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6日 中原焦点团队 中27 庞爱国 第360天分享 本周第3次约练 总约练第306次 咨189、观81、来3、朋4、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总分享第362次
本周第三场 观察员
有了比较熟悉稳定的咨询的关系,相对的一些问话也就能水到渠成了!在尊重、倾听的基础上,具体化是基本功!一听二问二反应,鼓励重复具体化!上午刚听了刘老师的直播课,这场约练里面又仔细感受了一下,具体化还可以相对的挖细一些,可能让来访者更梳理好,重要他人的反馈有时也能相对的促进来访者的力量!
筑基第二十九课 求助者中心疗法(一)复习
求助者中心疗法,其实现在最新的应该叫以人为中心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的四个特点,它说的是四个特点,其实都在说一个事,就是咨询关系,其实都在说咨询关系这个事,是咨询过程的开始,是咨询中的主要事件,是咨询的结束,最根本的是以咨询关系为导向。其实前面应该加上四个字,咨询关系。咨询关系是咨询过程的开始。咨询关系是咨询中的主要事件。咨询关系是咨询的结束。所以求助者中心疗法这四个特点其实就是四个字,咨询关系。现在每个学派其实都非常强调咨询关系,咨询关系建立的五个词,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就是求助者中心疗法非常核心的东西,求助者中心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它所提的最根本的东西。我们给他创设这样的一个咨询关系,其实为了啥?这个我们要清楚,求助者中心疗法是怎么工作的?它主要就是建立这样的一个咨询关系这样的一个氛围,然后做什么呢?然后让求助者在这样的一个咨询关系里边,在这样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里边,让他能通过自我探索朝着自我实现那个方向前进,让他能更多的呈现更多的自己,让他能捋顺,让他自己能捋顺他理想中的自己,他认为的自己跟现实中的自己,他想要的自己跟真实的自己,这中间能更多的捋顺,他探索的越清楚,他整个人越顺。因为很多人我们是不顺的,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在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我们在做着我们并不一定想做的事。我们自己一方面不想做,一方面又要做,我们就很纠结。那你说你要能捋顺的话,虽然这个不是你想做的,但是你非常清楚它的意义,然后你也能心平气和的去做,这也没关系。或者说不是你想做的,你知道你想要啥,然后去做你想要的想做的那也行,最麻烦的就是你既感觉不想做很恶心,但是又不得不做,你整个人的状态就卡在这了,然后我们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所以焦点解决其实走的就是人本的这个路线,它比较偏人本,或者这样说更恰当,它比较偏人本。因为他认为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下,当事人自己就能更好的做自我探索,他自己是有非常充足的力量去自我思考,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他本人有非常向上的动力,他本人也非常想更好,最终他自己也会知道他怎么样能去更好,这就是求助者中心疗法的一些基本的人性观和理念。说到这我们就感觉很多东西都相通的。其实,你要看叙事疗法会发现也是这么写的这些东西,然后焦点解决也是这么写的,很多东西是有相通的地方的,但是侧重点不同而已,侧重点不同。焦点解决其实更强调的就是建构解决之道,虽然我们非常相信他之类的,但是我们更强调的是建构解决之道,目标架构,例外架构,然后去行动,这是焦点解决更看重的。
