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诉与倾听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个难题,在人生中每个阶段都困扰着人们。在和有交流方面,有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倾诉型。在人面前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讲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别人是否感兴趣,是一点没有感知能力,往往会跟别人聊很久。在自己眼里是畅叙幽情,而别人眼里是夸夸其谈。想想也是好笑,一个人在你面前说很多不感兴趣的话题,且无法脱身。那问题出在哪呢?也许因为这种人可倾诉的朋友太少,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喜好并且达成一致、产生共鸣,这是人的一种基本认同需求,结果就是这样。这种交流方式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倾诉的对象不同,对方的看法也各有迥异。如果对方是你的知己好友,那会增进双方的感情,使得对方更了解你及你的近况。如果对方只是你的普通朋友,那会给人一种低情商的感觉,无益于后续的交往。在此插一句,也就是说,做事的方法有很多种,这本身是没有对错;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人,同一件事情,方法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便是高情商;不做判断分辨,按部就班就算低情商……


第二种,是倾听型。在人面前隐藏自己观点,都在听别人讲,搜集信息反馈对方。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不主动提,当对方说的恰巧很感兴趣才会在观点上有来往。不得不说,在中国这是成熟的表现,很多前辈也在如此教导晚辈。善于倾听的人容易让对方产生好感,获得信任。因为对方感受到了接受和认同。善于倾听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做出更客观的判断。说话的时候大脑很难进行信息处理和思考,而倾听时的大脑可以一边接受信息一边处理,可以搜集足够信息且经过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类似于听课模式,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听的人有思考分析的时间,而这个模式的受益主体就是倾听者。这种模式不是万金油。一个团队里观察者多了,往往会没人提观点,都在试探对方,让人沉闷、缺乏活力。


对于人生中的一两知己,我们可以“肆意”一些。有感于怀时,不妨向对方倾诉,因为即使你说再多,你还是他心中的那个你,或聪慧或蠢萌。反之亦如此。对于半路朋友,我们也许得“矜持”一些,多听多看,让他人挥洒,做一个安静的听客。或许慢慢也会变成知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倾诉与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