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惨,也比不过杜甫(上)


本文很沉重,而且越写越沉重。为了不至于太压抑,我还是选择以比较欢快的背景、欢快的语言开始这篇文章。文章很长,花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整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公元770年冬,茫茫无际的江面上,阴云密布。寒风萧萧,吹得江水不停地翻涌,如愁绪满堆。湘江岸旁,有一叶孤舟停泊,船内传来凄惨的哭声。巡声靠近,一位苍苍白发的老者,双目紧闭地躺在船中,身上盖着单薄破旧的被褥,妻儿扶旁抽泣。我们伟大的诗人杜甫,病逝于湘江船上,享年59岁。他才华横溢,又忠正善良。奈何仓天不怜,一生凄惨。

一、两次科举未及第

时间回到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开元盛世缓缓拉开帷幕。这年春天,杜甫降生了。杜甫,是个标准的官二代,书香门第。祖父杜审言,那是初唐时的“文章四友”之一,文采翩翩,名声在外;父亲杜闲,也是兖(yǎn)州的父母官。

杜甫从小就很有天赋。骆宾王七岁咏鹅,杜甫七岁就咏凤凰。鹅与凤凰,高下立判。“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牛逼!!736年,24岁的杜甫参加人生的第一场科举考试。此时的杜甫,雄姿英发,既不去写诗赚取名声,也不去写诗讨好官员,总之我们的诗人信心十足的认为这些都是浮云,凭着自己的个人才华足以碾压一切考生。考试结果公布后,杜甫内心有一万匹草泥马在奔腾,从没想过自己会榜上无名啊(风萧萧兮易水寒)。榜单看的杜甫是越来越凉。因为他发现,他那一届京兆的举子都通过了考试,只有他一个人失败了,“独辞京尹堂”,这更是始料未及啊。唉,这也算是榜上有名了吧,京兆举子之名落孙山榜榜首。

747年,35岁的杜甫,复读十一年,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这次为了一举高中,他做足了准备。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时任宰相李林甫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害怕杜甫这样有才能的人来到皇帝身边抢了自己的饭碗,就骗唐玄宗说,当今天下,您这样的明君已经把所有有才能的人都录用了,朝堂之外再无有才之人。就这。。。傻子都知道十假无真,可偏偏皇帝傻老儿信了,还很高兴自己的选才用贤之能,怎么有种被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味道。“明君治下,野无遗贤”这么个荒唐的借口,将包括杜甫在内的所有参试的人排斥在了高墙之外。这。。。猜中了开头,完全没猜中结局啊。。。。杜甫后来回忆说:“破胆遭前政,阴谋独秉钧;微生沾忌刻,万事益酸辛”。

二、家道中落

虽然两次都没考上,心情很不爽,但是这不能否定人家有个好爹啊,可以到处游山玩水,裘马清狂。

杜甫大概十九岁的时候,东南沿岸开始了人生了第一次远游。江南三月,莺歌燕舞,草长莺飞。到过人间天堂的苏州、杭州,也赏玩了李白“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笔下的吴越胜地。总之,这次游历杜甫很开心。直到晚年还念念不忘江宁的一位僧人基友。两人同船共渡,饮酒下棋作诗,好不快哉。

杜甫第一次高考失败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北方-战国时期的齐、赵两地远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杜甫纵横山林,身轻如燕,射鸟猎兽,一副江湖大虾风范。登上泰山后,说自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在齐赵两地玩的正尽兴的时候,杜甫接到了父亲病逝的噩耗,两年后,视如己出的姑姑也离世。突如其来的变故,深重地打击了杜甫,特别是杜甫的生活,日渐困难。杜甫父亲在世的时候,家里富裕到什么程度呢?杜闲一个人赚的顶十几个普通家庭的收入,可以养四五个十口之家。所以杜甫可以无忧无虑的出去游玩,过着富二代的生活。现在家里的脊梁柱倒了,杜甫这个做大哥的要扛起家里的重担了。由于他年轻时只顾着玩了,没学啥谋生的本领,唯一的特长就是写诗。所以,杜甫到洛阳找了份教书、当别人枪手工作。我们才华横溢的诗人,为了生活,不得不低下了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结构嘛)。他已经深切意识到,除非在京城求取了一官半职,否则很难依靠这种方式维持生计。最终,杜甫于745年晚秋回到长安。杜甫人生的重大转折,从此开始。