求助者中心疗法三种主要咨询技术,促进理解、坦诚交流、还有无条件接受。无条件接受,它没有用接纳,有的老师可能也是喜欢用接受,而不喜欢用接纳,不过要用接纳的话,尊重的第一条其实是接纳,所以接受可能范围会更大一些,这三种主要的咨询技术,但这每一种技术都不是一个,严格来说,怎么说呢?你说它这是一个什么标准的技术吗?其实也不算是一个标准的技术它这些里边,包括罗杰斯本人都提出来,不要僵化他提的这些东西,不要把它视为教条,在实际中要灵活去用就好。所以我们在学的时候你也不要把它当成是一种技术的东西。我个人的观点就是,我们还是把它当成比如说理念、思维模式,然后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去修炼自己这些方面,让我们的模式、思维方式得以改变,才可能能用得好。因为它不是说你用几句话那样的一些技术,不是的,所以写着很简单,看着就这几个,但是都相当相当不容易。跟我们最常见的比如说像这里边写的尊重,我们虽然学了好久,但是我们生活中可能依然会忘掉,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必须要在事上磨就在于此,在事上磨,你得结合很多的实际情况,摔很多的跟头。求助者中心疗法三种主要咨询技术,促进理解、坦诚交流、还有无条件接受。无条件接受,它没有用接纳,有的老师可能也是喜欢用接受,而不喜欢用接纳,不过要用接纳的话,尊重的第一条其实是接纳,所以接受可能范围会更大一些,这三种主要的咨询技术,但这每一种技术都不是一个,严格来说,怎么说呢?你说它这是一个什么标准的技术吗?其实也不算是一个标准的技术它这些里边,包括罗杰斯本人都提出来,不要僵化他提的这些东西,不要把它视为教条,在实际中要灵活去用就好。所以我们在学的时候你也不要把它当成是一种技术的东西。我个人的观点就是,我们还是把它当成比如说理念、思维模式,然后在生活中一点一点去修炼自己这些方面,让我们的模式、思维方式得以改变,才可能能用得好。因为它不是说你用几句话那样的一些技术,不是的,所以写着很简单,看着就这几个,但是都相当相当不容易。跟我们最常见的比如说像这里边写的尊重,我们虽然学了好久,但是我们生活中可能依然会忘掉,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必须要在事上磨就在于此,在事上磨,你得结合很多的实际情况,摔很多的跟头。只有当你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时候,你才可能更容易去理解他,进入他的脉络,这都是关键。还有言语交流。我们要去跟他沟通的,你要想理解他,你得去问话。这背后就是你要好奇你要听,你要很想知道他在表达什么?他自己怎么想的?态度在支撑着我们的语言或者言语的交流,要不然我们问的时候,我们就不知道怎么问了,问不下去。还有非言语交流。当你整个人在状态的时候,你的眼神是不一样的,眼神、表情,你下意识的肢体的动作都是不一样的,这些是装不来的,这些都在于我们自身的修炼,越修炼,整个人越稳定,有的老师就感觉来访者有的时候好像在攻击自己怎么办?你永远不要把他的所谓的攻击理解为是攻击就好了。他不是在攻击你,他只是生活中模式的呈现。他不是针对你,这恰恰是他可能需要去改善的地方。他不是在针对你,如果你不把他建构为攻击,那么你就不会有被攻击的反应,这个攻击往往就不会成立。所以当他好像表现出来对你攻击的时候,你没有被攻击的反应,你没有愤怒,你没有勃然大怒,你没有反着去攻击他,你就稳稳的在那儿,你依然能保持淡定,你依然能很理解他,你同时可能还很欣赏他,他就发现怎么会没反应呢?不对呀,生活中的人,我们这样之后,他就会暴跳如雷,这怎么没反应呢?他的模式就被打破了,接下来他就会发生变化。你看你光能接住他,你对此没有太大的反应,就能很好的去帮到他,但前提是你的建构,你怎么解读他这样的一个行为,你怎么解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这个归因变了,建构变了,很多东西就发生变化了。
沉默,在以人为中心疗法里边认为沉默很重要,因为当沉默的时候,对方他能更多的进入到自己的世界,或者沉下去对自己有更多的思考,所以罗杰斯本人也是非常重视沉默,阻碍咨询的因素里边,其中一个就是沉默,沉默也会成为阻碍咨询的因素,当然也不是说一定是阻碍,不同的学派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学派对同样的一个行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学派,在不同的来访者的不同情况下的相同的行为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他沉默了,或者你看他多话,话那么多,这肯定是不好的。