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要带情绪批评孩子

“妈妈你不喜欢我了吗?”四岁的女儿在我高声吼她后,她这么问我。我一下子明白了,父母为什么要尽量地少批评孩子,更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指责孩子了。因为来自父母的批评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好,会造成他们的低价值感。

如果父母的状态好,对于孩子的小错误往往是宽容的,会很有耐心帮孩子认识到行为的不当。在父母温柔的帮助下,孩子很快就能明白自己的错误了。孩子就是在不断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

可是如果父母的状态不好时,就会变得刻薄和不宽容。很多情况下父母对孩子发脾气往往是因为自己的状态不好。比如说,自己累了或是有没有处理的情绪。拿我今天批评孩子为例。我上完俄语网课,需要面对一大堆的家务,一个小时后我还要送孩子上课。我昨天还没睡好。而这时,女儿缠着我给她画画。我拒绝了两次,第三次我的火气就上来了,嗓门一下子提高了八度。“你自己画吧!”

女儿一下子被震住了。停了一会儿,她很小很小的声音问我:“妈妈,你不喜欢我了吗?”这次轮到我惊醒了。我自己都没意识到朝女儿吼这么一声,孩子竟然会认为我不喜欢她了。

如果我不向孩子解释,我的情绪是因为我的事情很多,和她没有关系。孩子会自己在心里解释为什么我不喜欢她了。她的归因就是自己不好,妈妈才不喜欢她。一次两次没事,可是次数多了,孩子就会在内心形成“我不好”的自我形象。那孩子的自信又从何谈起呢?

孩子最早的自我意识来自于父母和周围人的评价。父母眼睛里流露出的欣赏和爱,就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可爱的,值得被爱的人。随着慢慢长大,孩子才能通过自己能力的提升和能掌控的东西越来越多,然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是人自信、自律和幸福的根基。

不是说教育孩子等于不能批评孩子。孩子在做错事时,父母需要不带情绪地指出来他的不当之处,并告诉孩子这么做下去可能会有的后果。如果孩子执意不听,让他承担一次后果或许是最好的方法。可是父母若是选择带着情绪批评孩子,这个问题甚至有可能伴随孩子一生。

想起来一位长辈很很可笑的做法。他已经六十来岁了,他吃饭时,碗总放在桌子的最边,有时候碗的少半部分还悬空着。看着悬空的碗,人的心也会悬着。他的老伴每次都不满地啰嗦他把碗放到桌子最边,然后再帮他往里推推。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位长辈这个习惯不仅没改,这位长辈的儿子放碗也是这样的放法。我在想,为什么总是靠啰嗦指责呢?为何不让碗掉在地上一次呢?碗掉地上一次,这位长辈就长记性了。

另外,据研究,教育最好的效果往往发生在孩子做对事的情况。这位长辈放碗的位置不是每次都不对,那他偶尔没有把碗半悬空放的时候,多赞美他一下,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了呢?

很多情况下,生活中的小事看似很小,但若是仔细思考,还真不是小事。就带情绪批评孩子这件事尽量不做,我可是记住了,因为长此以往,后果真的很严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不要带情绪批评孩子)