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谈芬兰最年轻的美女总理

芬兰产生了全球最年轻的美女总理,同时,她还是未婚妈妈,出生在离婚家庭,母亲是蕾丝,这些丝毫不影响她成为最年轻的美女总理。

1

我多么向往北欧的这种宽容文化,在北欧,你看到离婚家庭、单亲妈妈、未婚先孕、同性恋、大龄剩女……就像看到普通人一样,他们身上没有任何标签,他们只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他们一样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期待,也不妨碍在这样的家庭走出最年轻的总理。

最近另一部很火的电影是韩国的《82年的金智英》,大概讲述的是一个三十几岁的中年女性遇到的来自家庭、职场、生活的中年危机,这部电影男女评分差距极大,女性评分极高因为大部分这个年龄段的女性都感同身受,引起共鸣;男性评分极低,因为无法get到电影要表达的点。

这就是亚洲文化和北欧文化一个很大的区别,北欧文化更强调个体,亚洲文化更强调家庭。

我曾经在丹麦生活过一年,仅一年的时间,我从细节处都深刻感受到了北欧文化的友善。

-丹麦的教育,人人平等是从源头开始的,我们在学校上课,老师就直接和我们说别叫我professorXXX,直接叫我的名字。来自美国和亚洲国家的同学都表示很惊讶,在我们的文化里对老师必须是尊称的。北欧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告诉你:我们是平等的,他虽然是个教授,只是因为在某些方面比你知识丰富如此而已。

-北欧的福利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孩子出生政府会一直补贴到18周岁,平时出门的时候你可以到处推着婴儿推车出门,推车可以上公交、电梯、进商场,这是一个基础的配套设施,所以一个妈妈推着孩子出门毫无压力。

-孩子18岁以后就会独立,自负盈亏,父母养老也不指望孩子,政府会负责养老。

-学校从小到大的教育是免费的,北欧学校与学校之间差距也不大,所以没有所谓的学区房、早教班、海淀区的妈妈们。

-在丹麦男人在家带孩子,女人出去上班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在丹麦离婚更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两对夫妻就有一对离婚的,谁也别瞧不起谁是离婚家庭的孩子。……

还有很多细节,不一一列举了。

芬兰最年轻的总理,之所以她能够成为未婚妈妈,她母亲是蕾丝,这丝毫不影响她的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芬兰的总统。因为社会给了她非常宽容的舆论,在北欧她就是一个正常人,只不过她比较有从政的能力,所以成为了最年轻的总理。社会并没有因为她这些标签judge她,再加上良好的社会福利,不管是离婚还是未婚生育,对她来说都不是什么负担。 

我很向往这样的社会,可以说这是人类目前社会文明的最高境界,北欧几个国家的国民幸福度一直是全球最高的。这里的国度,物质高度发达以后进入到了精神高度自由。

2

北欧为什么能实现高度的精神自由?

1)良好的社会福利作为保障

北欧的福利是从摇篮到坟墓的,这就是我们曾经描写的理想社会,幼有所养,老有所依。孩子政府养,老人政府养,孩子和父母之间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更追求个人实现,而非家庭贡献,对于他们来说家庭是否完整不重要,孩子是否优秀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过得开心。

医疗和教育中国中产阶级最焦虑的两个事情在北欧都是免费的。一场大病中产变赤贫,一个学区房榨干了中产家庭所有的积蓄。凡是在中国社会你觉得需要大笔花钱的地方,北欧基本上都免费,凡是在中国你担心的事情,北欧政府都帮你承担了。基于这样的社会福利,你是不是可以认为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是财务自由的,他们只需要正常的工作,一切后顾之忧都有政府帮你担着。

2)贫富差距小作为保障

另外一个就是贫富差距小,听说丹麦的贫富差距只有3倍,也就是如果你是最穷的人,你只有100万,那么最富裕的人只有300万,你焦虑吗?一点都不焦虑,因为300万可以买的东西也就是比你多三倍而已,你只有100万就买一套房,那个富裕的人也就是最多比我多两套房而已。

最重要的是在丹麦工作与工作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很小,听说一个超市理货员和大学教授的工资差不多,清洁工也和大学教授的工资差不多。这当然不焦虑,反正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种,不好好读书赚的钱也不会少,这样才能真正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工作。

当然,更不会有歧视了,做清洁工收入和你大学教授差不多,只是你比我多读了点书,比我有文化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把学校打扫干净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工作呢,没有我你们要在脏兮兮的地方上学呢。

3

在中国则不一样了,别说全国的贫富差距,就是一个小区的贫富差距都可以达到10倍甚至更多。即使是相同的工种,薪酬差距也可以达到10倍。为什么愿意996,因为江浙沪土著们都是手里好几套房,赚个10万一年生活美滋滋,但是非土著即使996年薪50万,攒钱的速度还是跟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

为什么我们对996的工作趋之如骛,朝九晚五难道不好吗?因为贫富差距,因为不停上涨的房价,因为来自学区的焦虑。北欧的房子不涨价,他们的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中国却不是,中国的社会在蓬勃发展。贫富差距太大了,你说不去攀比好了,可是现实根本就不是攀比。比如你说不买房,现实给你狠狠的一锤,房价经过一轮暴涨,首付变全款,房租变月供,你说这样的现状下你能不焦虑吗?你能不买房吗?如果你要买房,是不是就意味着要努力赚钱,要996。

我刚从丹麦回来的时候,我曾天真地以为,我的孩子只要自己喜欢,他做个清洁工、做个建筑工人、做个底层的工种都可以,后来我发现现实不是这样的,底层的工种意味着经济收入的锐减,意味着他没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和空间,意味着他要到处受气,可能得不到尊重,底层的工种意味着他接触不到优秀的人(那些追求独立、追求自由的灵魂)。因为我们在中国,而不是在北欧。

如果我有孩子,我还是希望我的孩子名校毕业、名企工作,收入稳定,不要成为单亲妈妈、未婚先孕、同性恋。我们生活在中国,中国社会的舆论对于这些标签的接受度太低了,但凡成为其中一项,就意味着比别人更加艰难的生活,承受更多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还有承受经济压力、养育孩子的辛劳。这些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就是无形的负担,会让他们失去追逐梦想的希望。

名校意味着敲门砖,名企意味着稳定的收入,按照社会世俗的观点生活意味着稳定的幸福。为什么我们不能活得像北欧人那么任性,那么自由,因为社会大环境不支持,不允许。

我在《万历十五年》学会了一个观点:戚继光不是最优秀的将领,但是他却名垂青史,打了很多胜仗,不是因为他打仗战略特别厉害,而是他最能认清客观现实的,基于客观现实做事情。

我认为中国目前的客观现实是:社会蓬勃发展,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被迅速拉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父母那一辈是改革开放30-40年的红利,我们这一辈很有可能是互联网这20-30年的红利。 

你想要成为一个普通幸福的正常人,你就得按部就班,考好学校、进好企业,按社会对你的期许结婚生孩子,过上普通人的生活。如果你非要说任性,想过特立独行的生活,你就是同性恋、你就想未婚生育,你就想一辈子不结婚……那么建议你早一点准备移民,去一个舆论文化更宽容的社会。

个人意志自由没什么不好,但是你要幸福的生活需要一个良好的土壤滋养你自由的个人意志。

北欧那个精神高度自由的社会,可能需要我们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就是未来的桃花源。

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社会看大龄未婚女青年、单身妈妈、未婚先孕、同性恋、离异家庭都像看普通人一样。再也没有《82年的金智英》,有的是那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热爱生活的人,追求自由的灵魂。

对于北欧的社会,我还是抱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谈芬兰最年轻的美女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