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初稿-草-未完)

一、快乐与喜悦

【原文摘录】

快乐,需要借助外力、外物;

喜悦,由内而外,自然富足。

【概念转述】快乐,由外而内,如沙漠里的湖泊,靠天靠别人的恩赐,下雨,则欢畅,雨停则干涸;喜悦,由内而外,像山林里的泉水,内心富足,自然涌出,源源不断。

【个人体验】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多巴胺等同于快乐,可研究表明,多巴胺并不产生快乐,而是增加了人们的欲望。

高晓松曾经说过:

“很多人分不清理想和欲望。理想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快乐的;欲望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痛苦的。这个欲望,就是多巴胺的分泌。”

人们无法抗拒多巴胺的诱惑,是因为多巴胺给人们带来了短暂的快乐。

吃一块蛋糕,我们感到快乐;刷一会短视频,我们感到快乐;收到一份礼物,我们感到快乐……

可是同一款蛋糕吃腻了,短视频不有趣了,生活没有惊喜了,我们就会感到空虚、失望、无聊、痛苦。

所以多巴胺也被称为“欲望得到神经质”。

它不是快乐的制造者,而是对欲望的渴求者。只有不停的满足新的欲望,我们才能感到快乐,因此很容易陷入欲望的漩涡,形成恶性循环。

相比起“放纵欲望”就能得到的多巴胺,我们的大脑里还有3种神经递质:内啡肽、催产素、血清素,更值得我们拥有。只有认清了它们,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自律。

1、内啡肽——学会延迟满足

人们喜欢通过运动来降低自己的痛苦。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运动是产生了多巴胺,才让人觉得快乐的。但其实,运动只会产生少量的多巴胺,分泌大量的内啡肽。所以运动完我们变得心情愉悦,绝大部分要归功于内啡肽。

内啡肽就像是一种延迟满足、“先苦后甜”的奖励,它是身体和精神的“止痛剂”。只有吃别人不能吃的苦,才能享受到内啡肽的快乐。

慢跑、瑜伽、冥想、绘画、写作、听音乐等,都能产生内啡肽。认清这一点之后,我很少通过暴饮暴吃来排解痛苦,而是选择更规律、更健康的方式来生活。就像有的人坚持每天六点半起床读书写作,刘光俊老师早晨的晨练,这样的习惯让她们感到快乐,且有成就感。

2、催产素——懂得关爱他人

顾名思义,女性生孩子时催产素会出现,而和异性亲密接触时,催产素也会出现。所以爱情让人上头时不是多巴胺在起效,而是催产素这个“爱情麻药”在作祟。

我们和别人拥抱时,撸猫遛狗和小动物一起玩时,赞美别人时,扶老奶奶过马路乐于助人时……所产生的快乐,也全都是催产素的功劳。

在社交中,催产素还会帮助有社交害羞和自闭症的人,克服社交恐惧。所以催产素不仅让人获得快乐,还会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

3、血清素——帮助调节情绪

总是熬夜缺少睡眠,会让人变得消沉、抑郁或情绪暴躁,这是因为缺少睡眠会导致血清素减少,还会影响人的食欲。

而多晒太阳,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D,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运动,写日记等,都会产生血清素,让我们的情绪变得更加稳定,生活更愉快。

如果说多巴胺带来的是欲望快感,那么内啡肽、催产素、血清素这3种神经递质所带给我们的,才是真正的快乐。学会延迟满足、懂得关爱他人、明白调节情绪,做个自律自强的人,我们才会变得更自信、更有成就感。

【行动指引】

王小波说,自律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

和菜头老师:“什么是自律?就是内心自由在外面显现出来的样子”。内心自由,即内心喜悦且富足。

放弃追求低质量的欲望,追求高级情趣,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能量

【原文摘录】孩子哭闹是生命能量的一种自然流动;不仅是所有眼见的物质,连看不到的声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种特有特定振动频率的能量。

我们因为与自己的生命源头没有联结,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地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更糟糕的是,和我们的同胞----其他人----争夺能量。

【概念转述】能量,是一个场,会传染。内心平静,爱+喜悦,富足,就会拥有稳定的能量场。

【个人体验】比如你打个哈欠,你旁边的人也会打哈欠;与人交流时,你发怒了,对方也会暴躁;你对一个婴儿微笑,她也微笑~~

晴山如果突然语气升高,大声喊叫,我也会感觉被冒犯,从而变得严厉-----比如识别钟表时,她说:3时,3时; 而我理解成了30;于是晴山认为我不理解她说的意思,就大声喊。

【行动指引】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如是;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传递温暖底色。

三、担心与祝福

【原文摘录】无论你多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概念转述】与其费尽心思想改变一个人,不如平心静气祝福她,同时,做好自己,用更好的自己吸引她,引导她。

【个人体验】之前,看过我们96班一个小伙伴写给他儿的信中说:与其你费九牛二虎之力,苦苦追求一个女孩,不如,把这些精力和时间用在踏踏实实提升自己上,然后自然而然赢得女孩。

之前,我总是想改变媳妇的生活习惯,想改变她,让她多锻炼、多运动、慢慢吃饭、保持身材、保持健康的状态,然而,苦口婆心、威逼利诱,依然徒劳。

马云说:不要试图改变别人,你连你妈都改变不了,所以你谁改变不了;你只能改变自己,然后影响他人。

【行动指引】接纳当下、接纳他人,不要试图强行改变,给对方祝福,先让自己改变。

四、A-B-C公式

【原文摘录】

痛苦是来自你对实物的解释。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

婆婆看我时,脸色不好看(事件)----她讨厌我-----我会难过;

婆婆看我时,脸色不好看(事件)-----她心情不好----我会中立的注意和她的互动;

婆婆看我时,脸色不好看(事件)----她身体不舒服-----我会心疼她对她格外好一些。

【概念转述】事件是什么?信念即结果。你眼中的实事,仅仅是你内心的写照。

【个人体验】

白天,苏轼与高僧对话:我看像一坨屎;高僧说: 我看你像一尊佛。

晚上,苏小妹说,高僧果然是高僧-----高僧内心住着佛,观众生皆佛,哥哥内心有屎,则观人像屎。

小孩子,拿着两个苹果, 没有分享,而是自己先一个苹果啃了一口,妈妈见状发火,你怎么不知道分享?

孩子含泪委屈地说:我是想先尝尝哪个甜,给妈妈哪一个。

【行动指引】

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带着善意去度量别人,看待世界。

2、遇事先不要急于评判,让子弹飞一会儿。

3、信念不同,结果迥异。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初稿-草-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