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的艺术启蒙教育是这样的

近代艺术大师纪录片《百年巨匠》,讲述了画坛巨匠们的传奇一生,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傅抱石等艺术大师的境遇和经历虽异,但追溯他们的人生,都有一个共通的特性,那就是在他们小时候,所得到的艺术启蒙教育高度都是非常高的,从一开始,他们就是用大家或者大师级别的作品和视野开启,这也决定了他们以后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齐白石虽是木匠出道,后来学习芥子园画谱,在乡村有名,之后遇到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胡沁园,他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大师作品毫无保留地给齐白石尽情浏览和临摹学习。

黄宾虹出生家境相对较好,父亲喜欢作画,并有一些珍藏名画,四岁就开始鉴赏和临摹很多大师的作品。

徐悲鸿自幼随父亲学习诗文书画,临摹的也是晚清名家作品,后来父亲又带他一路卖画艺,途中看过一些西洋画,后经过康有为的扶持,去法国学习正统的素描和油画艺术等等。

徐悲鸿自画像

这些大师的经历告诉我们,艺术启蒙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艺术高度和修养的高度。当我们提到当下的艺术启蒙教育,浮现在大家脑海里的是“儿童创意画”。很遗憾,虽然我们为艺术教育投入的钱更多了,但我们的艺术教育高度却拉低到了孩子本身就可以轻易够得着的水平。

“儿童创意画”原本就是“儿童画”,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和艺术表现形式。后现代艺术中,许多大师推崇儿童的艺术童心,去繁化简,形成了很多与儿童画相似的艺术形式,这让儿童画成为教学推荐的重要理论依据,冠以“创意”名号后,商业化的推广和宣传,使得大家对于启蒙的艺术停留在儿童画的印象里,但真的是这样么?无论东西方,大师的艺术启蒙路都是专业而有高度的。

18岁的王希孟,为宋徽宗祝寿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局部   纵51.5厘米 横1191.5厘米 北宋

当我们让教学回归到大师传统的教学,儿童画的高度拔高到大师水平上时,孩子有更多的艺术天赋和能力的展现。如这次寒假班中,我们看看四年级的孩子画的印象派代表人物,马奈的作品。在短短的5个半天内,所画的作品令人惊讶。这种天赋和艺术水平,能够让我联想到18岁王希孟可以画《千里江山图》,26岁的伦勃朗可以画出镁光灯下的写实油画作品的才华。

这是一位10岁零基础的孩子在5天内临摹马奈的作品,以前视为不可能,她却画得轻松潇洒,没有瓶颈效应的孩子跳得更高。

心容临摹大师马奈静物,造型设色专业,虚实相生变化处理自如,10岁

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天赋或者天才,但回过头来看看其它的作品,都是才华横溢,都是一张张有意味的形式。

启桢临摹马蒂斯作品,色彩丰富准确,轻松舒适,7岁
书宸临摹马奈的复杂静物,用色大胆和独特,层次丰富,11岁
玥陶临摹大师拉图尔的作品,她的用笔和设色有着专业的素养,11岁
思宁临摹马蒂斯作品,红色是最难画,他的高级红灰很有写意之感,7岁

看完孩子们的寒假课作品,是不是觉得孩子们潜能无限?那么我们来看看酣畅淋漓的国画,是不是也可以达到同样的高度和韵味。

桐诚的创作——年年有余,神形兼备,6岁
心怡的水墨葫芦,墨色变化层次丰富,疏密关系不再是排列,6岁
乐嘉的用笔有力,笔墨变化丰富,6岁
思宁的螃蟹充满了用笔的力量感,7岁
启祯的画传达了舒适淡雅的国画韵味,7岁

欣赏完了画,再欣赏下摄影课王孟溪的精彩摄影作品:

很有爱的摄影作品(王孟溪摄影作品)
流水人家,(王孟溪摄影作品)

当我们为孩子去树立一个大师的高度时候,他们反而更为激动和高兴,加之好的专业方法去引导,往往会有精彩的回应。所以,我们不要过度担心孩子能不能做到,而是要给他们一个有高度的目标和方法,他们总会给你惊喜,初生牛犊不怕虎,童心无畏。

这竟然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快递小车?(王孟溪摄影作品)

艺术启蒙就应该是这样有高度的,观念和思维的改变比技术更重要,但技术也不可偏废,否则是缘木求鱼。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师的艺术启蒙教育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