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彰显关爱,让温暖洒向每个角落

      当前,国家的脱贫攻坚正举全国之力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脱贫攻坚将取得全面胜利,我国也将全面正式进入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将实现。但回眼望去,在我们身边的一个庞大的群体似乎被人遗忘,那就是城市里面的底层民众,他们默默地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着城市的建设,为人们送上方便、带来温馨,可他们的生活却异常的艰辛和贫苦,却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因为没有文化、没有技能,只能靠自己的体力挣得生活费,当建筑工人、当保安、当搬运工、做清洁工、送外卖⋯⋯这些职业收入都不高,待遇非常差,但他们还得生活,也要养家庭、养老人、养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身体可以的,从事这些职业没有问题,只要能够参与也能维持生活,但身体不好的、没条件的民众连这些工作都很难参与到。

      一个社会,总有贫富差距的存在,阶层分化在所难免,但社会也要给底层民众一些温暖。回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的繁华都市有一种现象,就是“地摊经济”特别活跃,只要繁华的街道旁、天桥上都会有林林总总的各式地摊在摆卖,这些“地摊经济”突显了城市的繁华,展现了城市的活力,也很好的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同时方便了群众生活。因为地摊货确实便宜,保证了城市底层民众的生活,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记得当时,就算是有一定地位的富人群体,他们也要经常的逛逛跳蚤市场、逛逛地摊,去寻找他们生活中所需的部分小件商品,可见,“地摊经济”极大的方便了百姓生活。

      “地摊经济”因为城市管理的需要被取缔,表面上看城市环境好了、城市整洁了,但它扼杀的是一种展现活力的经济形式,断掉的是一部分人的就业形式,伤害的是底层民众的心,无形的在“富人”和“穷人”之间筑起了藩篱墙,阶层分化愈加明显。没有了“地摊经济”,一部分人失去了就业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底层民众的生活成本,使他们的生活更加的艰辛。社会发展需要多种经济形式的存在,尽量创造更多的适合底层民众就业的经济形式,让他们真正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来,凭借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实现脱贫,走向富裕。

      当年的灯光夜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地摊经济”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如今夜市没有了,地摊也没了,但底层民众并没有消失,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敞开怀抱,热情相拥,主动送上我们的关爱和温暖,让社会大家庭所有成员一起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携手奋斗。

你可能感兴趣的:(脱贫攻坚彰显关爱,让温暖洒向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