他移情了,他对咨询师移情了,他给咨询师表白,我很喜欢你,我感觉你是做男朋友最佳人选。你看咨询师吓怕了,咨询师不敢继续做了,这些其实都是咨询师自己hold 不住了嘛,咨询师本人或者助人者本人永远都是最好的工具,我们这个人才是咨询中最好的工具。我们学的一系列东西,我们学的一系列的理论、技术,同时我们通过被咨询,通过自我反思,通过督导,这一系列都是为了打造你这个人本身,让你这个人能被打造的更稳定更接纳,耐受力更强,然后能更好的去欣赏,能达到无条件积极关注等等,都是为了实现这些状态,否则的话人家说两句话,你就受不了了,然后这个咨询也就断掉了,其实那个时候是他改变的关键点,但是不是每一个咨询师都能耐受得了的,这都是在成长。促进理解,其实就是促进更好的去理解到他,理解到他一系列东西。坦诚交流,坦诚非常重要,但是能做到坦诚也相当不容易。首先,咨询师本人能做到坦诚都相当不容易,更别说来访者。我们自己是否能做到一个非常坦诚的一个角色或者一个状态呢?就像我们一直在前面强调的纯粹、真诚,真诚到极致,纯粹到透明。你真的能如此吗?因为我们好多人在生活中说两面话习惯了,我们说的东西跟我们内心里边东西其实并不一致,我们很多人都这样的,尤其是在有的工作那个环境下,我们说的很多东西跟我们内心里边完全不同,我们夸人夸的一套一套的,但你内心里边并不一定是那样的,我们给别人说的言不由衷的话,我们已经习惯了,但不是说一定要我们改,因为这样的模式在那个场合下可能是非常有好处的,能让你更好的去把工作完成,或者说能更好的保护自己,他不是说一定不好,但是你要作为咨询师角色的话,或者你要跟自家孩子交流的话,跟爱人交流的话还是坦诚交流可能是更好的,这都需要觉察。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没意识的,我们自己有时候都没意识。五个坦诚交流的观点,不固定角色,就是咨询师你不要把你固定在一个咨询师的角色里面,然后你才能更真诚更坦诚,你该有反应的时候,你可有反应的,你感受到来访者对你不满,你可以去表达,并非说你完全感受到的东西你就不表达,因为你是咨询师角色,比如说你有的时候其实对来访者也有一些,来访者迟到,你并不希望他迟到,然后他跟你说,哎呀,不好意思,迟到了。他迟到好多次,然后你心里边其实有点不希望他迟到,但是你仍然说没有关系,这其实有种不坦诚,那你说一定要说吗,这个也不一定,你看情况,只要你自己内外是一致的,你就比较平和,那就没有关系,你想说就说,平和的去说,如果你感觉你说出来会不平和,那也可以不说,都可以,反正就是不要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咨询师的角色里边。如果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咨询师的角色里边,我们这个人会给对方的感觉就是不真诚不真实,所以你看我们焦点解决里边提的一个词跟这个其实很相通的,就是我们提到的一个词叫自然同理,各位老师有印象吗?自然同理。因为同理我们学过了,同理就是共情,共情的几个名字,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有印象,共情又叫投情,共情要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这几个名字,所以同理就是共情的意思。自然同理就是自然的表达。
太以咨询师的角色呈现了,那么就会有距离感,所以你是可以有更自然的反应的,而不固定在角色里边,其实也就有这些的意思,这样的话会更有利于建立咨询关系,包括会交流的更顺畅。这是不固定角色这一块。还有自发性,自发,发自内心,这也是很重要的。还有无防御反应,无防御反应前提是你自己是捋顺了吗?你自己的很多卡点,更多的有意识的去消除了吗?不然的话你就会有很多的防御。当你有防御的时候,对方也会有防御,这都在修自己。还有一致性,我们自己内外一致。我们自己是内外一致的。但好多时候我们自己并不一定是一致,我们自己可能都没有这个意识,但内外一致也并非说让我们有啥不满都直接说出来。也不是的。内外一致,也并非就像我们前面讲的,真诚并不代表实话实说一样的道理,一致归一致。但并非让你那些在这个场合下不该说的话,也并非说就一定要说出来。对,更多是不纠结,您自己是一致的,不纠结,这也是以人为中心疗法所最强调的部分。