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两天的朋友圈里,一半儿的人在晒今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另外一半儿在晒自己2017年支付宝账单。一个朋友跟我说,之前每次看见存款余额,都不晓得自己的钱花到哪里去了。但也正是因为不晓得,才能过得这么没有心理负担。现在好了,马云给你整理得整整齐齐,年底了再捅一刀,“让你乱花钱,是不是离自己的人生巅峰又远了一步呢?”

与此同时,新的一年已经到来了。朋友决定之后不再乱花钱,开始认真做起新年计划来。但是翻开笔记本拿起笔,却又不知道该如可做起。他苦笑道,我用了二十多年人民币,却完全不会花钱。明明花钱如流水一般,却又觉得什么都没有得到,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其实不仅仅是我的朋友,很多人都有着同样的苦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跟钱打交道。我相信,除了躺在床上光靠利息就能吃香的喝辣的的亿万富翁们之外,作为普通人我们多多少少都会考虑跟钱有关的问题。年终奖打算用来做什么呀?快过年了买什么样的新衣服呢?手上的手机似乎在iphone X出来之后越来越卡了,是不是要换掉它呢?每当我们要花一笔钱的时候,我们的脑海中是如何做出决定呢?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像我身边的朋友,有的人是月光少女,发了工资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口红。也有的人是随遇而安型的,出门遇到了想要的就立刻下手,但是要是宅在家里一个周也不一定想得起来要花钱。也有的人是选择困难症型的,买一瓶酸奶都要花十几分钟决定的那种。并不是说哪一种消费习惯就一定会比另外一种好。但是,说句实话,我发现似乎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中,并不是非常注重培养人们的金钱观念。我父母给过我的金钱忠告就是一句话,不要乱花钱。我也相信应该有很多人在余额宝横空出世之后才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存款可以每天挣这么多利息。当然,现在余额宝的收益已经不是很高了,但是它给很多人带来了投资的启蒙一课。

回到我刚刚提出来的那个问题,我们平日里是怎么决定如何消费自己的money呢?我们自己是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假如你最近打算给家里买一台空气净化器,你去家附近的商场去看。有两个品牌都在卖空气净化器。品牌A是国际品牌,卖3000元,品牌B是国内的某款,卖2700元,两款品牌的功能类似,你会怎么选择呢?

这是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还是这两台功能相似的空气净化器,国际品牌A还是卖3000元,没有任何折扣和赠品。国内品牌B也卖3000元,但是会赠送300元的购物券,可以用来购买店里的其他物品,比如手持吸尘器呀,滤芯呀等等。现在你又会怎么选呢?

在类似的一项调查中,第一种情况里选择品牌A,也就是更贵的国际品牌的人更多。人们的想法普遍是都花了几千块钱买空气净化器了,多花几百块钱买个进口的不是更好吗?而在第二种情况中,选择国内品牌B的人更多。这个时候人们考虑的则变成了都是3000块钱的空气净化器,但是买国内品牌的话赠送的购物券可以用来买更多的其他东西,而国际品牌则就只买了一台空气净化器而已。但是,这样的决定是好决定吗?让我们仔细想一想。

其实在我们多年的购物经验中,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羊毛出在羊身上。很多情况下,打折,满减都是建立在这个产品本身的价值并不是很高的事实上。在两种情况下,国内品牌B的价值都是2700元。但是在第一种情况,消费者可以选择品牌更亮的国际品牌A,也可以选择更便宜的品牌B,省下的300元可以用来做任何愿意做的事情。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消费者依旧可以选择有名的国际品牌A,但是如果选择B的话,获得的300元购物券只能够用来买店里面的东西,不能够用来做其他的事情。而这300块钱就是消费者失去的机会成本。

所谓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为了获得一个东西而必须放弃另外一个东西的价值。牛津字典对它的解释是,因为一个选择而放弃另外一个选择所带来的损失就是我们的机会成本。当我们在讨论金钱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讨论这些钱的机会成本。比如我们早餐买了一个包子之后,用来买包子的钱永远都不能再被用来买别的东西了。每一次当我们买一件东西的时候,都意味着我们要放弃一些什么,以及如果不花这些钱还可以做的别的事情。我们很多人在考虑金钱的时候考虑的都是购买的东西质量好不好呀,外观好不好看呀,性价比是不是很高呀,但是,很少有人在买东西的时候会考虑到我买的这件东西所花的钱还可以用来做些别的什么吗?

比如很多上班族喜欢下午困的时候去公司楼下星巴克买一杯咖啡。如果你问他,你知道你为了买这杯咖啡你放弃了什么吗?估计他会一脸懵逼地看着你,放弃了什么?30块钱?我一个公司白领还在乎这30块钱吗?但是如果你继续问他,如果你获得了6000块钱的奖金你打算干什么呀?对方可能会说出去旅游,买一件新衣服,报一个技能培训班等等。我们假设一个上班族一年工作200天,每天一杯30元的星巴克,那就意味着一年要花6000元在咖啡上面。所以,每天一杯咖啡可能意味着失去了去旅游的机会,一件新衣服,或者提升一项新技能的机会。这个例子并不是说我们不能买咖啡,只是想表明我们在消费的时候,要有一个机会成本的意识,这30块钱给我们带来的机会除了咖啡,还可以是别的什么?

