家也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这里用理性人角度来分析慈善行为,本身并没有否定慈善的道德属性。人们历来有追求“纯粹”善举的道德洁癖,而忽视或者轻视有目的性的善行,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们对道德纯粹性认可,却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道德的层次性与差异性,厚此薄彼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慈善事业的发展。

所以,慈善既可以具有纯粹性的一面,也可以具有功利性的一面,即使慈善行为具有目的性,譬如为了个人的好名声或者企业的好形象,但只要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有利于扶危助困,增进社会总体福利,都是值得鼓励和褒奖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慈善是利己还是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