你整个人能活得更通透,你更清楚你自己想要啥,你在做的事情也更多是你自己想做的,而不是说别人的价值理念强加给你的,就是我们后边要提到的价值条件化,我们很多人的生活,活着都是价值条件化的。我们找工作可能更多时候都想的是这个工作能比那个工作多多少钱。当然钱很重要,这是一定的,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生活。但是我们可能去更多的想到,我想要的是什么?是不是跟我的希望是契合的,跟我喜欢的是契合的。我们这一块可能想的并不是太多,可能也想了,后来被现实,没办法,得先活下来。所以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两件,从早八点到晚六点做你喜欢做的工作,从晚六点到早八点,和你喜欢的人一起生活,这可能就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但是很难的,因为我们很多时候内外不一致,为了活下来没有办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好多人可能又开始,比如到了四十来岁的时候,很多人到了人生四十来岁五十来岁的时候,又重新出现人生第二春,人生第二个春天,有点像叛逆期一样,突然之间就开始去思考,发展心理学里面有讲到,到人生这个阶段的时候,人到中年突然又开始思考,我活的是个啥,我为了啥,我想要啥,我以前追求的是不是有价值,这个时候好多人事业也稳定了,家庭也稳定了,又开始重新去思考,这是一个好现象,我们可能有这些思考之后,如果条件还允许的情况下,我们会活得更明白,要不然到老年的时候,到六十六十五岁以后,有的认为六十岁以后六十五岁以后到了那个成年晚期了,就是老年了。那个时候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我这辈子活得过得值不值等等,有的到那时候也行,也不晚,反正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我们思考了条件也合适,然后去做就好了,其实人本主义强调的也不光是自我实现。他其实也强调有责任,我们还是要先满足责任,然后才是你的自我实现。还有一致性,还有自我的交流。我们自己自我的这一块,接着,无条件接受,这也都是态度方面的,首先你要接受,还有你要尊重,还要关心,关心就是关心对方,关注人本身。还有珍视,珍视这个词出现不多,但珍惜可能在有的学派里边出现的比较多一些。珍惜他所说的每一句话,用心聆听他的每一个故事等等。这几个方面,这都是求助者中心疗法所提出来的。
关注,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关注,你是否真的在关注,对方是有感觉的,这个可不是装出来的,你的内心是更重要的。你的内心真的是如此,他自然而然会散发出相关的气场,并非如此,对方他也会有感觉中间怪怪的。所以你内心里边到底是不是如此,我们要去问自己,我们真的是这样吗?你的面部表情,具体姿势,一点点细节,其实对方都是能感觉到的。还有身体的距离,有时候会下意识的可能近一些,但也不能太近,到底多远?我们前面学过一米左右,但是其实实际情况你不用考虑到底是不是一米,不用考虑这,因为你们会自然而然的有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你们俩都舒服的距离,会自然而然的形成,尤其是咱们做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对吧?文化都一样,所以不像有的国家的人可能喜欢更近一些说话。有的国家的人文化下喜欢更远一些。那就是一个往前走,一个往后退,咱们这文化下基本都差不多的,所以可能很快就能调整好一个我们相互都比较舒服的一个距离。还有声音,你的音调也很重要,全身心的投入,在关注的听的时候,你的声音是不一样的,说话靠心不靠嘴,我们心理学也是非常重视你自己内心的真实的那个状态的修炼,而非说你用什么技术,所以最终又回来了,修自己。
