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明月照我心 ---咏月诗整合阅读

 前言

   语文教材正在由多版本走向大一统。北师大版教材教了有十几年了,即将不再朝夕相处的这一年,忽然教出些许兴味来。北师大版教材以主题编排单元,以比较鉴赏为基本方法。每个单元两篇主讲课文,配以2-4篇比较探究文本和2-3篇拓展阅读文本。这样的编排体系,给阅读教学提供了现成的、丰富的整合资源。每个单元的文本不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存在,他们之间存在着多个纬度的关联。发现这些关联点,整合数篇文章于一节课,让学生在连滚带爬的阅读中活跃思维、掌握方法、感悟精神,这样的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孙绍振先生说的“讲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而招致学生的厌烦。这样的编排体系,也为语文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便利。常常感慨名师读书丰沛,在课堂上巧妙勾连诸多文本素材,课堂因之而增加了厚度;而限于阅读经历的匮乏,胸中缺乏适当的积累,勾连就无从谈起,要想整合文本增厚课堂,是要下大功夫的。北师大版教材丰富的课文资源,让教师的课堂整合和多文本编组更为轻松和灵便。

   举九年级上册为例,第一单元“生活况味”中,我把莫泊桑的《项链》和《珠宝》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围绕“项链”这一共有事物,品评小说中两个女人和两个丈夫,得出“项链是试金石,也是照妖镜”这样的共识,激发学生树立“挑战命运,成为自己的英雄”的价值观;第二单元“人生境界”中,我把杜甫的《登岳阳楼》和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整合在一起,通过多重朗读体会,比较两首诗的视角、景物、作者的视野、所见所思,进而尝试用一个字概括全诗。学生在深读思考、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得出《登岳阳楼》的主题词是“浮”,汹涌澎湃的洞庭水仿佛让天地漂浮其中,而作者何尝不是在国家动乱、亲朋离散的生命大潮中漂浮呢?而《临洞庭湖赠张丞相》的主题词可概括为“蒸”, 弥漫在洞庭湖上空的是蒸腾的水气,也是作者那渴望进取的蒸腾志向。通过比较两首诗抒发的不同情感,学生学会了用恰当的、有侧重的景物描写抒发情怀。

   类似的课例还有很多,对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叩问月亮”的整合阅读教学有如下尝试:

   【整合课文】

 1.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2.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3.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4.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教学设计概述:

 这四首诗歌用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整合前两首诗,第二课时研读后两首诗,并把四首放在一起比较。教学流程安排如下:

(一)多种形式朗诵。读准字音、节奏,读出一点古人的味道。

(二)化身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古诗今译。同桌两人合作,互说互评互为补充修正。展示交流。

(三)品读诗歌,结合具体字词,用下面句式说说你的探究结果:月_____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此问题的意图在于,既让学生从宏观上比较两首诗写月写人的不同,又提醒学生贴近语言去咀嚼品味。

   (四)比较探究:面对同一轮明月,三位诗人的写法和表达情感有何异同?你又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鉴赏评论写月诗歌习作展示】

月亮,心灵之乡

魏澜

吟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大气恢宏;踏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满地忧思;听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千古一叹,我缓步向远方走去。

远处,“诗仙”太白正驾着祥云,手持酒壶,叹着这物是人非的人世,款款前来。伴着一壶浊酒、一轮明月,独自跪立在花草丛中。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留下了一代文人的浪漫情怀;三分啸成了剑气,氤氲了一个民族的豁达飘逸。这“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斟,是怎样的一番寂寞;这“醉后各分散、相期邈云汉”的落寞背影,又是怎样的一种孤傲;这种寂寞和孤傲却被凄凉的月光久久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月,仍是那轮皎洁无尘的月,年复一年,永恒不变;这人,早已历经世事的沧桑,宁静纯洁,超尘脱俗。

月是思念,“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唤醒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月是乡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唤起了征人的思乡之愁;月是家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寄托了诗人无尽的亡国之苦。转下朱阁,逼近绮户,这数不胜数的月的思绪,临照在文人墨客的床前,临照在思乡游子的心间,撒下一地凄冷的清辉,却不知带走了多少千古传唱的诗篇。

