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下技术、企业与个人

前言

如今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在给我们带来美好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制造焦虑、恐慌、失业等副产品。

作为企业和个人,如何在技术变革中尝试看到其变化背后的不变,跟上时代步伐进而获得发展和成长,是大家可能都在考虑的问题。

最近读了何宝宏的《风向》,作者采用了很多类比的方法,对技术的进化与革新、时下关键技术的危与机,数字时代的组织与个人等方面做了很多精辟的论述。这里做些摘录和整理供参考。

技术的进化与革新

技术的进化与革新,如同生物,有其”代”、“年龄”、“DNA”、“食物链”等生物特性。

技术的“代”

生物的“代”重点关注的是同一代人具有的共同特征,以时间为核心,如饮食、信仰和生活方式等。技术的“代”重点关注的是两代之间的明显改变,以“技术特点”为核心。

要成为“一代”技术,要么性价比比前辈技术高至少1个数量级,要么可以做前辈技术办不到的很多事情。如果兼备这两点,就很可能不仅是“新一代”技术了,如果再加上商业模式的改变,那就是颠覆性技术了。

技术的”年龄“

判断技术的年龄,与判断人类年龄的方法类似,一是看内心,二是看外表。所有的技术都会呈现两个看似相反而又相辅相成的发展轨迹:内部组成日益复杂,外部使用日趋简单。

通过技术的内外追求,可反推“技龄”:如果一项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追求易用性,追求美学艺术,追求品牌,那么基本可以判断它已经是成熟技术了。

技术的”DNA“

产品的基因是双螺旋结构的,一条链是技术,另一条链是商业。彼此方向相反,相互缠绕。

当技术向商业妥协时,技术的道德信仰会被商业“扭曲”,即传统技术势力的演进式创新,直到整个技术生态不堪负重,重大分布式技术创新重新崛起;

而当商业向技术妥协时,道德正确的新技术会被重新树立起来,颠覆式创新的技术势力快速崛起,同时商业诱惑的红苹果很快就会出现,让技术新势力开始走向集中。

技术的”食物链“

在生物世界的生态系统中,是有食物链的,每种生物的地位并不平等。同样的,在技术世界的生态中,也是有依存链的,每项技术的地位也不平等。

一般来说,被其他技术“奴役”越多,被其他技术当作“食物”和“资源”的机会越多,貌似位于技术食物链低端的技术,江湖地位反而越高,越是稳定。

位于食物链低端的技术,是那些市场需求更大、通用性更强的技术,这些技术对上层的控制力也越大,话语权也越大。

时下关键技术的危与机

谈论时下的“风口”,离不开AI、区块链、大数据和智能汽车等。其机会中隐藏着危机,危机中蕴含的机会。

AI的悖论

AI成立的基本假设是“智能即计算”,即用计算机实现人的智能是可行的。

“智能即计算”和“计算不是智能”,毫无违和感地并存,只是因为我们固执且不断地修改什么是智能的标准,为了让人类的智能始终高于机器和其他生命。

所谓AI,就是机器还没有实现的那些智能。因此AI永远不可能成功,不可能超越人类的智能!

区块链隐忧

区块链的三大核心技术支柱,去中心化、匿名和防篡改。

但商业的力量更崇尚集中式控制;大数据的发展和用户画像的成熟,让匿名在数学上已经不可能;虽然区块链上的数据是可以防篡改的,但区块链本身是可以修改的。

区块链只是改变了信任的锚点,从机构转向了机器。但这台信任机器本身,也是由人制造的,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而人可能出错,会导致组成的技术可能不靠谱。

大数据霸权与危机

在一个商业社会里,社会分工是基础,商品交换是关键。现在,虽然我们声称大数据是资产,是资源,是石油,是钻石,但大数据还不完全是商品,或是流通不畅,或是黑市交易。

现在的大数据产业还处于初期,虽然正在积累大量数据,但提炼出来的数据品质还不高,度量衡和交易的规则还没有被建立起来,保存的手段也比较原始。

21世纪是数据的世纪,数据霸权和数据危机将并存。

智能汽车的未来

观察汽车的发展,其被迫与马车行驶在相同的道路上,严格地说,是行驶在为马车设计的道路上。

今天关于自动驾驶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当年马车与汽车的问题争论几乎是一样的,只是把马换成了人。

今天的汽车还是“铁疙瘩”,是物理设备,用的是卖硬件搭售软件的商业模式。然而,信息业卖硬件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卖软件的时代也正在过去,现在是“软件即服务”的时代。

数字时代的组织与个人

数字时代,让“巨无霸”企业成为可能,个人却被沦落为数字化身的“新奴隶”。

赢家通吃“巨无霸”

规模效应,指企业在生产规模扩大后,单位产品成本就会下降,企业利润率就会上升;反向规模效应,指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张,企业自身变得臃肿,信息传递变缓甚至失真,成本随规模扩大不降反升。

“极限版”的规模效应,指产品的生产成本从第二个开始都趋于零;网络效应,指某种产品(或服务)对每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该产品的用户数量。

工业经济时代,巨头会因规模效应出现,因反向规模效应而无法实现赢家通吃。但在数字经济时代,巨头也会因规模效应出现,但反向规模效应有可能会被网络效应抵消,巨头也就容易发展成超级巨头。极限版的规模效应与网络效应的叠加,使软件业赢家通吃的现象非常多。

生产关系的“落后”

随着全球工业品产能过剩,以及互联网打通了消费者彼此之间的联系,市场的主动权从生产商转移给了消费者。

世界正在加速变化,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正在从传统的追求效率,转向如何敏捷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创新。

数字经济奔跑的新脚,仍穿着工业经济的“旧鞋”。我们需要为奔跑中的数字经济打造一双合脚的新鞋,时代需要数字社会学的开创者。

教育体系的“革新”

如果把人类碳基的大脑换成硅基的,9年义务教育的内容在1秒内就能全部写入大脑了,整个教育行业就直接消失了。互联网无处不在,大量记忆知识的能力已经不再那么重要。

工业时代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数字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呼唤的是创新型人才,需要系统知识,而不是要求每个员工都像机器一样工作。

知识吃货的”肥胖“

人类曾长期处于信息匮乏中,信息传播困难,“吃入”更多的知识,往往意味着智慧和财富。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

信息革命让知识胖子与智慧分道扬镳,吃下再多知识的胖子,也没有互联网知道得多,因为知识富足后人类需要的是智慧。

遍地都是知识的吃货、知识的胖子,却越来越缺乏独立思考和充满智慧的人。信息冗余的时代,吃多了的知识胖子,也需要减肥了。

数字化身的”奴隶“

在物理世界里,个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已经摆脱了奴隶主、封建主、帝王等控制,受到了法律保护。但数据世界还处于蛮荒年代,数字化身的权力几乎被完全剥夺,是新时代的新奴隶、新附庸。

数据的“奴隶主”(如大型企业等)等在榨取数据化身的商业价值时,不会感觉到一丝丝歉意,反而会感觉是在拯救个人——这为了你好,为了让你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数字化身是新时代的新奴隶。

后记

技术的进化与变革,自有其规律。数字时代下,企业的吞并、重组正在加速;知识吃货的“胖子”,也该减肥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字时代下技术、企业与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