言语,非言语,姿势,身体活动的位置,面部表情,微笑,皱眉,动作的频率、目光接触等等,目光接触这一块,这都有讲究的。你可不是说目光接触,好,我要非常用心的死命的盯着他。那不行,人家会不舒服的。目光接触的时候是有讲究的。你看着他几秒钟之后,你可能目光要抽离出来一下,你不能一直盯着人家。你虽然要专注,要用心的去看到他,但是你不能一直盯着,你偶尔要瞟回来一下,然后再过去,不然对方感觉到被压迫感。他啥时候抬起来头,你都一直在盯着他,啥时候抬起来头,都一直在盯着他。他说的时候他看着你,你也是在盯着他,那种感觉是不太好的,所以中间要给他略微喘息的那个时间,并且看的时候你也不能乱看,小三角的看,眼睛、嘴巴,这叫小三角。尤其是面对异性,反正你在实际中做的时候,你就有感觉了。还有你的手脚,有的人喜欢什么抖腿,翘着二郎腿,这其实都不一定太合适。但如果你翘二郎腿的时候,你是比较小心翼翼的翘也没有关系,就是怕你那个态度呈现出来的就是比较嚣张的翘着二郎腿在那躺着晃晃晃,那可能就不太合适了。坦诚交流的技术。不固定角色,意味着他在咨询中的表现,如同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一样坦率。前提是你是个坦率的人,有的人可能天生就不是太坦率,这都要修炼的。要想做专业这一块,要想在生活中跟自家孩子爱人交流更顺畅,这都要修炼的。因为有的可能工作的关系,他就会带到生活中去。工作中可能就不能那么坦率。有的工作话要说的非常的圆满才行。那在生活中,这样是不行的。这样的话他就会有距离感,很多的交流就不顺畅。还有自发性。一个自发的人会很自由的表达和交流,自发的咨询师的表现是很自由,反正就是你自己的一个状态比较放松的。有的咨询师可能就不放松,练多了就好了,练多了做多了也就好了。无防御反应,都在修自己,当你自己有卡点的时候,你会有防御的反应。因为啥?你不安全,有的时候有的人他可能就会让你下意识的有防御反应。比如说你看着他比较凶狠,再比如说他是一个在社会上职位比较高的人,他散发出的气场等等,而你自己的稳定度不够的话,你会下意识的去抵挡,然后你们就构成了这种防御,防御性反应就出来了。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你自己修好的时候,你对他散发出来这些东西你是没有反应的。然后他也就构不成对你的那种压迫压力之类的东西。因为你修的好了,就他那个风一直在往你这吹,但是你没有反应,你没有接收,你不认为那是风在吹你,好多时候你就没有太大的反应,这都在自己修的足够的程度时候才o k。否则的话你会认为他这些都会给你带来压力,你会有感觉的。然后你整个人就稳不住了。当你稳不住的时候,你该沉默的时候就没法沉默了。你该提问的时候可能又不知道咋提问了,你整个人就慌了就乱了。当然也可能是见多了就好了。否则的话你刚做咨询,比如说接触了一个职位非常高的人,你平时生活中完全没有接触过,你可能下意识你整个人就不对劲儿,但是慢慢见多了就好了,你就把自己的位置摆对就好了。我们很多时候可能自己位置不对的时候,我们就会有一系列的不稳就出来了。你是什么位置?你的初心是什么?你要摆好,还有无欲则刚,我们很多不稳,往往是因为我们有欲求,无欲则刚,无欲才能更好的无为。无欲加道长。当我们无欲,你就能刚了嘛,你就能比较坦然了嘛,不管他什么人,你是一种无欲的状态,他就不能怎么招你,他招不到你,你看也是我们自己的事,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内心里边会有一系列的思考,其实都是自己这块没有足够的捋顺。
一致性,我们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信的东西与实际表现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我们说的很多时候就是我们所想的,这都在修炼,都不容易。还有自我的交流,能袒露自我。 这个有时候也不容易。无条件积极关注的这些技术,对求助者的问题和情感表示关注。就是我们一直在强调的把人放到第一位,真正的相信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想好,相信每一个人能好,全身心的去理解这个人。这就是无条件关注或者无条件积极关注。但是有很多时候不容易,我们很难始终保持把人放到第一位。尤其在我们急的时候,我们心中满脑子都是那个事,满脑子都是怎么样能让他做成那个事,他没有做成,我们就会很焦虑。然后我们就会忘掉要更多的把他放到第一位这件事情,对他的情感,对他的所思所想,我们就关注不到了。然后对方就感觉到你不能很好的跟他在一起,你不能很好的去理解到他,你反而在责备他,这让他有更多的压力和不满。然后你们的谈话也就比较容易谈崩,他感觉到你可能不是那么相信他,你不是那么重视他,你没有那么把他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然后就聊不下去了。