三、仕路漫漫如长夜

杜甫重回长安,一心只想要谋求个官位,一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二来让自己过得富足,不需为生计奔波,杜甫流落于京都,等待着自己的机会。终于在751年正月,杜甫等来了一个机会。古代的皇帝,都有祭天的习惯,要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富民安;要么祈求自己长命百岁,总之肯定有啥目的性。杜甫呢,得到内部消息,知道这皇帝老儿祭天差不多是祈求自己活得久点,恰当好处的写了三篇礼赋献给陛下,大肆赞扬唐玄宗的这个举动。皇帝看过文章后,发现杜甫才华惊为天人,立即召集群臣为杜甫加试,一群进士们围着杜甫看他奋笔疾书(怎么感觉像是一群人看猴表演呢)。杜甫在长安最辉煌的时刻莫过于此了吧。

可叹杜甫生不逢时,碰上了李林甫这个大恶棍当权。他嫉贤妒能,排除异己。张九龄、贺知章、李邕、房琯等一大批有才之人被贬黜甚至被暗杀。基本上板上钉钉的事,又被李林甫破坏了(第一次是野无遗贤的借口)。可是杜甫越挫越勇,毫不放弃,找准时机就给皇帝这个傻老儿写文章。最后,可能实在是没啥办法,怕杜甫又写了个啥文章,整出个幺蛾子来,就像打发叫花子似的,给了个芝麻小官-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是个干啥的呢?咋看名字还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太子的仓库管理员,负责看守太子出巡时需要用到的兵器铠甲仪仗啥的。

可能很多人听到这里会觉得好气又好笑,但是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伟大的诗人杜甫等了整整十年,换来一个无足轻重的职位,感觉青春都喂了狗。

少壮十年有几何,建功立业正当时。天不怜我野老兮,徒留一生空叹息。这是杜甫失去的黄金十年。

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先后掌权,朝廷官员腐败不堪,直接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自此盛转衰。755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仓惶西逃,马嵬坡下赐死杨玉环。太子李亨即位,是为唐肃宗。杜甫瞅准机会,跋山涉水,投奔新帝,为自己逝去的青春再拼一次。“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杜甫见到肃宗的时候,两只袖子破破烂烂,露出了肘子;穿的一双麻鞋破的连脚指头都出来了。肃宗大为感动,当即任命杜甫为左拾遗,专门给自己提意见。杜甫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梦想,正为自己能一展抱负,“致君尧舜上”时,好基友房琯却因事被罢免了。杜甫不能见死不救啊,且不说房琯是自己的好朋友,就算是被罢免的理由,也小的可怜,只是一个乐师贪了点钱而已。本着强烈职业责任感,他自觉有义务向皇帝提出谏言,一国之相不能因为一点小指控就被免职。唉,我们耿直的杜甫不明所以,不知皇帝对房琯的成见已深,渐渐地被肃宗疏远了。没过多久,他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管理学校、庙宇、考试、典礼乃至办公设备、记录官员绩效考核结果、服务年限、请假缺席等等,妥妥的一个办公室主任兼内勤。杜甫心里是如何想的我不知道,但是他的左拾遗只当了一年多的时间却是毫无疑问的,屁股都还没坐热。有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怜的杜甫,朝为秘书郎,暮入江湖堂。他怀着满腔的不甘与无奈,过没多久就辞职了,结束了自己的仕宦生涯了。到底杜甫还是没能扶大厦于将倾,随风飘零了。

统计一下他当官的时间。管理了几个月的兵甲器仗,在肃宗身边做了一年的左拾遗,再加上不到一年的华州司功,他一生实际的政治生活,断断续续的一共不过两年半。而这,却是我们伟大的诗人用困守长安的十年、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的四年,共计十四年换来的,最黄金的十四年。就好像是一场梦,有过短暂的希望,但更多的时候是无尽的绝望。梦醒了,就不该继续沉溺其中,而是尽快回到现实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再惨,也比不过杜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