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不开的门就不要再敲,再敲就真的不礼貌了

敲不开的门就不要再敲,再敲就真的不礼貌了

                     ----阿拉丁956

 

稻盛和夫说过这样一段话:“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答非所问就是回答,敬而远之就是不喜欢。沉默不语就是拒绝,闪烁不定就是撒谎,冷战就是不怕失去。有些事情,真的没必要追问。回头看看,所有的细节,都是答案。”


比对日前工作上碰到的一件小事,似乎有一点点应念,尤其是“有些事情,真的没必要追问。回头看看,所有的细节,都是答案”


近日,在整理一份备忘录,所谓备忘录,你懂的!由于涉及到的前期许多信息掌握太少,甚至可怜兮兮的一小块碎片而已。但由于工作落到了头上,无奈,总不能说“我不了解情况”就交作业吧。既不妥,也不是职场人的风格。


于是,开始查阅资料了解情况。不查阅不知道,一查发现“查阅与不查阅”区别不大——基本没有什么资料,有的都是口耳相传。规范性肯定不足了,还附加了一点点的神秘感——于是,有同事好奇心被激发了。


也许是职业的习惯,同事善于刨根问底,越是觉得蹊跷之事越是勇往直前。可就是这么一种打破砂锅的思维,这次却撞到了软垫子上——软绵绵的,毫无作用。对方不是支支吾吾,就是模棱两可,好像这样,好像那样,反正就是“不确定”。


可越是“不确定”,同事越是劲头十足。折腾了许久,身心疲惫是小事,可事情依然是云里雾里,看不清想不明。如何是好?作业如何着手?从何处着手?


团队的作用,这个时候得以发挥一点点了。对方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了,如果继续深刨,估计也不会有任何结果。别人不想告诉你的,你掘地三尺也没有任何作用。何必自讨没趣?


既然要备忘,但备忘的内容又不详,如何备忘?答案真的就在细节里。通知对方起草备忘录底稿,能够载明清晰的可以让你知晓的内容一定在底稿里体现,其它该神秘的还得保留神秘感,不可能一股脑门全抛。


如此,不就破题了吗?


也许有友友认为应该不依不饶、不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不收兵。但,因为是件小的事件,不涉及到所谓的底线思维,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吧。按此思路完成作业提交之后的效果证明“还是有成效的。”


通过这一小事,得到什么启发呢?


一是在我们迫切需要对方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之时,却忽略了过程中一个个曾经的回避。做人应该理性一些,如果追问一次对方没有回答你,就不要再问了。


二是在你鼓起勇气追问的时候,你的内心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你不甘心去接受或去面对这样的结果,希望通过追问再给自己赢得最后一个机会。


既如此,让曾经的一切都过去吧!敲不开的门就不要再敲,再敲就真的不礼貌了。

 

 

2022年9月8日星期四

你可能感兴趣的:(敲不开的门就不要再敲,再敲就真的不礼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