所以我们真的更多的把对方放到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了吗?或者真的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了吗?无条件的关注跟无条件积极关注还不一样。无条件的关注只是关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关注他的积极面,也就是说时刻都在进行我们焦点解决里边所说的重新建构,去看到他不一样的点,看到他的那些面向,时刻都在注意这些,这都在修自己。所以整个求助者中心疗法的这些东西都在修自己,当自己修好了就能给他提供那样的一个氛围,安全放松的氛围。当事人自己就能做很多的思考,我们只是陪着他去弄清楚他很多东西就好了。并非说我们一定要去做什么用什么很强的技术之类的。咨询过程的几个阶段,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几个阶段,最开始是比较僵化的疏远的。它这几个阶段其实也是很多咨询里边一个状态的呈现。很多咨询包括在家里边也是如此,在家里边跟孩子的关系其实差不多也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的阶段,不愿寻求治疗和帮助。这个时候他不认为他自己可能有什么问题,一开始压根不认为自己有啥状况,感觉自己也挺好的,也不需要别人怎么去帮他,完全的无所谓的态度。但是慢慢的可能更信任了,也开始能对自己有一些思考了,这时候他就有感觉了,内在僵硬的自我开始松动。这个咨询过程的七个阶段相当于我们学习的七个阶段,也相当于生活中跟孩子关系的阶段,其实都差不多的,这些都相通的,我们都可以从广义上去看。但是慢慢的比如通过学习,我们内心就开始触动了,我们只有触动之后就开始有反思了,这就是变化,或者我们有时候学着学着以前不学的时候也没发现那么多的问题,也没有难受,怎么现在反而时不时的还有些难受了呢?那是因为你有知觉了,就像我们有的时候在调理身体也是,以前没调理的时候也不感觉这疼那疼,怎么调理完之后反而感觉身体上这疼那疼了呢?这是好事,说明你有知觉了。一开始问题太严重的时候,你是没有知觉的。当慢慢的开始有感觉了,就是你不是那么完全的僵硬了,你开始有知觉了,这就是进步。你不要视为怎么是不是更严重了,不是更严重了,而是有知觉了,有知觉是好事,就是有痛觉了。比如身体方面有痛觉了,不是完全僵硬,因为它得软下来之后才会有进一步的变化。你看这第二阶段就是开始能触及他个人感觉了。
到第三个阶段能够流畅自由表达客观自我的阶段,但是没有感情投入,所以他说的好像在说别人家的事,这个阶段他也开始去说了,但是他说的好像在说别人家的事,其实还是他自己没有更多的真正的进来。但是还好他已经开始能去表达很多的东西了,这也是好事,在一步步走。
再往下阶段,他就开始他自己有更真实的感受就能出来了,再往下走就能对自己有更多的认识。再往下走他自己更真实的那些感受跟现实的东西,他就开始逐渐的协调。你看从最开始完全的没有意识,到后来好像有点意识,但是其实也没有说出来他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到慢慢的开始意识到自己内心的一些东西好像确实需要改变了,然后再到慢慢的内心东西跟现实东西能连到一起,能有相连,能逐渐的协调。然后再到后来能进一步协调,然后更多的协调,这都一步一步这样的变化。算抱怨阶段吗?怎么说呢?他们好像也不是太像,因为我们抱怨性的阶段指的就是他认为自己有状况,但是都是别人的错。所以你说他算不算抱怨阶段,好像也不是太算,你别把他硬扯到一起就好。不同的学派还是有区别的。其实,你看在家里边也是如此,最开始他完全就不想搭理你,到后来能聊,但是不能聊他的东西,他能跟你聊别的,对吧?扯同学呀,扯班里边的八卦呀,扯他的游戏小说,再到后来他能开始跟你聊一聊他的内心有时候也挺难受的,他也挺不舒服的,开始敞开。再到后来开始能跟你聊一聊,跟他的现实怎么去相连,怎么能做点啥之类的,然后逐步的达到他的内心跟现实的协调。因为求助者中心疗法最希望达到的就是他自己所想的所感受的跟现实最终能达到更协调。因为协调了,其实也就没有太多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