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样想简直是要累死人,确实如此,机会成本很难去估计,很难去预判,很难准确意识到自己舍弃的是什么。那么我们通常怎么办呢?我们就会偷懒,找很多捷径帮助我们进行比较,通过用其他那些能够轻易衡量的事物,让我们感觉到我们正在做出正确的决定。比如我们在意自己的支付方式,到底是信用卡还是现金,我们对比不同品牌同一件商品的价格,到底买国产还是进口,我们等着双十一双十二拼命血拼,想着比平时省了多少钱。通过这些方式,我们感觉自己做出了正确决定,但是很少考虑到这些钱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让我们跳出一个固定的框架来思考,to think outside the box,不是拿iphone和小米来比较,而是拿买iphone和一只宠物,一次旅行,一门英语培训课程来比较。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人们的选择和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我们每个人获得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包括金钱,我们中国有句老话说,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我们能否通过自己的选择最大化利用有限的资源就是我们考虑机会成本的目的。

还有一个例子能够很好说明考虑机会成本的稀缺性。在大学时代,大部分的学生应该是靠着每个月父母寄过来的生活费生活。我们经常能看见月初过得像皇帝,月末过的像乞丐的学生。刚刚收到生活费的时候,天天下馆子,出门就打车,给游戏里的角色买新装备,但是随着月末的来临,手头开始拮据,每天靠着食堂的白馒头和免费的白开水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显然是不好的,父母要是知道自己的孩子天天在学校里面吃不饱饭估计要心疼死。但是我觉得父母在心疼的同时也要检讨一下自己,没有给自己的孩子培养良好的金钱观念,告诉他们每个月的生活费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学生每个月所获得的生活费是有限的,可以理解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所以他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去利用这笔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而不是随心所欲毫无计划。比如有的学生就会在月初留下生活必须的钱,吃饭,日用品,定期购买的衣服,剩下的钱可以跟朋友出去玩,可以充实自己的爱好,可以学一项新技能等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是选择的时候要考虑这笔钱花得是否有价值。

离开大学的人不需要每个月靠着有限的生活费来生活了,同时还有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支付方式模糊着我们手中拥有的资金的数量,这就让我们更难看清楚我们手中的金钱的机会成本。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失去我们拥有的资金给我们带来的新的可能。我们可以把钱放在银行里让它慢慢贬值,或者可以去买理财产品每个月挣点零花钱,又或者把钱拿来充实自己的大脑,提高自己的技巧,让自己能够在将来赚更多的钱。

除了金钱之外,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资源也是非常稀缺的,同样适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比如说时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个小时,这24个小时就是我们的稀缺资源。当我们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不得不放弃做另外一件事情。比如我习惯在睡觉之前刷一个小时微博,那就意味着我失去了一个小时睡眠时间,第二天可能会影响到我的工作效率。或者我一下班儿就躺在沙发上看综艺节目,那就意味着我放弃了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的机会,比如看一本有意义的书,做半个小时瑜伽。有的时候我觉得时间的机会成本比金钱的机会成本更重要,因为失去的时间永远不会再回来。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在大城市里面工作,大城市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工作待遇,但是也意味着更大的压力。很多人为了省钱,住在离公司很远的地方,每天花两三个小时在交通上面,其实这也是我们的机会成本。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体验。之前工作过的一家公司每天往返要花至少两个小时在公交车上,车上人也特别拥挤,更别提万一下雨下雪的天气。我曾经有过6点下班,但是因为下雪,公车挤不上去,打车被拒载,步行回到家十点多的经历。就算是正常天气,早上到了公司就已经气喘吁吁了,晚上下班回到家往往也只剩下半条命了,根本没有力气在做些别的。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机会成本的意识,每天忙忙碌碌但是又似乎并不充实。后来换了一份工作,上班的地方属于步行25分钟,坐车十分钟就能到的距离。于是我可以每天早晨在家悠闲地吃早餐,而不是匆匆忙忙在路上买个包子在办公室解决,天气好的时候走路上下班锻炼身体,晚上回家也不会很累,有精力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我今天冬天入了各种种球植物的坑,郁金香呀番红花呀酢酱草呀,下班之后在阳台上照顾我的花花草草。我的工作时间其实跟之前的工作相比其实差不多,有的时候现在甚至会更忙,但是因为我充分利用了来回交通时间的机会成本,现在反倒过得更加轻松一些。

最近这几年,我逐渐看到身边很多人意识到自己的时间的重要性,逐渐习惯了把很多浪费时间而收效不大的事情交给更加专业的人去做。人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其实这也是一个充分利用机会成本的例子。如果一个小时可以赚一千块钱,那么花一百块钱请家政公司来打扫卫生明显更加划算。如果工作中有一篇非常难懂的外文资料,与其自己查字典慢慢啃,不如找一个更加专业的翻译,而自己可以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干更多自己更擅长的事情,现代社会的人们要开始习惯把任务委托给别人,自己去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

除了时间之外,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在做一个只能够二选一的选择的时候,都可以利用机会成本的方式考虑。比如大学生要不要在课余时间找兼职工作,或者是上班族要不要放弃稳定的工资出去创业之类的问题。大学生就要去分析找兼职工作获得的是什么,同时放弃的又是什么。假如这个大学生找的兼职工作与自己的专业和兴趣有关,边工作边获得相关经验,那当然是值得的。但是如果找的兼职工作是类似发传单之类的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又浪费时间的工作,那还不如好好在学校学习。如果这个上班族是自己创业领域的专家,对创业有一定的计划和准备,有一定的人脉和损失承受能力,创业当然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如果只是因为上班上烦了,看身边的人创业很赚钱,道听途说就像出来闯,那干脆还是不要辞职好了。

老电影《甲方乙方》的最后一句台词: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时隔20年,我在此想起了这句话,依旧是一阵唏嘘。2017年过去了,我也很怀念它。但是新的一年总会走到我们面前,与其沉湎于旧时光中,不如抬起头看向未来和远方,看向我们所拥有的未来和机会。2018年,要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