走到天幕的尽头,空明的月光笼罩着大地,醉酒的东坡把酒问天,他跌撞着走下琼楼望着玉宇,想到其弟、其妻、其离愁。月的阴晴圆缺让人想到世间的悲欢离合,此时的东坡先生仰天长叹:明月啊,明月!你若有情,便把我的愁绪带尽,带到那未知的远方去啊,但久久听不到回音。空旷的明月终究给了苏轼“此事古难全”的彻悟,于是乎,东坡先生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绝唱。

在忙碌的红尘中,明月给古人带来了思念、离愁、寂寞和孤独,流传着一个又一个的美妙传说,见证着一次又一次的悲欢离合,勾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绪回忆。

我坐在窗前,月儿高傲地升起来了,它挂在夜空中,圆得那么可爱,那么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放射着一道道白光。这皎洁的月光,代表着无私的情怀,更象征着圣洁的情操,它照亮了天空、山川、大地和人们前行的道路,更照亮了我们的心灵,将我们的心灵漂白、沉淀、升华……

那一轮明月

许露凡

  皓月当空,天宇澄澈。那一轮明月酝酿了多少故事又牵动了多少人的心绪?

  那一轮明月是知己。

  漂泊无依,举目无亲的诗人李白集万千思绪于明月。他的哀伤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孤零;他的哀伤是“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凄凉;他的哀伤是那月下独饮的惆怅啊!抬头望月,真正陪伴他的也只有那皎洁的月光揉揉的散在他的肩上,也只有那一轮明月能道出他所有的怅惘。

  那一轮明月是思念。

  最是与相亲近之人远隔万里让人难熬,身在长安的杜甫与他的妻子相隔甚远,于是,当夜幕降临,那一轮明月便成为了传递思念的一种寄托。我想也只有那一轮明月才可以传递如此多情的目光。

那一轮明月是陪伴。

明月在古人心中演绎着不同的角色,却是我心中陪伴成长的存在。小时候眼中的明月是一艘像月牙儿的小船在星空中漂浮,又是一张白白圆圆的大玉盘,哭着闹着要把它摘下来做果盘。长大后,明月是外婆神秘而美好的童话故事。那时我常常想,月宫里是不是真的有玉兔在捣药,月亮上是否有用美玉建造的宫殿,那样的话,嫦娥仙子到底住在哪个房间?每每入睡,这些美丽的想象都会伴着我入眠,在梦中,我也时常飘飘然飞上了月亮,美丽的嫦娥仙子站在洁白闪亮的宫殿向我招手。

现在的明月正在陪我圆梦。它一直默默陪着我走完初三这条泥泞又充满花香的路上,见证着我的进步和努力,每当累了的时候,我就会望一望天幕中的那一轮或圆或缺的明月,想想那段没有结局的童话,浑身又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抬头看一看那轮明月,它一直都在你我身边。

诗中明月

付一景

从古至今,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的人儿,一经皎洁月光的洗礼,总要多愁善感起来。纵观中国文坛上这些壮丽诗篇,不乏写月观月赏月赞月的。我想,即使“共看明月皆如此”,心中的万丈波涛,也不尽相同吧。

月,是李白愁苦、孤独思绪的凝结。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千古一问,又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孤苦凄凉,还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亲怀乡。若不是这诗中的轮轮明月,后人又怎会知道,原来风光无限、豪情万丈的诗仙李太白,也有这样的感伤。

月,是文人或豁达或哀怨或愤慨的体现。常有诗人望着明月酩酊大醉,然后思乡念亲的情感愈加浓厚,又不乏有诗人心系社稷,然而温柔月色一挑弄,就将自己心里的宏伟图景展示出来了。月下,不仅有李白的情思,还有曹孟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奇特想象,以抒发他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有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景象勾画,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有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哲理性思考,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让人也不禁替这对兄弟遗憾亲人难聚,便更觉当下美好;又有杜甫一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生动地借想象中妻子的状态含蓄又深情地表达了对妻儿的思念……

  月,是古今共存的天上月。无意时抬头,看见的是沧桑的一轮淡月。那么远,那么不可触及,在它的笼罩之下,却总觉得在被拥抱。那如一泓庭前积水的月,温柔地注视着我,我想,也在照着你吧。

如此看来,这些文人笔下的不是月了,而是一颗颗永存光芒的心。

望月是月,亦是君。-----后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得明月照我心 ---咏月诗整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